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里的六种人生遗憾: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海航润泽馆 2018-06-20

诗评万象

素指拈花,银盌盛雪

纷纭万象,歌之咏之

人生如戏,无法彩排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人生太多遗憾

回不去的故乡、壮志难酬

永别的挚友、诀别的夫妇

恨不能见复土、迟到的邂逅……

有的时候

我们真的幻想时光可以重来一次

那样的话就可以重新选择一切

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

……

I.回不去的故乡| 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韦庄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千百年来,游子思乡的情怀总是相似的,多少人于父母在时,告之远去的志向,便少小离家了,在尝遍了人情冷暖后,终于有一天落叶归根,却迎来了‘物是人非’的景象。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II.壮志难酬| 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演义》到《五丈原诸葛禳星》实在不忍心读下去。因为从此后,汉丞相诸葛孔明的故事就结束了,而出祁山、定中原的意志也永远随着五丈原的飒飒秋风飘去了。

诸葛亮一生始终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所以他曾经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然而,事情不幸的是,当他在后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最后一次出师,占据五功县的五丈原,和司马懿相拒于渭水时,竟然病逝军中。“哲人云亡”,“将是遽陨”,成为遗恨千古令人“痛心酸鼻”的莫大憾事! “未捷”,是指可望奏凯而尚未奏凯,“身先死”,是说竟把“兴汉讨贼”的艰难事业,丢在身后。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III.永别的挚友| 晚岁当为邻舍翁

重别梦得

唐·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进士及第,两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也同样仕途坎坷。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从此离开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涯。二人尚在贬谪途中,圣旨再度传来,加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

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这两句粗看语意平淡,似与一般歌咏归隐的诗歌相同,但只要再看看《三赠刘员外》中,诗人又一次问刘禹锡:“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就可以明白诗人与刘禹锡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中深蕴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身处罻罗之中而向往遗世耦耕,是封建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碰壁以后唯一的全身远祸之道和消极抗议的办法。因此这“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显得凄楚动人。

四年后,柳宗元在柳州病逝,死前嘱咐仆人将自己的文稿交给刘禹锡。刘禹锡在扶母亲的灵柩过衡阳时听到了柳宗元已经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立刻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并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以寄哀思,此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之后更是倾毕生之力为其整理遗稿,编纂成集。柳宗元的一个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

人生得一让自己盼望晚年比邻而居的挚友是多么幸运,而这个愿望却最终无法实现,又是多么遗憾……

IV.诀别的夫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相和,相伴相知。十年后王弗病故,葬于家乡祖莹,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亡妻后所写,于王弗之逝又是十年,悠悠生死经年,魂魄入梦,其凄楚之心境难自胜,东坡性豪爽,不是自艾自怜身世之人,况且经历了十来年宦海浮沉,恐怕并没有多少时候刻意去想亡妻,所以有“不思量”句,可是这种溶入灵魂的刻骨相思,却是“自难忘的”。比起柳永“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这.”已是人生两种不同阶段的感情,沉静和炽烈。亡妻的孤坟,远隔千里,再无处凭悼,只有梦,可以寄托哀思。这时的苏轼与王弗已是十年阴阳相隔,十年不得意的仕途遭贬奔走,自觉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竟恐担心与王弗再见不能相认,苏轼的悲辛,一悲自己,,二悲亡妻。

VI.恨不得见复土|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的志愿就是朝廷挥师北上,直捣黄龙,光复中原。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王业不可偏安,汉贼不能两立。

正是这种执念,才让弥留之际的老人还嘱咐儿孙,有朝一日大宋收复河山,一定不忘来灵前相告。

造化弄人,在他死后六十多年,终于“九州同”了,不过却是蒙古人的铁蹄。宋末元初的诗人林景熙悲怆地写下《题陆放翁诗后》: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VII.迟到的邂逅| 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写这首诗的意图原本不是要讲爱情的,只是拿“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来委婉地拒绝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表达自己如节妇一般忠于丈夫(唐廷),而不愿接受追求者(藩镇)。

虽然意图是相对偏向政治态度,可其诗中引用的比喻,却是实实在在的爱情观。因此我们可暂时抛开其政治因素而单看其所表达对爱情的见解。

张籍在这短短的诗中,表达美好的爱情一定是:在最合适的时间遇见最当年纪的人。的确,因为很多爱情是无法“所有的相见恨晚都是恰逢其时”的。两个有可能一起人,在相见时,一个已贵为人妇,另一个也已家庭和睦,如何恰逢其时呢?

如果他没有出现,她的生命或许将一直平静无波,相夫教子,贤良淑德。可是他偏偏出现了,捧着一对明珠如同捧着他的真心。她感念他的好意,却引得丈夫猜忌防范,只好含泪还回明珠,叹一声只恨没有更早遇见你。

世间缘法太难讲,若是有缘有份,自当共结连理,若是无缘无份,自当对面不识。可是这样的一场邂逅到底是有缘无分,还是有份无缘?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除了感叹人生,结为兄妹,还能有何作为呢?有人说那为什么一定要结成夫妇才算恰逢其时?可前面已说到我们所谈论的是爱情方面。其他情感,暂且不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