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动力规律及在现实中的表现

 智汇百川 2018-06-19

我们知道,学习是主体与认知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运行的实际状况与主体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状况,与学习对象及其相关的各种环境要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在这些因素中,对学习的进行状况具有最重要和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主体认知结构,包括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各种学习的技能和思维的方法,与认知对象的相互关系。其中,主体认知结构越是与认知对象有高的匹配,越是符合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学习进行的就会越顺利,效能也就越高,反之,学习就会进行的比较艰难。另一方面,决定学习活动能否发生以及以怎样的状态发生和进行,除了上述这些最直接的技术因素外,还取决于认知对象及其相关的内容相对于主体的意义和价值,这是认知对象与主体各层次的需要、价值体系相互作用的产物。如果认知对象迎合或满足主体的心理倾向,对主体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和利益,就会吸引主体去趋向和从事,或者主体就愿意投入精力、付诸努力去学习;反之,如果认知对象违背主体的心理倾向,对主体无意义,甚至给主体带来伤害和痛苦,则会引起主体的排斥和拒绝。而且,一个认知对象越是在多的方面和大的程度上符合主体的心理需要,学习起来给主体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越多越大,主体也就越乐意去学,越容易自发地投入精力和热情自觉自愿地去学,学习也就越不用强制和勉强。例如,重要的学科我们就愿意去学,感兴趣的、喜欢的科目我们就乐意学,学得好的、能够带来尊严、荣誉和优越感的科目我们更乐意去学;相反,我们不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起来又十分吃力,学了半天还不落好的科目,换言之,学习带给我们的总是焦虑、痛苦和挫折感,我们就会自然的反感它,排斥它,畏惧它。即便我们慑于外在的压力勉强为之,也很难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必然要笼罩在消极的情绪中,相应的热情、干劲也必然是低落的。相比之下,两种反应和心态对学习是积极的支持还是消极的影响也就一目了然了。

现实当中,整个学习,乃至其中不同的学科,相对于我们每个学生,都已经形成了特定的关系,具有不同的心理意义,这是我们曾经的学习历程,曾经与某一学科点点滴滴的相互作用积淀而成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的性质大多数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相容或相斥,也不是简单的喜欢或厌恶,而是参杂着多重感受和体验的复杂的态度,这是由学习的复杂性和心理内涵的多重性决定的,具体的情况需要从学习的过程中对象的直接属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事物与主体的相互关系中来综合考察。例如,写作文,本身我们并不喜欢,但因作文写得好给我们带来了荣誉和奖赏,也就是说它的直接属性不吸引我们,但由它带来的东西或者与它有着特定关系的事物却吸引和迎合我们,我们大致会趋向于它;同样,数学因为抽象、枯燥、难,是我们本能上要排斥的,但是,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是考大学所必需的,也就是说它的间接意义迎合我们的心理倾向,我们对待数学便是从本能和情感上排斥,但从理性上却想学、愿意学。再如,我们本身不喜欢化学,但我们喜欢教化学的老师,慢慢地我们也许就会喜欢上化学这一科;我们喜欢物理这一科,但学物理让我们吃了好些苦头,付出了许多代价,那么,物理对于我们很可能就是又爱又恨,等等。总之,对待学习以及其中不同的学科,我们的经历是复杂的,感受是复杂的,学习时一般的态度反应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情绪体验和具体的动机状况更是复杂的,由此而导致的学习的具体情势和状态以及学习的效能更是千变万化,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综合的测定和判断。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给学习一个综合的印象和评价的,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对待学习的一般态度及其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那么,该怎样理解学习相对于我们的意义,我们与学习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上面谈过,学习带给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各不相同,每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各异,这与每个人的智力、能力、兴趣、价值取向以及以往的学习经历、周围的环境影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撇开这些带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客观公正地来审视评价学习这种特殊的活动,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尤其是学生时代的职业化学习,绝不是一件乐事,而是一件苦差,是一项异常艰苦的脑力劳动,是一项没有巨大精力和动力投入就不能坚持的工作。相应的,学生时代尤其是中高考阶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一生中最为辛苦、最需要付出努力的时期之一。这一点,每个过来人只要仔细回想一下自己做学生的那段特殊岁月,想一想自己及其同龄的人们怎样在寒来暑往中披星戴月地往返于学校与家中,怎样扎在成堆的复习资料中苦熬苦拼,就不难体味学习中的酸甜苦辣,也不难理解我们的说法。至于有人说,人天生就有好奇心、求知欲,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只能是在学龄的早期,学习的初级阶段,低标准的学习要求,业余性的学习,消遣性的学习,以及某些自己特殊擅长和喜好的内容等条件下,才可能的事情,而大多数情况下的学习,或者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注定是一桩苦役,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和劳动的工作,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学习时才免不了要畏缩、逃避、偷懒、消极怠工,才需要不断地鼓劲、励志。因此,对待学习,我们先不要奢望能够愉快地学习,能够当成享受一样去学,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旺盛的热情和干劲去学,只要在一定层面上能够振奋精神,积极主动,甚至完全是出于无奈和外部的压力强迫自己去学,只要在实际上能够激发出充足的干劲,实际中肯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能量,能够保障学习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常进行就够了,至于这种焕发和投入是自觉自愿,还是被迫强制。是欣然从事还是勉强坚持,就不能过多地苛责了。

事实上,学习的动机问题已成为困扰人们学习进步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成为妨碍人们潜能发挥的一大障碍!现实之中,除了少数尖子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都有着严重的动机欠缺问题,他们的学习往往不是自觉自愿的,既不能尝到学习本身的乐趣,也无法得到由学习而带来的间接的奖赏和快乐,学习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焦虑、挫折、羞愧等负面的东西,他们从事学习充其量是出于一份责任,一种理智的需要,以及来自群体的压力和价值认同,如果没有家长、老师、学校的监督约束,如果没有全社会所形成的对该年龄层特殊的社会要求以及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许多人可能早就放弃了学业,做了逃兵。因为,相比于其他活动,职业化的学习尤其再加上高标准的目标要求,例如为高考而进行的学习,实在是非常的辛苦、艰难而漫长,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恒心,是很难坚持下去的,甚至连那些能够经常体验到学习快乐的优秀学生,也时常会出现不想学习,打退堂鼓,以及疲惫,厌倦,消沉,情绪低落,振作不起精神等动机缺乏的现象,而所有这些会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能,必须采取科学的办法加以制止和纠正。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何使学生从厌学、怕学转变为爱学、乐学,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非常迫切和重大的课题,也是每一位学习者亟待寻找答案和有效措施的现实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