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磨蹭,吼叫也没用,还是这招灵!

 我的书海601 2018-06-20


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绝不是靠大人每天不停地催促就能培养好的,催促往往不仅解决不了磨蹭的问题,反而会适得其反,尤其是男孩。那么,我们如何从小就开始树立孩子的时间观念和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呢?


让孩子明白时间是自己的


为什么很多孩子吃饭总是磨蹭、早上总是赖床、作业总是拖拉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大人总是喜欢代替孩子管理本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日复一日,逐渐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不催就不动 ”的孩子。如果孩子的时间一直由家长来管理,那么只要离开了大人的催促和监督,孩子就很难自觉按时行动。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前提就是让孩子明白“时间是自己的 ”“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 ”,同时还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没有管理好时间的后果。我们在指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催促孩子“快点!”“快做!”,而是从小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时间 ”,并建立自己的“时间规则 ”。



当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学会认识钟表、对时间的感觉还不够的时候,采取不断催促的做法,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两种心理:一是依赖心理,认为所有的时间和事情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二是逆反心理,可能采取故意“慢点 ”的方式来对抗大人不停的“快点 ”要求。


为了让孩子意识到时间是自己的,并学会珍惜时间,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时间储蓄罐”的游戏。


需要事先告诉孩子规则,当他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计划的事情时,大人就会把他本次节约下来的时间记在即时贴上。我们跟孩子一起把需要纳入时间储蓄计划的事情一一列表,并标明完成每件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比如每顿饭在半小时内吃完、每次玩游戏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等。


当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只要按照约定时间提前完成,我们就要把孩子每次节约下来的时间在即时贴上记下来,并放进时间储蓄罐里。对于节约下来的时间,我们可以定期(如每周 )统计一次,并告诉孩子利用这些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玩游戏、到游乐场玩、外出旅行等。



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时间


孩子喜欢磨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对时间的感知。在幼儿阶段,一年有多久、一天有多长时间,孩子们一般是没有多少概念的。在他们的心中,对时间感受最多的就是“现在”,至于刚才、昨天、前几天基本上都是“以前”,明天、后天基本上都是“以后”。正因为他们只能感觉到“现在”,所以就不会像成人一样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更不会懂得争分夺秒或者珍惜光阴这种“高大上”的做法。


随着逐渐成长,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时间,慢慢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这也是训练孩子管理好时间的首要任务。


让孩子意识到时间


虽然大部分孩子都需要等到上了小学一年级才会正式学习认识钟表和计算时间,但家长仍然需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对时间有意识,并能把时间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当孩子还不会认识钟表时,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节奏经常告诉孩子“马上就是×点钟了,你该睡觉啦 ”,或者指着时钟对孩子说“当这根短针走到 8的时候,我们就该上学去了 ”。


当我们外出时,可以把跟时间相关的事物进行关联,比如根据太阳的位置、月亮和星星的出现、早中晚吃饭等推测时间的变化。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生活经常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他们就能逐渐在生活中增强对时间的感觉。



在家里多挂几个时钟


随着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成人获取时间的工具几乎无处不在。不过对于幼儿来说,时钟才是体会和感受时间的最好工具,因为它很直观,既有比较大的体积,也有随时可以看见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好一点的时钟还会发出“嘀嗒嘀嗒 ”的响声。为了训练孩子对时间的直观感受,我们可以在家里每个房间都挂上一个大一点的时钟,并经常把时间以及生活事件跟时钟对应。


让孩子体会时间的长短和变化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同样的时间给我们的感觉都会因人而异。对于我们喜欢的东西,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而那些不太喜欢或者需要等待的东西,就会感到时间特别漫长。


我们可以通过把孩子的一个行动与具体的时间进行对应,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时间的长短。比如,早上起床和穿衣服需要五分钟,吃饭需要半个小时,外出玩了两个小时,每天在幼儿园待了八个小时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漫长的五分钟和匆忙的五分钟来让孩子感受不同状态下的时间变化,比如排队等候五分钟和看喜欢的动画片五分钟。


为了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让孩子把生活与时间相联系,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一个简单的亲子游戏——“记录我的一天”。


游戏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回忆过去一天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情,并告诉孩子大概什么时间做的什么事情,可以一边回忆一边记录在空白的纸上。


选择一个周末或节假日,从早上起床开始,就让孩子自己或由大人代笔,把起床后做的每一件事情以及经历的时间段记录在一张空白纸张上,一直持续到晚上睡觉。如果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可以回家后再让孩子回忆,或者干脆就把上幼儿园当作一件事记录。当把全天做过的所有事情记录完毕后,父母再打开电脑,将这些事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一制作成一张漂亮的表格。


最后,再把这张“我的一天 ”打印出来,贴在家里醒目的位置。当今后到时间需要做某件事情时,可以提醒孩子看看这张一日行程表。



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喜欢拖拉的人一般都不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做任何事情的随意性都很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一来,对他们来说就难以产生紧迫感,时间往往就在弹指一挥间悄然流逝。


能高效利用时间的人,大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当时间得到合理分配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划定好的时间范围内聚精会神地去做该做的事情,比如该吃饭时就吃饭、该写作业时就写作业、该玩时就玩、该睡觉时就睡觉等。


多跟孩子讲“现在是××时间 ”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尚不完全具备自主支配时间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多跟孩子讲“现在 ”,让孩子清楚每一天都是怎么度过的、大概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比如:“现在是读绘本的时间 ”“现在是去上幼儿园的时间 ”“现在是吃晚饭的时间 ”等。


培养孩子分配时间的能力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既要面临一定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又要尽可能保证睡眠、充分休息。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他们都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自己分配时间的能力。尤其是遇到考试的时候,能否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往往就决定了是否可以取得好成绩。


教孩子学会取舍


在面临很多事情需要做的时候,时间对任何人来说总是显得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抓大放小、区分轻重缓急,该舍弃的时候学会放弃。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学习始终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就不能玩耍,在没有掌握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时就只能放弃休息、多做练习。同样,在生活中也会面临很多需要舍弃的时候,我们就要教孩子学会判断“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编辑:莐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