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真叫卢俊(zhenjiaolujun0426),作者:秦闻月 先声明,我无意挑起地域大战。 01 一周前,潘石屹、吴晓波、施展在《潘会谈》上因为2018年高考作文题发生了一场地域撕逼大战。 潘石屹说道:“我最不选浙江卷,什么浙江精神浙江人,太狭隘。” 潘石屹选择了上海作文题《被需要》。 他表示在全球化的时代,谁都离不开谁,每个人都是被需要的。所以,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最好。 身为浙江人的财经专家吴晓波先生,自然表示不服。 他高傲地抬杠道:“大东北加甘肃的GDP都没浙江大。” 此时,作为土生土长东北人学者施展先生,自然不堪其辱,立刻报之以颜色:“你找削啊!” 左右逢源的吴晓波先生,反应神速立即接茬道:“削我的菜刀都是浙江生产的!” 现场的一个笑点就是,当潘石屹对吴晓波说:“哎,你不上海人吗?” 结果,吴晓波恼站起身,反唇相讥:“你全家都是上海人!” 这虽然是个玩笑话,但还是能隐隐的感受到专家各自所固化的地域偏见观。 在他眼里,大东北加甘肃的GDP都没浙江大,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他都不放在眼里。 换句话说,既然连吴晓波这样成天和GDP、M2、CPI、PPI等经济数据打交道的财经学者,世界观都如此偏见的话,那么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这场因为高考作文题而产生的地域偏见大战,最终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它让我不由自主地打开电脑、查阅资料,最终敲下这些文字…… 接下来,我将分别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文教育、城市房价四个层面剖析江浙沪地区,以矫正那些充满地域偏见的脑袋。 PS:介于篇幅有限,仅分析江浙沪地区。 02 GDP总量,江苏稳居第一 我们通过对2017年江浙沪GDP总量和人均GDP进行分析发现: 在GDP总量排名上: 江苏(85900.94亿)>浙江(51768.26亿)>上海(30133.86亿); 在人均GDP排名上: 上海(124600元)>江苏(106988元)>浙江(92057元)。 在人均GDP排名上,上海遥遥领先于江苏和浙江,就连江苏人均GDP都比浙江多出14931元,相当于一个白领两个月的工资。 换句话说,一个江苏白领每年要比浙江白领多领2个月工资。浙江小伙伴看到这个结论,一定气得暴跳如雷,这怎么可能?!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比如常住人口数量。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江浙沪常住人口统计排名:江苏(8029.3万)>浙江(5657万)>上海(2418.33万)。 换句话说,江苏以比浙江多出2372.3万人口(相当于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比浙江多创造出GDP约34132.68亿,比上海30133.86亿还要高出3998.82亿(相当于嘉兴或金华2017年GDP),为什么呢? 难道江苏GDP数据掺水? 令人大惑不解。 上海和浙江小伙伴一定忿忿不平:凭什么? 不管如何。 这一轮,江苏胜。 03 民营企业,浙江吊打全中国 我们从江浙沪各地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找到了一些规律: 江苏: 第一产业:4076.7亿元;第二产业:38654.8亿元;第三产业:43169.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比例约占50.25%。 浙江: 第一产业:2017亿元;第二产业:22472亿元;第三产业:2727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比例约占52.69%。 上海: 第一产业:98.99亿元;第二产业:9251.40亿元;第三产业:20783.4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比例约占68.97%。 从经济学规律来看,第三产业占比越高,经济就越发达,比如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大都维持在70~80%。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江浙沪经济发达程度排名应该为:上海>浙江>江苏。 那么,如果再从中国上市公司、中国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三个维度来对比,究竟又是哪家强呢? 1.下图是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全国分布图。 我们发现江浙沪上市公司概况如下: 江苏:363家;浙江:395家;上海:265家。从上市公司比例来看,浙江>江苏>上海。 2.下面是江浙沪中国世界500强企业概况与排名: 江苏:4家。 南京:苏宁云商集团、太平洋建设集团;苏州,恒立集团、沙钢集团。 浙江:3家。 杭州:阿里巴巴集团、吉利控股集团、物产中大集团。 上海:8家; 上汽集团、交通银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中国华信、浦发银行、中国太平洋保险、绿地集团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从这个层面来看,上海>江苏>浙江。 3.下面是2017年江浙沪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概况与排名: 江苏:82家;浙江:120家;上海:13家。 所以民营企业排名为:浙江>江苏>上海。 可见,浙江不愧是民营企业王国,仅这一项便可吊打江苏上海,以及其它各省市。 名正言顺。 这一轮,浙江胜。 04 人文教育,江苏实至名归 第三轮,我们来看江浙沪人文教育层面的PK。 我们从本科录取率、高校数量(985、211)两个维度进行对比。 1.通过中国教育在线,我们获悉江浙沪2017年本科录取率相关数据。 江苏:50.7%;浙江:37.9%;上海:91.8%。 其中,江浙沪985/211高校录取率也值得关注,比例分别为: 江苏:6.6%;浙江:6.27%;上海:18.91%。 综上所述,无论是本科录取率,还是重点大学录取率,上海均遥遥领先于江苏和浙江,即上海>江苏>浙江。 2.从江浙沪各地区普通高校、重点高校数量(985、211)进行对比。 江苏:普通高校:167所;重点高校(985/211):11所。 浙江:普通高校:107所;重点高校(985/211):1所。 上海:普通高校:49所;重点高校(985/211):10所。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江苏都遥遥领先。教育大省的地位不可撼动,而浙江数量寥寥(可能都下海经商了),此排名顺序分别为江苏>上海>浙江。 毫无疑问。 这一轮,江苏胜。 05 房价水平,浙江遥遥领先 第四轮,我们要从江浙沪各地区GDP排名前五城市房价水平这一维度进行比较。 它们分别是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温州、南通、绍兴、常州、台州共11个城市。 上图可知,江浙沪地区各城GDP与对应房价水平。 下图为江浙沪各城市GDP排名和房价排名柱状图分析,大家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图一) (图二) 我们发现,除南京外,江苏其它四座城市苏州、无锡、南通、常州的房价水平,远远低于浙江同类对标城市。 以江苏苏州为例,无论对标城市是杭州还是宁波,其房价水平都远逊于后者。 江苏城市,除省会南京房价超过浙江省会杭州以外,其它四座城市房价远远低于所对标的浙江城市。 江浙沪11城房价水平依次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苏州>绍兴>台州>常州>南通>无锡。 GDP仅5000多亿的温州房价,居然排名靠前;GDP过万亿的无锡房价,居然垫底。 万万没想到吧! 什么原因?难道浙江人爱炒房? 比如温州房价,就严重不合逻辑。 具体原因也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最后,我再做个总结—— 无论是GDP,还是上市/民营企业、高校数量,抑或是房价水平,这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背后,其实都暗藏了江浙沪地区的各自差异化优势。 我们不能因为某项数据遥遥领先而目空一切,对别人的成绩嗤之以鼻,甚至充满狭隘的地域观。 其实,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正如江浙沪地区—— 重视人文教育且教育资源丰富,是江苏的优势; 提倡勇立潮头、敢想敢干的商海精神,是浙江的优势; 信奉价值为王、互补融合的理念,是上海的优势。 正因为这些差异化优势,才成就了今天的江浙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