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眉山史话:两晋犍为太守 | 古伯良

 嘉绒遗民 2022-07-16 发布于四川
两晋犍为太守

□ 古 伯 良
    
    晋代155年间,今眉山之境先后被西晋、成汉、东晋、前秦、东晋、后蜀、东晋交替统治,期间,担任犍为郡太守者,有史可考的,有13人。

1、杨欣
    杨欣,天水人,初为魏金城太守,正始四年(245)随邓艾伐蜀。平蜀后(263),邓艾在成都上表分封诸将,其中便奏请封陇西太守牵弘为蜀郡太守、金城太守杨欣为犍为太守。邓艾这一奏请,得到了朝廷的同意。《华阳国志·大同志》载:“魏咸熙元年(264),蜀破之明年也。以东郡袁邵为益州刺史,陇西太守安平牵弘为蜀郡(太守),金城太守天水杨欣为犍为太守。”
    《华阳国志·巴志》说,“(罗)献卒,以犍为太守天水杨欣为监军。欣迁凉州刺史,朝议以唐彬及杨宗为代。”而《晋书·罗宪传》云:罗宪“泰始初入朝,泰始六年(270)卒。”可见,杨欣在犍为太守任上干到了公元270年。

2、苏高刘威
    《华阳国志·程贞玦传》载:“贞玦,字琼玉,牛鞞程氏女,张惟妻也。十九适惟,未期,惟亡。无子,养兄子悦,供养舅姑,夙夜不怠。资中王冲欲娶玦,玦叔父肱答以女志不可夺。冲为太守李严督邮,严记县遣孝义掾奉羔雁,宣太守命聘之。玦乃自投水,救援,不死。后太守苏高为立表,太守蜀郡□□遣仁恕掾论曰'贞玦’,太守章陵刘威又为作颂,故称述也。”
    这段文章中,提到三位太守,任乃强先生认为,“太守苏高、刘威及失名之蜀郡某某,皆当是西晋时人。”而牛鞞县则是在东晋穆帝永和(345—356年)年间才划入蜀郡并改名鞞县的,因此,这三位太守应是犍为郡太守。

3、杜轸杜烈
    杜轸(约233年—291年),字超宗,蜀郡成都人。杜轸少时师从谯周,博涉经书。蜀汉时,“州辟不就,为郡功曹史。”邓艾平蜀后,“命复为功曹,轸固辞。”后来,被推举为孝廉,先后担任建宁令(治今湖南株洲淦田镇)、池阳令(治今陕西泾阳县西北),所在有治,深受百姓爱戴。累迁尚书郎,“奏议驳论多见施用”。后来,杜轸出任犍为太守,对待百姓恩惠爱护,甚有声誉。291年,晋武帝听说他有才,正想重用他为内侍,杜轸却不幸病逝。《晋书》、《华阳国志》均有传。
    杜轸之弟杜烈,字仲武,也被举荐为孝廉,后来历任平康(治今黑水县)、牛鞞(简阳)、南郑、安阳县令、衡阳太守。杜轸去世后,杜烈想到兄长的两个儿子年幼,又要扶兄长的灵枢回老家安葬,就上书请求辞职。晋武帝叹惜杜轸的才能没有好好地得到施展,又嘉赏杜烈作为弟弟躬敬兄长,有意成全他,于是转拜他为犍为太守。
    后来,杜烈又转湘东太守,卒于官。
    杜烈还有个弟弟叫杜良,字幼伦,与两位兄长一样,也很有才干,被举荐为秀才,后任建宁太守。杜氏三兄弟仕途兴盛,州里把这作为美谈。

4、李毅
    李毅(?—306年),字允刚,广汉郪人。他年轻时性情豪放豁达,生活奢侈。到二十多岁时,才到郡学求学,通晓《诗》、《礼》训诂,后受广汉太守王濬赏识,被任命为广汉主簿。王濬出任益州刺史后,李毅任益州主簿、别驾,并被举为秀才。后随王濬伐吴,与何攀一同任参军。吴国平定后,因功受封关内侯,历任陇西护军、繁县令、云南太守。
    王濬临死前曾上表自述生平,令晋武帝想起王濬的功勋,便问李毅在什么地方,当听说李毅在偏远的云南郡时,便任命他为犍为太守。
    王濬卒于太康六年十二月庚寅(286年1月18日),因此,李毅出任犍为太守的时间约在太康六年(286)前后。后来,李毅转任使持节、南夷校尉,太安元年(302),任宁州刺史,加号龙骧将军,封爵成都县侯。

5、李庠
    《华阳国志·大同志》云:“永康元年(300),(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以武阳令蜀郡杜淑、别驾张粲、巴西张龟、西夷司马袭尼、江原令犍为费远等为左右长史、司马、参军,徙犍为太守李庠为威寇将军。”
    李庠,字玄序,巴西宕渠人,李特的第三个弟弟,他是在元康(291—299年)年间随秦雍流民避难入蜀的。由于他深得人心,被流民推为领袖,益州刺史赵廞欲利用流民力量割据四川,先任命他为犍为太守,后又表其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最终,又忌其“饶勇得众心”,将其杀害。这段记述表明,李庠在公元300年前已是犍为郡太守。

6、李苾
    李庠卸任犍为太守后,赵廞应该是任命了李苾接任犍为太守。《晋书·李特传》说,李庠的无辜被杀,令李特、李流兄弟对赵廞非常怨恨,遂带兵回到了绵竹。“廞恐朝廷讨己,遣长史费远、犍为太守李苾、督护常俊督万余人断北道,次(驻扎)绵竹之石亭。”《资治通鉴》卷八十四也云:“晋惠帝永宁元年(301)秋七月,罗尚遣从事遣流民......李特复遣阎式诣尚,求停至冬。辛冉及犍为太守李苾以为不可。”可见,李苾确是在李庠之后担任犍为太守。
    而《晋书·惠帝》却说:“永康元年(300)十二月,益州刺史赵廞与洛阳流人李庠害成都内史耿胜、犍为太守李密、汶山太守霍固、西夷校尉陈总,据成都反。”实际上,耿胜应为耿滕,而李密当为李苾,霍固也应是杨邠,且李苾、杨邠并未被杀。《华阳国志·大同志》还说:“永宁元年春正月,廞遣万馀人断北道,次绵竹,以长史费远为继,前军宿石亭。特等相合得七百余人,夜袭之,因放火杀廞军略尽,进攻成都。城中忷惧,中郎常美与费远、李苾、张微等夜斩关委廞走,文武散尽。”由此可知,当李特攻打成都之时,李苾应是逃走了,当罗尚到任刺史后,他又回来了。
    由于辛冉、李苾竭力劝阻罗尚延缓遣返流民且对流民百般刁难,终于引发流民的彻底反抗。永宁元年冬十月,罗尚先后派辛冉、李苾攻打李特,都被李特击败。
    李苾是李毅的堂弟,字叔平,《华阳国志》说他“修身砥砺名行,数谏毅宜自矜严”,但李毅却笑他说:“吾小来不治名素,终杖旄节,故可至九卿。卿清检履道,卒不失成都令也。”当李毅为南夷校尉时,李苾还是历城令,后来果然当了成都令。虽然后来升任犍为太守,但“位官不及毅”。
    李苾何时罢犍为太守,不得而知。但最迟不超过太安二年(303)。

7、龚恢
    太安二年(303),晋惠帝派兵援助罗尚,将李特击杀。李特死后,其弟李流继续领导流民,不久李流病死,李特第三子李雄继统余众,一边攻打成都,一边派李骧(xiāng)攻打犍为。这时的犍为太守,是龚恢。
    《华阳国志》载,太安二年九月,李雄派李骧“别攻犍为,断尚运道,获太守武陵龚恢”。李骧军攻破犍为郡城,将犍为太守龚恢俘虏。《资治通鉴》也说:太安二年(303)九月,“李骧攻犍为,断尚(罗尚)运(粮)道。获太守龚恢,杀之。”
    龚恢是武陵人,任犍为太守之前,任天水西县令,当时,任回是他的部下。龚恢被俘后,任回问他:“识故吏不?”恢曰:“识汝耳。”犍为郡城城破之时,“郡吏星散,惟功曹杨涣侍卫。”任回对他说:“你是个义士,但凭我之力恐怕无法救你。龚太守不能免死了,你还是早点逃走吧。”杨涣却说:“背主求生,何如守义而死!”于是,杨涣与龚恢一起被杀。

8、李溥
    龚恢被杀后,李雄任命李溥(pǔ)为犍为太守。这也表明犍为郡不再是西晋的治下,而归于大成政权了。永兴元年(304),李雄自称成都王,建年号建兴。

9、魏纪
    成都沦陷后,西晋益州刺史罗尚先退江阳(泸州),再退巴郡(重庆),永嘉元年(307)春,罗尚自重庆至泸州、宜宾沿江设置关戍,并上表请求就流民所在设置郡县。此时犍为郡已为大成所有,但西晋仍然任命了犍为太守,只是郡政府可能已被迫迁到了僰道(宜宾)。《华阳国志》载:“永嘉五年(311)春正月,(李)雄众攻僰道,走犍为太守魏纪,杀江阳太守姚袭。”
    可见,此时西晋的犍为太守是魏纪,他应是在僰道办公,李雄兵至,遂弃城逃往南中。但没走多元,即被李雄军抓回。永嘉五年三月,“雄将任回获犍为太守魏纪。”

10、周楚
    至建兴元年(313)九月,梁益宁三州俱为大成政权所有,此后,大成是否任命有犍为太守,无籍可考。直到桓温平蜀后,才又见到东晋政权任命的犍为太守。
    永和三年(347),桓温平蜀还军时,以周抚为益州刺史,镇守彭模(今江口镇),其子周楚则任犍为太守。
    周楚,字元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人,入仕为参征西军事,跟随其父入蜀。《晋书·周楚传》:“从父入蜀,拜鹰扬将军、犍为太守。”
    兴宁三年(365),周抚去世,朝廷“以楚监梁、益二州、假节,袭爵建城公。”因此,周楚应该在当年卸任犍为太守。《大明一统志》云:“周抚,永和中蜀郡太守,子楚继之,俱有善政。”

11、卞苞
    《晋书·殷仲堪传》记载,在晋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年),朝廷征召益州刺史郭铨,时任犍为太守卞苞却劝郭铨率全蜀之众反叛,当时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的殷仲堪将卞苞等人斩杀并报告朝廷,朝廷便派毛璩(qú)担任益州刺史。

    综上,两晋期间担任犍为太守之人共13名,其中西晋10名(大成政权割据四川之前9名),大成1名,东晋2名。在成汉据蜀之前,作为“三蜀”之一的犍为郡,政局稳定,有关郡守的记载比较完整。成汉据蜀后,直到东晋灭亡,蜀地动荡不绝,且自僚人入蜀后,郡地荒废,是故郡守的记录寥寥无多


参考文献
1.《华阳国志》
2.《晋书》
3.《资治通鉴》
4.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5.罗家祥《犍为郡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