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不戴助听器,却让我的孩子戴助听器?——那就讲讲我不戴助听器的故事给你听

 沐风边走边看 2018-06-20





小耳群里一些家长知道琼妹的经历。知道琼妹是双侧闭锁,二十几年没有戴骨导助听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耳道手术,时常会有家长来交流讨论一些问题,双侧的孩子家长问的最多的问题是:


小耳家长1分钟前


“琼妹,你自己没有戴骨导助听器都说的这么清楚,为什么要推荐我的孩子戴?”


“某某不戴助听器都可以正常上小学,你自己也是,那可不可以不戴助听器?”


每每看到这样的问题,我一时噎住,是啊,我自己二十五年没有戴,为什么要求人家戴?问题很实在,我也要实实在在回答,才能对得起这句话里真诚的疑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大量退伍军人伴有听力障碍,许多欧美国家成立了听力研究与康复机构。由此听力学逐渐脱离其他学科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至今也不过六十年左右的时间。


但在我国,2000年以前,听力学还不是高等教育中独立的专业学科。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听力学的学科发展迅速,但服务于基层的人才匮乏、素质有限,严重影响了我国听力学的学科发展,更制约了听障人士的听觉康复。


琼妹出生于1990年,家庭普通,父母文化不高,10岁以前记得,放学写作业的时候,爸妈会突然进来捂住自己嘴巴跟我说话,我看着他们,十分不解,他似乎逐渐增大音量或拉近拉远距离,我猜测他们说的话,直到猜对为止。爸爸知道我听力比别人差,5岁时做过一次耳道手术,是郑大一附院最知名的专家,术后听力没有改变,还留下疤痕在耳朵和身上,当时也没有像如今这样的信息交流群,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小耳人群,只能上学以后请老师关照我坐在前两排。




琼妹开口说话父母记得很清楚,是三岁多的某天,突然开口叫了妈妈,从此以后父亲每天出门上街都会带着我,见到什么说什么,总算不再担心我是哑巴,亲戚朋友来做客,听得一头雾水,只有家人能听懂,家人听不懂的时候我就会烦躁、发脾气、以激烈的行为让大人理解我,同学之间却无法这样任性,久而久之,性格内向,脾气差,陌生人只当是个不说话的乖小孩,家人却知道我本性,也对我包容,就这样矛盾的平衡里度过了学生时代。


琼妹也曾疑惑为什么别人都能听清楚,交谈自如,自己却只能听到几个比较重音的字,猜对话也猜不出来,妈妈告诉我,因为我没有“耳朵眼”,两个耳朵一个大一个小,所以听不见。我对着镜子左右观察,小手捅不进耳道,妈妈又说,没事儿的,头发盖住,说话大点声能听见就行了。


终于有一天,我在这样“听不见”和“大声能听见”的矛盾里挣扎爆发,自己跑去郑大一附院问医生,可不可以给我开耳洞?这是2009年,我19岁。


我多想和妹妹弟弟一样,当同学朋友家人聊天的时候,交谈自如;


当看电视的时候,不用开最大声还趴电视前;


当老师听写生词,不会因为看不到老师口型而猜不出老师说的是哪个词语;


当英语考试听力题,不会因为费力地捕捉轻重音里错过的词汇而写错答案;


当走在路上的时候,不会因为没注意到旁边的车辆而被猛按喇叭;


当在家煮鸡蛋的时候,不会因为没听到沸腾的声音而让厨房成为爆炸现场;


当和人交流的时候因为听不清楚反应慢,旁边的人对着听者善意说“她耳背”,别人的善意对我确是锥心痛;


当上学路上,同学在背后喊我等等,我可以第一时间停下,而不是快到班里了被同学责怪不友好……


(上图是2010年11月2日,我在郑州家中煮蛋意外引发爆炸。)


可是,再一次失败了,这一次更惨烈,不到一个礼拜就再次闭锁,听力没有任何改变,2009年的冬天,我戴着毛帽遮掩被剃掉的头发,忍着半个头颅的痛,默不作声在雪中走回家……


之后的几年,我放弃了追寻,以为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耳洞”,生活安静,想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电视,总会惹得一堆人烦,跑来关掉我的音乐和电视……


2011年,我有了微博,闲时转发点各种“鸡汤”、“贴士”、“好文”,记录一点生活中凌乱的小事。某天看到电视节目的励志故事,写了一段话。




当时的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小耳症,2012年,突然有位广州家长在我这条微博下评论问我的情况,我才知道原来并非只有我一个人,从那以后我才开始知道还有很多很多的小耳孩子,有很多很多不同情况的小耳孩子和成人。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查遍了网上我可以查到的信息,进入了很多很多小耳群,因为耳道手术的经历,也经常接到问询的电话,有位海南的的家长常常打来电话,每次都可以聊很久,听他讲美国手术、韩国手术、台湾手术,我才了解了很多,后来这位家长在台湾做了双侧的外耳,手术非常成功,也在群里分享过术后的照片,也许他当时说过的话我听懂的没多少,但我至今记得他,非常感谢。


2015,我认识了文森,他告诉我一项新的科技,叫做骨桥,因为国内没有,所以所有的咨询都在国外的网站上,我要夜里将英文一字一句的翻译,播放暂停英文视频,逐字逐句翻译理解写笔记,了解骨桥的性质、性能、参数,看术后患者的视频,学习基本的医学知识,白天泡书店,晚上看网站,还要随时关注群里关于骨桥的蛛丝马迹。



2016年3月,我在一片反对声中独自登上去台湾的飞机,手术很成功,旅途很愉快。


骨桥开机之后我懵了,在那间小小的办公室,原本感觉很安静的我突然感觉到了奇怪的声音,我形容着那奇怪的感觉,吴小姐告诉我那是空调和马路上的声音,吴小姐关上窗户,明确了空调的声音,我又惊又傻,文森在旁边拍着我开机的录像,用手机遮住他的口型,和我对话,我能听得很清楚,他说刚才这样的声音和我说话我没有反应。那一天,我听到了自己说话发出去的那个声音,马路上的嘈杂,商店里的广播,行人的对话,马路对面的叫卖,那一天,忠孝东路由静谧变得立体而活泼,至今难忘。


26岁,我终于获得了我梦想的听力,从中重度听损到正常听力,我不仅能够听清楚对话,而且还发现了我从未听到过的声音,那天开机之后我不知道哭了几次,听着这个世界奇奇怪怪的声音默默流泪。



这是天赐的礼物


让我知道错过了太多


如果我不知道失去的这些


我也许会糊里糊涂地过完这一辈子


失而复得的感觉


一生一次就够了


如果需要一个期限


我希望越早收回越好


也因为有这样的经历


所以希望比我更小的孩子们不要重蹈覆辙



——谨以此献给双侧听损小耳群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