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西方语言文字的发展路径

 动力实体能 2018-06-21
    最近,我国学者根据西方一些研究人员的观点得出了一个非常近代的结论,说西方的语言、文字是在16——18世纪由中国的汉文化之雅言派生的,在此之前,欧洲的语言、文字都是杂乱无章的粗俗的各种无法交流的方言。这种观点似乎让人振奋和自我陶醉,并且认为是在造纸术之后才派生出西方的语言、文字,之前的西方人只会划十字。本人认为,一种文化对外界文化开放和包容,它会对外界文化产生幻想,就像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一种文化对外界文化抵触,它会形成自我陶醉,就像国内的这些学者。到目前为止,学界对《诗经》中的“雅”和“雅言”概念读没有弄清楚,认为“雅”就是指优雅、文雅,美文。实际上夏、商、周时期的雅言是指大语种,而分列的尔雅、大雅、小雅,是指全序、大序、小序,是诗歌的一种分类模式。那么在夏、商时代,大语种实际上就是指濮语,为什么说濮语是大语种(雅言)呢,因为这种语言在当时已经分布得很宽,亚洲、欧洲和美洲都有濮语和濮文在应用,我们在中亚能读到苏梅尔濮文泥板文字,能读到大宛的濮文《汗血马》、塞浦路斯的濮文《天气预报》,在欧洲能读到克里特的契濮文《克里特疆域》、挪威的濮文摩崖石刻《撒挪威》这些文字的年代都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器时代。所以说,雅言是如何发展而成的,很难片面的下结论,到了汉文化时期。雅言已经向不同的路径发展,原本的声形文字在西方被过度简化而成为记音符号,在东方则更加定义化和形象化。我在此说定义化,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因为多数人都不懂濮文,看不出文字的定义成分,但是我们分析语言的东、西方关系就离不开濮语和濮文这个大语种。这种大语种的东西方同时存在,反应出远古时期文化的交流并不比16——18世纪差,如果没有濮语的证明,我们真会相信古希腊神话是文艺复兴时期捏造的。我不知道西方人是如何懂濮语的,但古希腊神话与古罗马神话中的神或人多数都是濮语表达,最明显的就是“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神话,西方人怎么会知道普罗米就是指濮僚地区呢,而且是燧人氏取火,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彝文的取字也作偷字解呢?唯一的解答就是他们也不知道,只是照着祖先传下来的神话继续传下去。用濮语传承神话,不懂濮语的人只会照本宣科,谁也没那个造假的本事。我只能用《三字经》的开篇句来比喻东西方文化的初始情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远古时期,东西方语言都是相近的,因为不同的发展机遇而使其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早先大家都说濮语,都用六划文(濮文),但在历史的变迁中,西方朝着更少笔划的音符发展,而东方则朝着更多笔划的概念字发展,西方人以为笔划简单了,字就好写了,结果到后期一些词越写越长,东方的概念词最多的定义五、六个字就能定义,这时有西方学者会想起东方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对自己祖先使用的濮文出土资料,分析不出一个合理的结论,甚至认为克里特岛的单体概念文字是无法解译的文字,这就太不应该了。一个由象形文字的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字母记音文字的社会,最后还幻想出一个汉文化语言、文字的派生关系。这就像一棵同根的树分枝后,枝叶又重新缠绕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