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充:研颐图纬,不以为教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2-11-27 发布于北京

 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天下动荡的背景下,士人们成长过程也较为曲折,他们需要遍访名师求学,或是依靠家学传承。本篇就来聊聊杨充,字盛国。

  杨充是益州梓潼人士,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汉末舞台上的梓潼人士,重温下名单:李权、李福、杜微、尹默、李譔zhuàn、李仁、景鸾luán、李业、杨充、景毅。其中不少人都在季汉阵营效力,这里边也产生了不少饱学之士。

  杨充年少时就十分好学,他四处游学求师,曾随马融、吕叔公、朱明叔、白仲职等人学习古文经学,学有所成的杨充对于汉时推崇的七经都颇为擅长。案《后汉书·张纯传》李贤所注,这“七经”指的应为《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少好学,求师遂业,受古学于扶风马季长、吕叔公、南阳朱明叔、颍川白仲职,精研七经”——《华阳国志》

  杨充不仅丰富了自身学识,在这过程中还结交了荀爽、李膺yīng罗叔景、王畅、孙子夏这样的海内名士,只是关于他的事迹几近于无,仅在《华阳国志》中被提及一二。杨充学成归来后还为益州教育做出了一定贡献,精研七经的他可以传授的知识内容很多,此外杨厚、董扶等人的传道受业也促进了益州学风。

  “其朋友则颍川荀慈明、李元礼、京兆罗叔景、汉阳孙子夏、山阳王叔茂,皆海内名士。还以教授州里”——《华阳国志》

  不过杨充并不教授谶纬相关内容,他认为图谶只是空说,对于事情的描述十分模糊,所以他也不打算把这方面知识传递给他人。杨充也被郡里举荐为孝廉,他的官位止于郎官,而《华阳国志》推崇的则是“研颐圣真”,还是看重他对于经典的钻研。

  “常言图纬空说,去事希略,疑非圣,不以为教”——《华阳国志》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