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汉纪九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

 恶猪王520 2018-06-19

正文:夏季,六月,丞相卫绾被免职,丙寅(初七),武帝任命魏其侯窦婴做丞相,任命武安侯田做太尉。武帝一向看重儒求,窦婴、田都喜好儒求,极力推荐代地人赵绾担任御史大夫,推荐兰陵人王臧担任郎中令。赵绾奏请兴建明堂以接受诸侯王的朝见,并且向武帝推荐了他的老师申公。秋季,武帝派出使者带着表示礼聘的帛和玉璧,驾着安车驷马去迎接申公入朝。申公到了京城,拜见武帝。武帝询问关于国家治乱的事,申公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回答说:“治理天下的人,不以说得多为完善,只看努力实干得怎样罢了。”这时,武帝正喜爱文辞,看到申公的对答,沉默不语;武帝虽然对申公的对答不满意,但既然已把他招来了,就任命他做了太中大夫,安顿他住大鲁王在京城的官邸中,商议有关兴建明堂、天子视察各地、改换历法和服色等事情。

越是大张旗鼓,越不一定是想办成某事。武帝刚继位,首要的任务是巩固自己的权力,而这之前需要做的事就是要知道谁与自己一条心。掌握重权而不忠诚于自己,则对自己是一种威胁。看起来武帝高调的任命一些人,但这些人最终会是武帝的真正帮手吗?不是的,把这些人置于前台,目的是测试不忠于自己的人与他们这些人斗争,就如象棋中的卒,把这些人置于最前方,等这些与与敌人斗的差不多了,再换成真正的自己的人出来,到那个时候真正的自己人则可以大展手脚,为自己做事了。我们怀疑为何武帝不找一个高级别人官员先代表自己与申公交流,如果申公值得重用,自己再与其相见,文中是武帝直接与申公相见,虽然对申公不满意,又因为是自己招来的,又不得不先用着,这样尴尬的境地就是因为没有提前设置个缓冲。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武帝只是不按步骤提拔人,只是用他们引蛇出洞,看谁与自己的主张一致,谁与自己的主张不一样。

附原文:夏,六月,丞相卫绾免。 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 武安侯田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俱好儒,推毂代赵绾为御史大夫,兰陵王臧为郎中令。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且荐其师申公。秋,天子使使束加璧、安车驷马以迎申公。既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年八十余,对曰:“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巡狩、改历、服色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