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答题标准

 拉普拉丝 2018-06-18

1.所答紧扣所问


即紧紧围绕所问问题来作答,不要答非所问,跑题。问什么答什么。


例题


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的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


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时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


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组、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点拨


通读案例,考生可得知此案例展现的是李老师采用的评价方法,即按学生的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


根据题意筛选,提取理论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评价标准综合化;

评价标准分层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注发展过程。


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在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原因是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容:

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

关注评价的主体性;

体现了评价标准分层化;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2.符合以新课程理念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招聘中对教师是否具有新理论、新思念会有一定的考查,所以应试人员在答题中应以新理论作答,以彰显自己的理论修养。


如在以往的教育学书籍中,谈到教学中师生地位时,往往表达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在新的课程理论下,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从主导变为引导、指导


3.理论联系实际。


4.多用自己的话表达,直接引用他人言论不超过答题字数的三分之一。


5.层次清晰,表达流畅,字迹工整。


综上所述,在案例分析的作答中,应首先在段首摆明自己对案例的观点和看法,如观念是多个,可分成几个小段,在表述时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然后对你的观点进行理念阐释,最后用理论对案例进行佐证。


例题


学完《狐假虎威》课文,教师让学生说说认识到了什么道理。教师的话音一落,几十只小手举起来。学生甲:不要仗势欺人……”老师:他回答得对不对?众学生:对!


这时,学生乙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老师:那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乙:仗势欺人,是仗着势力欺负别人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不是仗着老虎的势力;它是欺骗别人,不是欺负别人。


所以,不能说是仗势欺人。老师高兴地问学生:他的认识对吗?众学生:对!老师带头鼓掌,并示意让学生乙坐下,可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老师:你还有?那你接着说。


学生乙:这篇寓言还告诉人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老师没有想到这一点,问:狐狸也值得学习吗?学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儿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感到意外地说: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学生乙:……我认为这两个都有。


老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学生乙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反正……反正我这么认识……学生乙无话了,自己坐下


试用有关理论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点拨


这是一个课堂教学案例,所以应首先考虑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具体到本案例,根据题意,可以从师生之间的对话论证师生关系,老师不太同意学生乙的观念可以从学生观来阐述。


教师之所以对学生乙进行所谓的不当引导可以引出更深层面的问题,即忠实教材、传统教学思想,对以上思路进行整理,合理安排顺序,展开阐述即可。


1)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教参是知识的神圣载体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的责任是听教师的说教,把书本上的东西记下来。


教师把教材神圣化,教材、教参、教案成了教学的主导,教师是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受制于它的程序、内容和答案,教学中的激情、创造、灵性和活力难以与那些学科的体系内容融合。


老师对于教材,是领会、传递。教材对教师的控制,又强化了教师的权利和神圣,加剧了教师对学生的控制。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赋予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新的含义。


教材只是呈现一定的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


教学中要看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准备、个别差异的影响,要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教学的人。


2)从学生观上来看,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人,看待问题有他自己独特的视角,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独立完整的人,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该教师的行为不符合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即教学是课程创生、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4)在新课程教学中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总是扮演着知识控制者的角色,师生关系缺乏平等,应该通过平等地沟通、交流对话。


尊重各自的观点和阅历,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出发去看待、分析,应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不同认识。


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有个性和会独立思考的学生。


就本案例可以看出生乙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表达的学生,该教师对其仗势欺人的词语解释给予了肯定,但对其狐狸也值得学习的观点不予赞同,显然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不够。

  全网最实用的招教备考指南 

小鱼老师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