分享

为何金灭了辽和北宋,却放过了西夏?

 hzq114 2018-06-18

金天辅六年(夏元德四年,辽保大二年,1122 年),辽天祚逃往夹山,金兵追袭,破西京,夏遣其将李良辅率兵3 万救辽,至天德为金军所败。次年,金太祖阿骨打自将兵追袭天祚,命宗望与西夏联系,并指示:西夏“若能如事辽之日以效职贡,当听其来,毋致疑贰。若辽主至彼,可令执送”。当谍知夏人欲迎天祚时,宗望又传檄夏国:“果欲附我,当如前谕,执送辽主。若犹疑贰,恐有后悔。”一面示以和好,一面临之以威。金朝为了避免与西夏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影响灭辽的进程,对西夏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天会二年(夏元德六年,1124 年),宗翰为西南、西北两路都统,与夏达成和议。夏崇宗被迫向金奉表称臣,金则割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剌部吐禄泊以西之地给夏。西夏保证不再援救辽帝;如金欲征兵,亦当依应;若辽帝至其境,即当执送;此后,有别国使者路经夏境使金,夏亦不阻挠。“岁时朝贺、贡进表章、使人往复等事,一切永依臣事辽国旧例。”从此,西夏由辽的附庸变成了金的附庸。

辽朝灭亡后,金、宋在履行夹攻之约的问题上发生争执,关系恶化,金朝将北宋作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西夏又充当了金朝进攻北宋的同盟。为了争取西夏的合作,金决定将天德、云内、金肃(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河清(今内蒙古东胜北)四军及武州、河东八馆之地割与西夏。天会四年(西夏元德八年,宋靖康元年,1122 年),夏军渡河取天德、云内和河东八馆,并攻取宋震威城(在宋府州,即今山西府谷县境内)。西夏新得之地位置重要,北可通耶律大石,东可争宋河东州县,而八馆地富庶产稻,夏人尤为珍惜。初,金不详宋之虚实,及知宋朝的军事状况后,颇悔当初割地之举。前此,王阿海于天会二年持太宗誓诏至夏,在受书礼仪上与夏发生争执。且金军入夏境,多有骚扰,夏致书都统府申奏。希尹怀疑西夏败盟,遂以狩猎为名,率军数万突袭夏军,夺回已许之地。刚刚建立的金夏宗藩关系是十分脆弱的。

为平息夏国的不满,希尹在与宋交涉中,要求北宋归还神宗以来所取夏地,欲由宋弥补西夏这一损失。金、宋战事爆发后,这一方案也未付诸实施。灭北宋立张邦昌后,金为楚、夏划界时,决定以陕西北部与夏,换取天德、云内。天会二年,娄室经略陕西,不欲将陕西北部交给西夏,太宗令元帅府“审处所宜”。当时,在娄室的主持下,可能又以积石地换取了陕北州县。及刘豫立,金又将陕西、河南地归豫。刘豫废,河南、陕西则划归南宋。皇统六年(夏人庆三年,1146 年),从夏人所请,割西部沿边德威城、西安州(今宁夏同心县西南)、定边军(今陕西志丹县西)等地与夏。正隆伐宋前,遣使与西夏划界,沿边各立烽堠,以免互相侵犯。

西夏自崇宗李乾顺时起,国势已弱,虽欲乘金、宋对抗之机扩展境土,终未能如愿。它既不甘处于金朝势力包围之中,也无力改变受制于人的状况。而各种反金势力又都将它作为争取的目标,因此,金对西夏的防范始终没有放松。金在中原两次援立藩辅,一次将河南、陕西地归还宋朝,西夏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对金当然不满。西夏一直是被动地对金履行藩辅义务的,双方的矛盾、摩擦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太宗至熙宗初年,陕西、河东诸将一直怀疑夏与天祚、大石交通。天辅六年(夏元德四年,1122 年),追袭辽帝时,虽已与夏议和,但宗翰、斡鲁都怀疑西夏有异谋。天会六年(夏正德二年,1128 年)伐宋时,在如何对待陕西问题上,河北、河东诸将的意见分歧也起因于西夏,河北诸将欲罢陕西兵,并力南伐;河东诸将则力言其不可,②太宗遂以娄室经略陕西。娄室连下长安、凤翔,并无归地西夏之举。西夏则欲借机与宋争关、陕,檄宋延安府,但终因慑于金的威势,未敢出兵。金朝的三次食言自然引起西夏的不满,南宋却极力争取西夏,以牵制金军。夏则对金、宋两许之,既不出兵助金,又遣军蹑宋军之后。不久,宋又欲西结西夏,东连高丽,配合宗泽北伐,皆不得其要领。

西夏对与金的边界划分和贸易限制政策一直心怀不满,西辽和南宋又不时遣使联络或借道于夏以谋金,加之金朝的实力显然已大不如前,因而在大定后期和章宗即位后,双方在边界上不时发生小规模的摩擦,夏兵曾入麟、岚、石、坊、保安州和镇戎军等地劫掠人畜,甚至杀害金朝边将。明昌四年(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 年)至大安三年(夏光定元年,1211年)期间,金朝势衰,对西夏控制放松,对西夏宗室的废立活动也不再介入和干涉。金和西夏都进入了衰亡时期。

成吉思汗在漠北的崛起,对金、夏两政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蒙古对金、夏的用兵造成了金、夏关系的重大变化。泰和五年(夏天庆十二年,1205 年),成吉思汗首次对西夏用兵,这是一次试探性的掠夺战争,在攻破边堡虏掠大量人畜财物后迅速撤出。夏久专国政的镇夷郡王李安全废其堂兄纯祐自立,为襄宗。西夏统治者对其北境的强敌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为了解除对金用兵时来自侧翼的威胁,成吉思汗又先后于泰和七年(元太祖二年,夏应天二年,1207 年)、大安元年(元太祖四年,应天四年,1209年)两次出兵西夏,夏人招架不住,向金求援,卫绍王认为“敌人相攻,吾国之福”,坐视不救,夏襄宗被迫向蒙古纳女请和。从此,夏采取臣服蒙古,向金进攻的政策,金、夏宗藩关系发生危机。

蒙古撤军后,西夏立刻攻金葭州(今陕西佳县),进行报复。大安三年,李遵顼立,为神宗。他继续执行附蒙抗金的政策,不时侵掠金朝边境州县,却通使如故。当他得知金军败于浍河堡蒙古军直逼中都的消息后,也派兵乘机侵扰泾、邠二州,围攻平凉府。此后,又不时攻掠金朝边境的保安、泾、会、庆原、积石等州和延安府等地。四年(1216 年),金军攻盐、宥、夏、威、灵、安、会等州。兴定元年(夏光定七年,1217 年)诏胥鼎以兵3 万伐夏,鼎力言“止当备御南边,西征未可议也”,又止。此时,金四面受敌,金宣宗有意与夏和,因庆山奴之言而止。西夏对蒙古称臣,并未能使其摆脱战争的灾难。蒙古常常征调夏兵随军助战。西夏既受制于蒙古,又屡为金军所败,致使生产破坏,国用匮乏。兴定二年(夏光定八年,1218 年),夏人有和意,要求重开互市、依旧称臣,金朝却未予响应。此后,双方在沿边堡寨互相侵攻不已,也各有胜负。

1223 年(金元光二年,夏乾定元年),金哀宗即位,着手解决与西夏和南宋的问题。此时,夏神宗附蒙抗金的政策遭到部分官僚、贵族的反对,他们主张与金议和。这一年,夏神宗命太子德任统兵攻金,德任认为金兵尚强,与其兵连祸结,不如约和。遵顼不予采纳,德任请为僧以避太子位,被囚。御史中丞梁德懿也提出同样建议,被免职。遵顼以10 万军助木华黎攻金凤翔府,金人坚守,西夏士卒厌战,统兵官见不能取胜,率军退回。蒙古遣使问罪,遵顼让位于次子德旺。夏献宗李德旺改变其父的政策,决定与金议和。正大元年(夏乾定二年,1224 年)九月,遣使与金修好。次年,和议成。规定两国各用本国年号,夏帝以金帝为兄,互通使节,开放互市。

既与金议和,西夏对蒙古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李德旺趁成吉思汗西征未回之际,联络漠北诸部,共抗蒙古,招致成吉思汗大军的讨伐。1227 年(元太祖二十二年,夏宝义二年,金正大四年)西夏为蒙古所灭。金、夏互相侵袭,两败俱伤,客观上为蒙古提供了机会,金哀宗和夏献宗虽然扭转了这一局面,但为时已晚,夏、金最终先后为蒙古所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