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猕猴桃黄化病发病原因及七大防治措施

 玺石气象 2018-06-20

近年来,猕猴桃黄化病已成为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在大多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叶片失绿发黄,光合作用能力大大减低,最后产量低、品质差,成了果树生产上的一大障碍。

猕猴桃黄化病发病原因及七大防治措施

在猕猴桃叶片上的表现主要为:幼嫩叶片叶脉间出现淡黄色或黄白色脉间失绿,从叶缘向主脉发展,老叶片保持绿色。受害轻时,叶缘褪绿。严重时,先幼叶后老叶,新成熟的小叶变白,叶子边缘和叶脉间变褐坏死,枝蔓全部叶片失绿黄化,叶片变薄易脱落;果实黄化,小而硬,单果重减小,失去食用价值。

猕猴桃黄化病发病原因及七大防治措施

专家解读黄化病病因

这里引用陕西省猕猴桃专家刘占德总结,造成猕猴桃黄化病的原因:

首先猕猴桃适宜栽植的土壤PH值在5.5~6.5之间,由于土壤PH值偏高(碱性)或土壤中重碳酸根含量偏高,铁元素被固定,根系不能吸收利用,或土壤中铁元素缺乏,根系无法吸收到铁元素。而铁是果树叶片形成叶绿素必须的元素,故而缺铁时会引起叶片黄化。

猕猴桃黄化病发病原因及七大防治措施
这就是为什么土壤碱化时,会伴随着果树出现缺铁的症状的原因。有时候土壤当中并不是却铁,只是铁的状态果树无法吸收而已。

其次,在实践生产中我们发现根腐病引起黄化主要是因为根系发病,导致对各种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黄化。这样情况下,一般是多种缺素造成植株黄化,土壤中不缺矿物质元素,但植株的根系受损,无法吸收。例如我们接手管理的贵州遵义高山猕猴桃,这里种植深度大大二十厘米,造成根腐病严重,影响营养吸收。

猕猴桃黄化病发病原因及七大防治措施

另外,猕猴桃根为肉质根,分布层相对较浅,果园作业时容易伤根,利用水分降低,猕猴桃树吸水不足,影响植株根系周围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矿质元素的吸收,特别是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铁、镁的吸收。从而影响水分和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也容易发生缺铁性黄化病。
同时,土壤板结、积水严重地块、也是猕猴桃黄化现象容易出现。

猕猴桃黄化病发病原因及七大防治措施

果农如何应对

①在猕猴桃建园时,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田块。忌在已栽过苹果、梨、桃等多年生树的重茬地和土质粘重地建园。

②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增加铁肥的施入。

猕猴桃黄化病发病原因及七大防治措施

③控制产量,提高活力,盛果时期,阳光金果树每亩产量以2000~2500公斤为好,严防负载过量,以保持健壮的树势。

④适期灌水,改大水漫灌为小畦分灌或垄沟渗灌,避免过量灌水,特别要谨防积水,有条件的可采取滴灌技术。

⑤调节土壤酸碱度,在pH值达7.5以上的碱性土壤中,建议每株施硫磺粉或施8%的醋酸液1公斤,适当减低根际的pH值。

猕猴桃黄化病发病原因及七大防治措施

⑥合理追肥,每年生长前期化肥的施用,应以硫酸铵或尿素等铵态氮肥为主,少用硝态氮肥和碳酸氢氨。土壤追施铁肥,应与腐熟的有机腐殖肥混合施用为宜。

⑦药剂防治,因病理因素诱发的生理性缺素症黄化树,要尽快根治根部病害。在剪除病根、刮除病皮的基础上,用等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灌根2~3次。

猕猴桃黄化病发病原因及七大防治措施

过去我曾把猕猴桃黄化总结了以下诱发因素,一是碱性黄化,二是深根性黄化,三是衰弱黄化,四是超载黄化,五是肥害黄化,六是水害黄化,七是气候黄化,八是物候黄化。从现在来看深根黄化是所有黄化的最普遍原因,或者说其它所有黄化因素只有在深根的前提下才会发生黄化。

大量的调查实例已经证明这一规律,另外,从猕猴桃生物习性对土壤(HP)值、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的要求来看,一旦栽植过深,包括黄化在内的所有生长障碍就会相继出现、不断出现,因此可以说,猕猴桃黄化的真正诱引就是深根,人为栽植过深。不知我的观点同行是否认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