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案例分类集锦

 拉普拉丝 2018-06-18

本篇,飞鱼把心理学类案例分析分为以下几类,分类举例谈谈答题方法:


  1. 注意规律

  2. 感知规律

  3. 记忆规律

  4. 思维规律

  5. 个性心理

  6. 学习动机

  7. 学习理论

  8. 学习策略

  9. 创造性

  10. 后进生心理及教育


1.注意规律


例题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注意规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前提是刺激物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否则可能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


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很好,但可能事与愿违,导致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2)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上,而影响专心听课。


总之,这位老师没有把握好无意规律,导致不良的效果。


例题2


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内容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帮助小刚改掉坏毛病


点拨


1)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上课时应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励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课堂上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同时,把一些没听懂的内容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向教师或同学讲教。


4)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教师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在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例题3


林老师上课时穿着艳丽的衣服,并把黑板用彩色的粉笔装饰了花边。在讲课时林老师用白色粉笔勾画出教学重点、难点,并用平和的语调讲授重难点,课上完后,林老师从容地走出教室。


请运用心理学中注意的规律谈谈林老师的做法是否合理


点拨


林老师的做法违背了运用无意注意组织教学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


本案例中,教师不但穿着艳丽,还使用彩色粉笔装饰黑板,容易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使注意离开应注意的对象。


另外,在勾画教学重点、难点时应用彩色粉笔的鲜艳性,加强学生注意,但该教师却用了白粉笔,不能通过颜色的对比差异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所以这节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感知规律


例题1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点拨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例题2


一位老师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讲解自然常识在空中飞行,他花了很大的力气去玩具工厂请专门的师傅给学生制作飞机道具,道具外表很鲜艳,个性十足,但是不能拆开也不能安装。


上课时,飞机道具一发给学生,教室里立刻就乱成一片,无论他怎么维持课堂纪律,学生也无法安静下来,一节课就在学生的喧闹中度过了。

请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老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点拨


导致这位老师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目标陈述不明确。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是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这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中飞行的原理。首先,飞机道具下发之前,这位老师既没有陈述教学目标,也没有布置学生的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思考飞机为什么会飞。


其次,由于飞机道具不能拆开也不能安装,使得学生无法研究飞机的结构,得不到有用的学习结果,自然也无法陈述,这种学习行为的不可观察,也造成了教学目标不明确,于是学生在没有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的课堂自然杂乱无章。


2)没有遵循学生的感知规律。


没有分清楚感知觉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飞机道具专门请玩具厂师傅制作,他们只注意了外表的花哨,没有考虑到这样做会使感知觉的次要部分成了主要部分,即学生本应该注意的是飞机的结构,却只注意了飞机的外观。


没有认识到与一个静止的事物相比,活动、变化的事物更容易知觉。飞机道具既不能拆开又不能安装,忽视了感知觉的重要规律,由此可见,认识学生的感知觉特点,掌握学生的感知觉规律是开始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例题3


教师在写板书的时候,常把重要的地方用彩色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请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


点拨


教师在写板书时候,常把重要的地方用彩色粉笔写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


刺激物的绝对强度。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易被知觉。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如教师批改作业,用红笔最明显。

对象的活动性。夜空中的流星、霓虹灯广告、音响、幻灯等都易吸引人们的知觉。

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


3.记忆规律


例题


某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依次出示如下三道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内如果有一个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内如果有一个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内如果有一个锐角,就是锐角三角形。

前两道题学生很轻松地做出了判断,全班正确率达到了100%。第三道题绝大多数学生判断得仍然十分快捷,但正确率却骤降到了20%以下。


这种情况早在教师的预料之中,他举起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要学生观察:认真数数,这张锐角三角形纸片上有几个锐角呀?”“三个!


学生的回答异口同声。那第三道题是对的还是错的?”“错的!”“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一定要记住!


教师特意加重了语气。期末考试时,试卷中又出现了第三道题,全班同学判断的正确率还不到60%。教师对此十分恼火,学生也是懊恼不已。


试根据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对此案例进行评析。


点拔


一些知识是教师重点说明、反复强调的,但学生仍然不能有效掌握。除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学习态度敷衍等原因之外,教师也应进行一定的教学反思。


该案例中反映了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把高水平的认知活动降到模仿和机械记忆的学习上。当学生轻松地答对了前两道题时,教师没有追问判断的依据,不加以引导,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使学生产生了机械套用、不爱深思的思维惰性。


教师的教学设计也给学生带来了思维的负面影响。当学生第三道题出错时,教师立即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强调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错误,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也不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


2)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没有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没有深层次理解知识。


教师只是把自己认定的最简思路和最优答案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却不能激活学生在相关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沟通,导致了学生有意义学习机会的丧失,学生习得的只是一些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3)教师的教学重点偏离了意义、概念的理解和深化。教师没有让学生积极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没有调动学生记忆的主动性。


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认知活动只是与问题建立了表面的联系,而未能理解其实质意义,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上。


4)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概念掌握的正确方法正确使用用正例和反例。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


例如,向学生呈现具有一个锐角的反例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正例锐角三角形,得出结论有一个锐角的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5)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概括锐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也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而有三个锐角的三角形则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概括锐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总之,这位数学老师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导致学生对学习材料的不理解,因此记忆效果不佳。


4.思维规律


例题

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察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群臣,当面考察孙膑的智谋。

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面生起火来。魏王说:不可取。


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

魏王问:那你怎么办?

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洋洋得意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哄笑孙膑无能。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了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请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则历史故事进行分析。


点拨 


这则故事中的孙膑很好地运用了发散思维,较容易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往往较多地按常规去思考,使得问题难以解决。


如果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那么可能就会求得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就是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品质是分不开的。


一般人都从如何使魏王下来这一方面去思考,而孙膑则能从让魏王坐上去来逆向思维,从而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入手,逐渐养成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创造性


5.个性心理


例题1


幼儿园五岁的小孩小南,妈妈对他百依百顺,爸爸对他却是简单粗暴。他虽然有很多玩具,但是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喜欢问别人要东西。当跟同伴的意见不一致时,与同学打架。老师教育他,他也不改,久而久之,谁也不管他。妈妈对此头痛不已。


1)请分析小南的行为特征及原因。

2)你作为小南的老师,你会如何帮助他?


点拨


1)行为特点:自我中心、自私,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喜欢问别人要东西,意见不一致时,与同学打架;任性,想要什么家长就要给什么;有攻击性行为。


原因: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其行为的主要原因。妈妈是放任型,溺爱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蛮横胡闹的不良品质;爸爸是专制型,方法简单粗暴,提供了不好的学习榜样,导致孩子自我中心、胆大妄为。


2)作为老师,重要的工作是要促进小南的社会性的发展,特别是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加强家园合作。教师要督促小南父母对小南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不溺爱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发展自己;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给孩子提供亲社会行为的榜样。


加强移情能力训练。通过移情,孩子得以学会理解、体谅和关心他人,即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或立场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受欢迎的人。


角色扮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从而提高小南的人际交往技能。


巧用幼儿争执、冲突、告状等契机。教师面对争吵、争执、冲突等现象时,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正确评判幼儿的行为,注意给予适时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尽可能地掌握与伙伴友好相处的方法,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总之,针对小南不良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矫正,让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例题2


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和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应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课堂表现很守纪律。


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己见。


丙生表现为:对同学非常热情,和许多同学很快混熟了,但交情都很浅;她兴趣非常广泛,打乒乓球、跳舞、游泳都会,但没有一样精通;


学校组织的活动她都争着参加,起初参加活动时劲头很足,但总是不能首尾一致,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又喜欢那个;她学习很积极努力,课堂上争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作业完成得很快,但有些粗心;


情绪易表现于外,也容易变化,遇上不顺心的事就会放声大哭,但别人说几句安慰的话,又会很快破涕为笑。


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丙三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三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点拨


甲属于抑郁气质类型,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丙属于多血质气质类型。


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胆汁质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对甲的教育: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应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对乙的教育: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对丙的教育: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例题3


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成绩好的学生进入社会有的毫无建树,有时捣蛋学生、成绩一般学生反而在社会某一领域成就较大。


点拨


1)从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分析: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另一方面,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许多事实也说明,同样的考试分数在不同学生身上有着不同的含义。


有的学生分数高发展水平也高,表现出善于观察,反应敏锐,思维有条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分数高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理解能力差,思路狭窄,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所谓高分低能现象”。



2)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分析: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知智力。


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的智力。而学习成绩仅仅是考查了学生的个别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考查。所以捣蛋学生、成绩一般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也许能够发挥出其某一领域的能力,成就反而更大。


所以,该案例展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同时,作为老师还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多元评价观


6.学习动机


例题1


心理学家把一只小白鼠关在笼子里,用隔板隔开,每次摇铃时,笼内一边就通电,小白鼠就由笼子一边跳过隔板到没有电的另一边,然后,心理学家慢慢提高隔板的高度,小白鼠想尽方法尝试了很多次,可是再怎么努力也跳不过去。之后,心理学家降低隔板的高度,即使比原来最低的高度还要低,再摇铃,小白鼠还是不跳。


1)小白鼠为什么不跳了?

2)你怎样使小白鼠再跳起来?


点拨


1)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接连不断地遭受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小白鼠由于之前的多次失败,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从而降低了它的自我效能感,缺乏了自信,没有动机,所以它不跳了。


2)让小白鼠再跳,主要是激发它跳跃的动机。动机一方面来自于内部需要,一方面来自于外部诱因。激发学习动机,对该小白鼠来说,可以饿它几天,产生内部需要,再降低隔板的高度,笼子另一边放上食物,由内部需要加外部诱因,刺激它跳跃的概率,从而帮助小白鼠产生自信,增加跳跃的概率。


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是因为个体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所以感到绝望,自甘下一次失败,可以采用强化法和改变归因法使小白鼠再跳起来。


小白鼠只要产生跳的行为,即使没有跳过隔板,也可以给予负强化,如适当降低隔板的高度,或者降低通电的强度,并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强化其跳的行为不断产生。


通过这种方式,让小白鼠认识到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跳不过隔板,而是因为努力不够,从而消除习得性无助的消极影响。


有些中小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害怕见老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习上的习得无助,自我效能感低下,对学习没E有兴趣和信心。


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避免习得无助,不要让学生失去起跳的力量!


例题2


有位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曾经努力过,但后来却放弃了。他说:咱就只有这水平了,是弱智


试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对该同学的归因进行评价并予以指导。


点拔


1)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该同学是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学生若经常把失败归于自己能力不足,即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就会产生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


2)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在反馈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韦纳发现,在师丁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作反馈的影响。


3)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可控制的因素。


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


例题3


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点拨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


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7.学习理论


例题1


某小学三年级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


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点拨


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斯金纳是环境决定论者,他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的作用,他认为:


1)强化的作用,任何习得的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老师发现同学作业潦草,决定帮助改正同学这一行为,进行了强化。


2)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正如李老师针对同学作业潦草、脏乱的现象通过奖励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强化刺激,使其学生得到了行为上的改变


3)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的作用,本事例就是采用了积极强化作用。正如一次作业干净印一个小红花,三次得到小红花就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通过强化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积极的强化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充分体现了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


儿童行为的变化、行为矫正、程序学习均可以用这种理论,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


例题2


儿童观察教师写在黑板上的生字,随后就能够模仿把这些字写在练习本上。当教师按照笔顺一笔一画地写生字时,儿童如果能聚精会神地观察,他便能在认知上模仿教师的书写经验,在头脑中把它记录下来,他甚至能在放学后的几个小时,仍然能依样写出生字。


1)这个案例体现了哪种学习理论?

2)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3)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怎样理解?


点拨


1)该案例体现了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2)该理论的内容是:对学习实质的认识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


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途径,它避免了尝试错误和暗中摸索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进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


学习过程的认识包括: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3)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首先,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迅速掌握知识和行为模式,缩短学习进程,而直接学习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尝试错误过程。


其次,观察学习可以不受限制,从各种示范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和行为模式。而直接学习往往是通过个体经验获得零散琐碎的知识和行为模式再次,观察学习省时省力而且又能避免直接学习因失败而造成重大损失。


例題3


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点拨


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


教学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应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


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8.学习策略


例题


对作弊行为的异样处理


作弊是每个老师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在一次测验中,一个化学老师发现有学生作弊,他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允许学生下次考试带一张A4纸到考场,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都特别认真地准备。考试后老师让学生把A4纸展览在后黑板上,所有的同学都好奇地去看。


有的学生抄的题目,有的学生抄的公式,有的学生写的提纲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同学们看了别人的A4纸之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成绩落后。然后他们通过彼此交流,观摩分析,不断地修改自己纸上的内容。


在第二次考试时,老师让每个学生带二分之一的A4纸,第三次带四分之一的A4纸,最后带的纸越来越小


1)如何看待这位老师的做法?

2)请用学习策略的原则分析。


点拨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首先,测验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该教师大胆创新,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允许学生公然作弊,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成绩落后,这正是体现了测验的这种价值和目的。


其次,该教师为了改变学生作弊的不良行为,采取了斯金纳行为塑造的方法。行为塑造也称连续接近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该教师第一次考试让学生带整张A4纸,第二次考试让每个学生带二分之一的A4纸,第三次,带四分之一……”这种方式逐渐改善了学生带小抄作弊的不良行为。


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该化学老师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生成性原则:即要对所学材料进行深层次加工,生成某种新东西。案例中学生采用了层次不同的学习策略,是他们学习成绩有差异的主要原因。


有效监控原则: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及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本案例中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成绩落后即体现了这一点。


个人效能感原则:教师创设了适当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策略的效力,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策略学习的个人效能感。


9.创造性


例题


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


没想到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雪水。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语文老师是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张冠非要李戴,自然要出现令人遗憾的结局。


请结合创造性的培养来评价该语文教师的做法。


点拨


从表面上看起来老师似乎是对的,老师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的,可这是一堂语文课,是一节充满诗情画意的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艺术创造课,而我们的老师竟然把孩子们的想象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1)教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的诗意般的想象力,长此以往下去,有些学生会在课堂上沉默,或是经常会说出教师期望的常规性答案。


2)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一方面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问题,然而老师的解答却限制了学生充分的选择。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第一,保护好奇心;

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中的同学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然而却被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绝,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和自我设计训练。


10.后进生心理及教育


例题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AT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下得非常棒。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点拨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总之,后进生的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首先应树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


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3)善用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辩证地看待后进生,挖掘闪光点,遵循扬长原则。挖掘王峰的跑步、画画、象棋特长并在班级同学面前多表扬他让他体会到被尊重、被羡慕的感觉,提高自我效。


4)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例如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5)抓反复,反复抓。要时刻关注后进生的情况,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全网最实用的招教备考指南 

小鱼老师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