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自主学习

 木子(yqzx) 2011-10-28

谈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自它提出之日起便成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开拓。
  一、自主学习的特点
    (一)自主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
  从最初的学习目标设置,学习策略的选择到学习过程中调节、控制和补救,再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省,都将由学习主体自主的选择和决定。而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地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包括:制定计划、实际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具体环节。因而在实际的培养活动中,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监控策略及能力的训练。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从最初完全依赖教师、父母的指导逐渐过渡到自己独立思考学习活动,能力的获得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另外,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上一次学习任务结束时的自我评价,将反映在下一次任务最初对学习目标的设置,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中;上一次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将作为下一次任务中学习策略选择,周围环境资源控制的依据之一。如此反复,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发展完善,这也提示我们自主学习的培养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的帮助与引导。
  (三)自主学习需要学生一定情感的投入,并能以意志控制学习过程中困难。
  自主学习并不排斥他人的帮助,相反能有效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业求助应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评价标准。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学生自己决定是否求助以及如何求助,因而无形之中便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另外,学习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当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困难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最初的学习动机的动力作用开始减弱时,便需要学生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克服这些困难,继续学习。虽然可以寻求他人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有毅力与恒心去克服这些困难。这也提示我们在培养过程中,不光要训练学生对策略、方法的调控,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责任心、恒心等非认知因素的训练。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学生以学习活动为意识对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监控对象可以划分为认知型活动和非认知型活动两类。
  (一)非认知型的指导措施
  非认知型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非认知因素进行调节和监控的能力。学习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既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作用,又有教师等外在因素的作用,还有学习任务,教学管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要想使学习活动协调、高效、合理的运作,需要各方面因素科学合理运作。
  1、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
我们认为有必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把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过程、教育者人格方面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如此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氛围。
  2、建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Home曾指出:没有什么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因此,教师应转变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改变错误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只有建立培养独立、自主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发挥自己的潜能,将学习活动置于自己的监控之下,调动自己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主动建构知识的高效学习。
  3、增强主体意识,培养责任感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纳入认知结构中。在教育的范围内,主体性是指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自省、自控、自觉、自为的特性,即使学生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但我国传统的教育环境则使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认知指向型的指导措施
  认知指向型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指学生对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学习材料的使用,学习结果的检查和修订等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察和调控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周详的学习计划上。当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自主的学生会主动地分析自己现有的水平情况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预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由此确立学习活动的目标和即将采取的学习策略。研究发现与低成绩相比,高成绩的学生更能够一致地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这是因为学习目标能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我激发的动机最初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现有的学业水平,自我效能以及自己设置的目标。为了敦促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学顺序。例如在开始新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指出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的背景知识等将会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因为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这些具体的讯息之后才可能设置出真正激发内部动机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要求学生制订详实的学习计划便轻而易举,并且学生也愿意遵照学习计划,积极的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2、监控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以促进学生自由、独立学习的方式教学。而学生则需改变以往依赖教师学习的方式,主动的监控、调节学习过程,并能根据反馈信息,积极查找原因,及时的发现存在问题,来调整或修改甚至中断自己原定的学习策略、步骤等。根据元认知理论,个人自我调节行为和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策略讲授和情境模拟两种方法进行训练。策略讲授即是假定个体元认知水平不高的原因在于缺乏解决基本问题的策略。学习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学习策略,它适合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如管理学习时间等;另一类是具体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如作笔记等。Zimmerman 和Martinez-pons(1988)用访谈法测查发现中学生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共有10种,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与学业成就有很高的相关。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各种一般性的和具体的学习策略。但事前传授不能穷尽学生监控学习过程可能用到的所有方法,甚至有可能起到限制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反作用。所以还须构建一定的情境,为学生活化这些策略和方法起到支持作用。因而教师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多提供范例,讲明策略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策略练习的机会,使之熟练运用。值得提醒的是,一种策略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都有效,学生要达到对策略的灵活应用还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3、检查与评价学习结果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之际,根据一定的标准正确检查自己达到的学习程度、水平,并对学习目标与实践阶段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差异作出解释和说明。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我们知道,失败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被归因于不稳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的活动动机。有调查表明,学习不良的学生较少把学习成败解释为内部原因,更多的解释为老师等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则更多的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能力等内部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控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作出积极的正确归因,降低学生的挫败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并以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去。
  4、自我反省和总结
  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对学习过程作深入的反省和总结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帮助学生回顾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包括最初的目标设置,选择学习策略到学习结果的归因等,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绩,从反省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以此达到由具体的学习活动向抽象的经验转化的目的,完成由外部情境向头脑的认知结构内化的过程。
  事实上,整个学习过程不可能截然分为认知型活动和非认知活动两类,因而对两者的监控和指导训练也不可能僵化、孤立的进行,而应当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地进行。只有当两方面都能有效的进行监控时,学生才会获得科学有效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只有学生的认知型活动和非认知型活动都合理运作时,学习才会是自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