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钱财,而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是贫穷,而是我们的坏心情坏脾气。美好的生活需要美好的心情去体验。 怎样才能拥有好心情呢?我总结了三个字——太好了。 首先,妈妈要用“太好了”的心情对待自己,就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妈妈的幸福感,是孩子成长的底色。 比如,我每次住院时,就会这样想:太好了,我终于有机会看书写书了!就这样,我成了一个非常幸福的人。因为在各种情景之下,我都知道怎么跟自己相处,懂得如何让自己保持好心情。 对于女性而言,最好的化妆品,不是多么昂贵的护肤品,而是“太好了”的心态。 其次,妈妈要用“太好了”的心情看待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如今的父母为什么纠结和焦虑,因为总是爱比较,导致心理不平衡了。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妈妈首先不是夸一句“太好了”,而是追问别的小朋友得几个?你怎么没有多得几个?等孩子上小学,考试考了98分,妈妈又问“怎么只考了98分,有考100分的吗?”孩子好不容易得100分,妈妈冷静地说:“嗯,这次考试肯定很容易!”妈妈总觉得自己孩子不如人,总是吝啬对孩子说一句“太好了”。父母的肯定,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我从小爱画画,5岁那年照着妈妈养的大公鸡画了一只公鸡,回家跟妈妈说我的画得奖了。妈妈夸我:“早就说过你很有想象力,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公鸡漂亮多了。”就这样我一路画下来,从一年级画黑板报一直到六年级,从初一到高三,下乡插队给农民办报,最后创办了《中国少年报》。 来自家庭的肯定潜移默化地留在我心中,让我充满着自豪感和幸福感。所以,父母要扪心自问一下:你肯定过孩子吗?你是挑毛病多还是肯定的多?父母发自内心地认可孩子,就是孩子心中的底气。 最后,父母要用“太好了”的心怀使用孩子,让孩子从小拥有责任感。 家有男孩的,父母要经常对儿子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儿子是男人,顶天立地是男人。”我儿子四年级时,他爸爸要出差了,好几天不能回家,我发愁不能准时回家给他做饭,儿子拍着胸脯说:“还有我。”他放学后回家炒好两个菜。其实很难吃,但我一边吃一边摇头晃脑地说“味道好极了”,我全部给吃完了。在我的不断肯定之后,后来儿子什么菜都会做了。培养男孩的方法,就是放养不能圈养。 家有女孩的,父母也要经常对女儿说:“有一个女儿真好!”我经常出差,没有时间陪伴父母,到哪都买好吃的给爸爸妈妈吃,我妈妈说:“有女儿真好,坐在家里全国各地的东西都可以吃到!”就为这句话,无论到哪我都买很多好吃的给他们带回去。 训子千遍,不如让孩子拥有好心态。当孩子能用“太好了”的心态面对生活,即使是困难也能被当成垫脚石。 |
|
来自: 昵称52216650 >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