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蔚:国士桥上叹愚忠

 昵称16627923 2018-06-19

国士桥上叹愚忠

 李蔚

 
 

莒国位置图

 

 国士桥,在山东莒jǔ举)县。

莒敖公,春秋时莒国国君,柱厉叔臣之。柱厉叔自幼聪慧,熟读诗书,满腹经纶,文韬武略,刚直不阿,忠心耿耿,敢言直谏,勤于王事。但莒敖公昏瞆独断,忠奸不辩,亲小人,远贤臣,国势日衰,民不聊生。柱厉叔虽夙夜霄旰,忧心如焚,多次上书,无奈皆不被纳,并屡遭莒敖公训斥、责罚。柱厉叔痛心疾首之极,既百无一计可使,又不忍心目睹国事每况日下,愤而挂冠而去,隐居海中孤岛。后来,莒敖公果然国破人亡。柱厉叔闻知,痛定思痛,决定回,以死殉君报国。其友百般劝之,可柱厉叔死意已决,回莒国后,独立五孔桥头,见城廓依旧,敖公已亡,阎闾破败,物是人非,沧然泪下,纵身跳入桥下深水之中。   
  《列子·说符》记:柱厉叔莒敖公,自为不知己,去居海上。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今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辨也。”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   
  柱厉叔以死来警告“后世之人主”,要摆脱昏庸,“知其臣”。后人因此誉其为“国士”、即一国的杰出人物;又因他是在这五孔桥上殉难的,故把此桥易名“国士桥”,并立碑以志。柱厉叔主观上是为教育后世之人主而死,但实际上是“愚忠”典型,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多么优秀的一代才人!却为一独夫尽忠,在今天看来,可谓愚昧,死得真是“轻如鸿毛”。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今天的不少言行,难道就没有当代的历史局限性?今人以其为绝对正确者,在后人看来,有些一定也会是渺小而无足道,甚至是可笑的。能不警觉、三思而后行?

旧桥在今莒县图书馆西南的护城河上。原桥今已不存。1982年,在此处修建了长七米,宽三十米的水泥桥,沿用旧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