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一阴初生,夏九初始,心静即清凉;半夏时光,日子绵长,心闲即自在

 草篮子 2018-06-21




京博国学

最 有 格 调 的 国 学 微 刊

关注



夏至:心静即清凉,心闲即自在 来自京博国学 11:41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本文主播音频

主播:悠悠果


一阴初生,夏至入头九


今日夏至。


'至'是到达极点的意思。夏至有两个含义:


1.日长之至,日影最短


'日长'指的是太阳的高度,在夏至日,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所以夏至,又称'日长至',而这一天,北半球的日影是最短的。



2.阳气之至,阴气始生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气在这一天强盛到极点,盛极必衰,阴阳转换,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所谓'夏至一阴生'。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正是因为夏至阴气初生而阳气始衰,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蝉感应阴气之生而开始鸣叫,而喜阴的半夏则开始生长。


诗人这样描述夏至,'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古人认为'九'是极数,九日一变,因此,与'冬九九'一样,也有'夏九九'。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有一首《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境由心生,心静即清凉


1.一切皆由心生,心能认识自然现象的原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先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就用土圭测日影,最终确定了夏至。


'夸父逐日'的神话,一般认为是夸父追赶太阳,最后渴死,其实古书中的记载是'夸父逐日影'。


'逐'是挨着,逐个,每天的意思,也有追逐的味道,就是说夸父,每天记录太阳的影子,来确定夏至和冬至,制定历法。


2.心生万境,境由心造,境由心转


关于夏至日影,有一个'杯弓蛇影'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杜宣的人,在夏至那一天,到上司那里喝酒,见酒杯中好像有一条小蛇,但是不喝就是不敬,只好勉强喝下,回去就病倒了,请了很多医生,都没有医好。


后来,他得知酒中的小蛇,其实是墙上悬挂的弓在酒水中的投影,立刻病就好了。



3.心静即清凉,心静自然凉


从夏至开始,进入'头九(一九)',炎热的'暑夏'到来,到三九、四九的时候,则是一年中最热的'伏天'。


白居易有一首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境由心生,心静即清凉,所谓'心静自然凉'。



半夏时光,心闲即自在


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到了夏至,夏天正好过了一半。


这半夏时光如此珍贵,值得珍惜和纪念,因此,在过去,夏至是节气,也是节日,称之为'夏节''夏至节'。


'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帝王在这一天祭祀地祇(地神),而民间则祭祖。


古人讲'天地父母''天人合一',无论世界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改变不了四季轮回,代替不了自然之美,人心、万物的根基,都在天地之中。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日有吃凉面的习俗。



生活也如一碗夏至面,生命虽短,日子绵长,有无尽的滋味和回味。


时间拥有治愈一切的力量,它会作出最公正的见证。


在人生的半途,每日细数内心的几缕不甘,不妨放下一些所谓的要紧,有风时热闹,无风时宁静。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悠然自得、无拘无束、返璞归真的自己。世间的每个日子都可以是不同的,决定它的不在别人别处,只在我们自己。


心闲即自在,此身可悠然,阳光数斗,只取一瓢独饮,有花开的声音。


生活,有了风雨,才有了遇见彩虹的幸运;平凡之中,方能体会无法言说的感动!


主播:悠悠果,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从事过广播电视的编辑、记者及主持人工作。个人微信:youyouguo_,公众号《午夜的天空》ID:wuyedetiankong2017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