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成子传道为无字天书,老子写了道德经,已经开始出现糟粕,庄子写了南华经,已经愈加混杂,有些道家修士指导悟性不够的人下手,出现了凝神气穴,已经出现了具体的方法,最后由文始真人、希夷等传到张三丰,就形成了固定的由玄关入手的体系。这个就是大概的但是真实的一个自然仙学流传路线。 有的人就要我把道德经的糟粕写出来看看,当然是只有悟性不够的人,对道的理解层次比较低的人才会提出的问题,因为明白人一听就知道我说道德经出现糟粕,只因为说出来的便不是道本身。 真要说道德经里面的具体的糟粕,只怕无人能担此任,我也不会去做那种咬文嚼字的事情。既如此,何谓道德经里面的糟粕? 要从两个方面来说,其一是阐述道本体方面,其二是关于如何修道(实践方面) 因为道是一个绝对超越的存在,人的理性思维局限于时空模型(先验性以时空为基础),超越时空之后便无法认识,更遑论超越一切,而语言又是理性思维之内的产物,故而语言不可能描述道本身。用语言去描述道,是无法切入真相,并且易致差错的。 也就是说,他说出来的,就已经不是道了。 其二是关于如何修道。庄子的糟粕论要说到轮扁之典故,其实我认为庄子是专门用它批判不修道只研究道的人的。真正知道怎么修道的人,无法将他的方法完全准确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修过道的人,和没有修过道的人,对道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一个从小就在河里泡大的孩子,和一个将游泳书籍读遍了,但从未下过水的人,教别人游泳,即使前者没看过一本书,他讲的也是对的,后者讲的是错的。而真正能以老庄为教材修道的,反而不会执着里面的文字,他的方法就在心里。没有修过道的人,他对于道德经的研究,糟中之糟也。 文始丹法之所以传人极少,原因之一就是它极难形成确定性的文字形式,老庄讲得清清楚楚,可为什么从其中读懂如何修道的人还是如此之少,少阳派的人数是最多的,而其能产圣婴者,反而不如文始,越是具体的东西,越是备下,其理固然也。 我想提出几个连锁性的问题,希望能尽可能拨云见日,老子和庄子究竟有没有搞清楚如何修道?如果没有,为什么是比较公认的觉悟者,尤其是老子,基本上没有人反对他,搞清楚了怎么修道,那么尹喜受道的时候,如此事关千年圣业的大事,老子究竟有没有写清楚,如果没写清楚,为什么不写清楚。抓住这几个问题寻根究底想清楚。 道德经实为论道之至,却仍是糟粕,老子无法复现传道,末法时期遂妖魔当道,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悲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