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5后进入传媒行业的几种活法

 非凡空间书馆 2018-06-18

1836期文化产业评论


年轻人用什么、玩什么、听什么、看什么,都与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走向密切相关。95后代表的是最新的一茬小鲜肉,95后的活法与70后、80后存在很大差别。尊重自我是95后看中的,谋求自由化生存更是每个人都希望的。过去是强调螺丝钉精神的年代,95后的时代更强调自我价值实现,企业要想用人需要深度了解95后的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度。



作者:张颖,资深媒体人、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微信号:chuanmeikeren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韩东庆

 

最近,第一批90后油腻了、秃了、出家了,95后不着急了。不知道90后群体得罪谁了,成了十足的调侃对象。年龄调侃风靡了这么多年,7080后和90依次躺枪,不是年龄变大导致的收入焦虑问题,就是年龄差异导致的社会群体不相容问题,这些都见怪不怪了。不过,伴随95后进入职场,企业焦虑确实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小到传媒行业,大到整个文化产业,95后无非代表的是最新的一茬小鲜肉,在新老媒体博弈厮杀、纵横交替的今天,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面向朝阳的今天,各路企业在求新求变的道路上,格外注意吸引年轻人的加入。年轻人用什么、玩儿什么、听什么、看什么,都与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走向密切相关。

 

当前传媒行业的用人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互联网始终如一的“年轻化”追求

 

互联网的“年轻化”是全方位的,创办历史较为短暂、高管年龄大多不超过35岁、广大员工平均年龄25岁以下、活跃用户普遍为90后、内容类型保有较多的青春题材、平台氛围活跃及交互属性较强等。95后既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也是深重度用户,招聘90后、甚至95后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首选。

 

当下,第一批90后普遍完成学业,基本具备了一至四年的工作经验,第一批95后也陆续加入就业大潮当中。传媒行业的细分门类非常多,从平台来看,互联网用人需求仍然比较大,也是对95后吸引力最强的。95后与网络空间可以无缝衔接,工作容易上手,选择平时就熟悉的东西作为生存的路径,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某些95后在求学阶段就已经成为一些公众号的运营者。一方面,公众号在起步阶段无法支撑太多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公众账号需要玩儿社交、懂互动的年轻人加盟。加之,编辑排版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上手,因此,集纳一些学生做号,基本实现了编辑、推送和社群互动的要求。刺猬公社、学术中国等国内有影响力大号,基本都是从学生群体中建设出来的。

 

传统媒体与95后小青年的格格不入

 

过去几年,有一部分90后仍然选择进入传统媒体行业,无非是平台大、有户口。95后还会那么做吗?从学历来看,刚刚本科毕业恐怕很难进入门槛已经很高的知名传统媒体了。但是,实习还是可以的。从已经在传统媒体实习过的95后叙述中,大致可以了解,传统媒体与95后的格格不入。

 

95后进入已经是上个世纪建立的电视台运行机器中,做版面、送带、打字复印、看电视、关注收视率,这些动作已经过时。95后自身也会感觉低效率、手工化、不喜欢。因为,95后很少看电视、喜欢利用互联网工具传送内容、喜欢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知识、不喜欢定版套路。

 

体制问题也一直是传统媒体难以突破的壁垒95后的世界对体制的理解更加淡漠95后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氛围更加民主,小组合作、亦师亦友,不迷信权威,喜欢自作主张。但是,在体制内媒体,上下级关系还是要讲究个高低,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还是要有避讳,这种氛围对习惯了平等意识的95后来说,恐怕一时会出现不适应。

 

传统媒体的“老式”与95后的“新潮”存在不相融合。不只是工作内容上的、体制机制上的,更是工作环境上的,周围的叔叔阿姨的思维方式、关注内容与95后存在代沟。当然,这是在很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年轻人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抱团”。最根本的还是工作内容,从入职几年的90后群体来看,工作两年的离职率较高,90后更喜欢接触新鲜事物,95后也不例外。

 

95后早已自力更生,对固定工作失去兴趣

 

在传媒院校的就业调查中,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选择不就业,这是为什么呢?传媒学子很多在求学时期就实现了一定的收入,这与这个行业较多的机会、不拘一格的人才需求有关。有的学生擅长拍片子、做片子,直接参与到某个纪录片的录制中,从拍摄、取景、制作、剪辑、后期等全方位进行实践,还取得了不少的酬劳,实践越多机会来的就越多,学费基本自理。

 

在上一代人嘲讽下一代人的社会潮流中,有的95后已经摸爬滚打出来了,学生时代就成了知名大号的撰稿人、网络热门视频的制作者、现象级音乐节目的十强选手。比如,央视主持人失误集锦的视频就是几个95后制作的,中国新歌声的人气学员中就有一个是在读大二、出过歌的95后。

 

每一年媒体都要报道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我对认识的一些95后十分钦佩,对他们的就业没有太多担忧。他们是充满活力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是会玩敢做敢拼的年轻人。媒体行业较强的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用人需求、较典型的吃青春饭倾向,让招聘一直在进行。能否打捞有才的95后,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吸引力。

 

总而言之,企业对于年轻人的用人焦虑一直都有,纳新是很多知名文化传媒企业的重头戏。95后的活法与7080后存在很大差别,一辈子呆在一个单位的情况恐怕不可能了。尊重自我是95后看中的,谋求自由化生存更是每个人都希望的。过去是强调螺丝钉精神的年代,95后的时代更强调自我价值实现,企业要想用人需要深度了解95后的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