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论太极拳纲要 问五:太极拳为何要“松”着练?

 怀柔学馆 2018-06-20

太极拳归属内家拳种,先辈宗师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以往外家拳术的修炼方式,求意,求气、先筋,后骨,再肉,由内而外,内外结合的一种修生养性、强身健体、舒筋活络的武术拳种。

首先,太极拳放弃了直接的外在的刺激性训练方式。太极拳主动放弃了对人体肌肉、骨格等实施“大剂量”的高频度、高强度刺激的训练方式。例如,用胳膊、手腕碰击木桩、用骨架撞击树木、拳打沙袋、指插铁沙,或者身体负重运动,或者依靠外部器械提高体能,甚至真人对抗演练等等。虽然这种刺激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丰富人体肌肉组织、提升骨头的密度和硬度,从而迅速增强人体的击打能力和抗击打能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刺激方式弊大于利。主要表现为功力、体能因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老而退化;身体容易受到伤害,落下病根,不利于修身养性,保寿延年。

其次,修生养性,益寿延年是太极拳运动的内在之义。在太极拳理论看来,人体内充满着一种“气”(非现代理解之气,亦非呼吸之气),在静、松、空、虚等意识的专注与引导下,可以对其加以调动和利用,而且这种“气”还可以通过经络、筋脉进行传输、传递,并转化为一种能量,成为可以打击外部事物的一种力量。因此太极拳更加注重人的内在修炼,人体内在生态环境得到净化,生理机能得到调节和升华。

再次,“松”体现了太极理论的辩证思维和太极拳理的智慧。太极拳的“道”在于阴与阳、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内与外、开与合,当然也包含着松与紧的辩证关系。太极拳所讲的“松”,不是软弱无力,不是松懈无神,更不能没精打采。而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适度,自然平衡。有比较才能知松紧,习练太极拳时,一是身体间架要打开、骨架要拉开、意念有放大的感觉,这是紧;精神上要心平气和、平心静气,意识放松而专注,这是松。二是全身肌肉自然均匀不紧张,身体各主要关节自然松开不僵硬,这是松;相应地,附着在人体骨架、关节之间的筋肉、韧带要适度拉开,并有收回的感觉。就臂膀而言,似乎是用一条弹簧吊着手臂,能感受到手臂的重量,这是紧。三是胸、腹要空,这是松;丹田有“气”,要实,这是紧。四是以人体重心(腰隙)为中心,上下适度对拉,这是紧;背部椎骨至尾闾关节自然松开,这是松。

最后,“松”是打通全身经络获取太极拳内劲的必要条件。太极拳理上的“松”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智慧,体现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通过符合规矩的拳招及辅助功法的训练,因为松,所以能支配和调动身体内的太极之气;因为松,所以能将体内太极之气转化为可传输的能量;因为松,所以松脚松踩坚硬的地板,就能获取并传输大地的反弹之力而形与手指。一言以蔽之,就是以静、松、空、虚、柔方式,获取动、紧、有、实、刚效果,成就“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