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输就输在三观“太正”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赛男

这本书是由被誉为“最懂心理学的营销专家”亚当·奥尔特所写。我们已经在6月16日的晨读中介绍了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看看人在群体中,到底是“乌合之众”还是“孤胆英雄”。

竞争者与竞争力

地中海咸湿的风扫过了“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的胳膊,让他的每一根汗毛都温顺地贴在了皮肤上。但此刻,博尔特无暇感受蒙特卡洛的风情,他的眼里除了百米比赛的终点线,还有他身旁的死敌加拿大飞人安德列。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博尔特是只关注安德列还是也会注意到其他7名对手呢?如果是只有他们两人跑,结果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足球教练激励球员时,是该提醒球员注意参加联赛的所有球队,还是只关注即将比赛的对手呢?学生参加考试时,在只有十几名同学的小教室和在有数百名考生的大礼堂,哪种场合表现得更好呢?

在一项实验中,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考察了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得分与考场考生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他们发现,如果考生周围的竞争对手较少,考生的得分会更高。在同系列的其它实验中,得到的也是相似的结果。

这个现象很奇怪。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人们不是该鸡血满满吗?可事实是,竞争一旦大大超过自己的能力范畴,人们的斗志就会减退。如果竞争者太多,自己不堪重负,动力就会下降,有时甚至会彻底泄气。所以,如果你的目标不那么宏大,精神和情绪就会更轻松。反之,如果你的目标惊天撼地,也很容易提不起干劲。

责任分摊

沐浴着初升的暖阳,纽约皇后区已是一篇繁忙景象。可是突然,一对看起来相识的男女扭打在了一起,他们激烈的行为惊起了广场上梳理羽毛的鸽子,局面也愈演愈烈。路见不平一声吼。一个名叫亚克斯的流浪汉想出手帮助女人摆脱困境,但那个暴怒的男伴转身就是几刀,亚克斯瞬间倒在了血泊中。整整90分钟,亚克斯的血越流越多,可路过的几十名路人却视若无睹。等警察赶来的时候,亚克斯不幸身亡。

这就是在群体中的责任分散现象。如果你是唯一能够伸出援手的人,帮忙的责任感会让你觉得义不容辞,而一旦责任承担者不止一个,个人责任感就会被分摊,变得薄弱,行动力就会下降。

在类似幸存者的节目中,也有相同的情形。如果荒岛上只有两个人,当一个有难时,另一个会第一时间施以援手。可当荒岛上有10个人时,很多人就会袖手旁观,那个愿意出手的人也会有类似“反应迟钝”的表现。换句话说,如果你是唯一能施以援手的人,责任感会让你觉得义不容辞,可是如果能帮忙的人有许多,这种个人责任感就会被多个人分摊。

而了解这一点的目的,就是要帮我们打破这种群体思维的束缚,在别人需要帮助且自己能力足够的时候,果断出手。哪怕是做报警、记样貌特征、记车牌号、拍照存证这样的小事。

江湖之于文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群体的区域就有文化。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什么呢?国家、区域、公司,甚至朋友圈保守的一种共同信念,而这些信念会直接作用到人的价值观、言行和思考上。虽然世界各地的人生理构造相同,但对世界的体验却千差万别。

最简单的,大家都知道西方人注重个体元素,东方人则相对重视集体元素。一如中国人比美国人更爱把焦点放在背景而非某个具体的东西上。大多数亚洲国家从来都是家族制为主,而西方人更尊重个体,相信自己与他人不同,即便朋友、爱人或亲人中间,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独立个体。



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幅图给学生展示,如文中所示。让他们判断中间人物的情绪,结果72 % 的日本学生说,自己没法忽视周围人的情绪,而只有28 % 的美国学生有相同的反应。这就是典型的文化造成的群体差异。

而在某件事上的极端表现,体现的就是文化里的特有病症。比如我们常说的“你瞅啥?”“瞅你咋滴?”这种“尴尬”只出现在过分强调社交礼仪的东亚。这类文化带来的病症有“视线恐惧症”,即患者生怕自己的眼神会触怒或冒犯他人,或“红脸恐惧症”,即患者则害怕当众脸红带来的后果。而这些问题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总结一下, 很多问题可能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你所在的群体。感到迷茫可能是群体性失焦,动力不足可能是没有找准真正的竞争者,谨小慎微可能真的是环境文化“让”你这样做的。想了解真实的自己,就多出去走走吧,把自己放到其它文化环境中,感受自己行为和思维的变化,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所谓三观正很可能是言行对所处文化的契合度高。这种状态求稳容易,想实现大的突破?难。

参考书目:《粉红牢房效应:绑架思维、感觉和行为的9大潜在力量》[美] 亚当·奥尔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