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贫血

 稼穑居 2018-06-19

精神贫血

作者 王兆贵 

日益开放的世界,神通广大的网络,使流行元素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就好比这壁厢有人打喷嚏,那壁厢的人鼻子就会发痒似的,传染起来几乎就是瞬间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流行元素都是良性的,有些还可能是病态的。大约是文化渊源以及水土适应问题,西方的流行元素在中国落地生根较难,而日韩的流行元素在中国传播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说“佛系”这一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在日本兴起没多久就蔓延到中国,去年下半年以来,“佛系青年”之类的词汇很快便火遍网络,刷遍朋友圈。“佛系”原指“佛系男”,后又扩展到其他人群。“佛系”与佛教没有直接关系,不过是借用这个标签,表达“有也行,没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心态。依我看,就像“伪娘”“瓷男”“奶油男”“蛇精男”之类的称谓一样,“佛系男”同样是精神贫血、意志缺钙的庸人偶像。

作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佛系”无疑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哲学,是励志热消退后的一股逆流,是缺乏血性的典型特征。年轻人若以此为范式而效仿,凡事与世无争,安于自甘平庸,敢作敢当、发奋图强的之心荡然无存,这样的青春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血性关乎一个民族的荣枯及其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兴衰。一个血性衰减的民族,雄心不再,锋芒钝化,从骨子里变得酥软起来,注定是没出息的。因此,年轻一代进取心的养成,既是教书育人的百年大计,也是民族振兴的基本国策。正如梁启超先生所云:“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附注:本文发表在《今晚报》2018324今副刊,责任编辑朱孝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