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孩子一起赏读《幼学琼林》

 纯模仿 2018-06-19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蒙学一般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为主,《幼学琼林》属于高年级教材。《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在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今天重读此书,仍觉得其内容之丰富、文笔之优美、用词之凝练、阐理之清晰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和想像,置身于悠悠中华古代文化的长廊中,着实为我们的祖宗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之所以向大家推介《幼学琼林》这本书,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在国学走俏的时代,我们也不烦附庸风雅一下。国学就是我们沉积了大约五千年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文化、历史、科技、地理、伦理等各方面的民族硕果,尤其突出表现为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蒙学读本,编得最好的,大概要数这部《幼学琼林》了。首先,相对而言,它较少封建伦理说教,而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其次,它包罗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全部传统知识类型的一个缩影,足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再次,正文部分就有释文,人们读起来颇觉明白晓畅,而且释文简洁允当,决不拖泥带水;最后,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短长,只求偶句成对,颇便诵读。

其二,与其是小孩子的读物,大人们不烦先一睹为快。前一段,央视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我有个感觉,那考得是小孩,汗颜的是大人或 家长和老师,其中的许多考题就在这部书中出现过,据说,目前在小学学习阶段,已要求把《幼学琼林》作为必读课本之一,与孩子们一起读古诵经,一起学习进步,一起接受国学教育,可能也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其三,既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读比不读显然要好的多。在文化艺术领域,今不如古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读百科全书,尤其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无论对什么文化层次、什么年龄结构的人来讲,都是知识的灌输和文化的熏陶。在时下这样一个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社会,通过必要的国学引导,也许会让爱和宽容的正能量显现的更多。《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幼学琼林》则跳出前人圈子,以全方位的视角对宇宙万象进行了一次宏观扫瞄,其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人伦日用、饮食起居、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蒙学百科全书。熟读之,记诵之,揣摩之,宇宙万象尽呈眼底,古往今来只在掌中。古人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绝非虚妄之言。有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伟大领袖毛主席读私塾时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觉得《幼学琼林》很有趣味,几十年后还能熟背出来,并常常摘引其中句子和人谈论。当然他老人家读了幼学也当之无愧地走遍了天下。

再次翻开《幼学琼林》。“鱼头参政,鲁宗道秉性骨鲠”“岳飞背涅尽忠报国,杨震惟以清白传家”,是学习榜样。“伴食宰相,卢怀慎居位无能”“人言谢令之贪,推之不去”当引为鉴戒。“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爝火虽无大明之耀,铅刀竟有一割之能”则可书之座右。书里展示的处事哲学也受益匪浅。“精卫填海”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不畏艰难、坚韧不拔、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朱熹拜师求学”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虚心好学,向人请教,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状元可丢,朋友不能弃”告诉我们在世界上最值得珍惜拥有的不是官禄,而是情义。“曹操不违生死约”展示给我们“守诺如金”的高尚品德。此外,书里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介绍,可以让我们掌握了不少的成语典故和四字词语,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