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切太湖源

 吴越尽说 2018-06-21

作者:吴江阿庆  发表于20041022

 

    喝着太湖乳水长大的我,只知道太湖的乳水很丰沛很甜蜜,饿了就依在太湖的怀里贪然地吮个饱,饱了就在太湖的膝下尽情地玩耍,全然不知道太湖的乳水是从哪里来的,就像天底下所有的婴儿喝着母亲的乳水长大,却不会想到母亲的乳水是从哪儿来的一般。 
   
今年仲夏的一天,我们几个好友去了浙江省临安市一个叫小九寨沟的风景区游玩。没想到,这小九寨沟就是太湖的源头,只是太湖源头的地貌特征极为酷似九寨沟,故且把它叫成了小九寨沟。但小九寨沟仅仅是个虚名,真正骨子里的,还是太湖水的源头——龙须峡谷。我不懂当地人为什么要把一个独一无二的太湖源头,硬生生地叫成了小九寨沟。失却了自己的本色而去附庸别人的东西,存留下的又该是什么呢?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一路呈S形地把我们扭到了一个停车场,一条清澈溪流伴着一座古朴门楼出现在眼前,那便是我们的目的地——龙须峡谷。下车站在溪畔,便有阵阵峡谷风徐徐拂面而来,带着山峡野性十足的植物气味;带着茂密丛林鸟鸣蝉噪的幽静,使人顿感神清气爽,原先的旅途劳顿也便消失殆尽了。我们沿着两边大山列队的峡谷一路向上前行着,谷底哗哗的山水一路兴高采烈地向我们迎面流淌而下,这一路擦肩而过的山水莫非就是匆匆去太湖报到的源头之水?呵,都说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真不敢想象这偌大的太湖竟是这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哟。 
   
作为最终汇入太湖的天目山麓东苕溪主源的龙须峡谷口,高耸千仞的龙须壁是太湖源头的经典,这几乎呈90度拨地而起的石壁仿佛是被巨斧劈开似的,生长在石壁上的大片龙须草临空飘逸,仿佛是神仙老人依然健在的胡须,不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思维随之驰骋飞翔……龙须峡谷是太湖最长的源头,有着终年不竭的大小瀑布、深潭幽谷、细流浅滩形成的山水景观,或观赏飞流直下、晶莹剔透的水色,或品尝纯净清冽、沁人肺腑的水味,或干脆脱掉鞋袜让温情的溪水轻吻抚慰,感受一番太湖源头之水的母性和偎依母亲胸怀的舐犊情深……明源亭旁,一山妇在摆摊卖些诸如野菊花、枸杞子、榉树皮之类的山野之货,边上放着一只硕大的西瓜。山妇卖瓜论只不论斤,我以20元买下了这只大西瓜。山妇帮我切着瓜,嘴里却在喃喃地说,这只大西瓜是我的孩子,我还真不舍得卖呢。呵呵,十几个人吃着这只大瓜,都说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么甜的西瓜呢。一旁的山妇插话说,可不是吗,太湖源头水种出来的瓜,能不甜吗?!那是,那是,我们一个劲地附和着。 
   
明源亭下来,心中暗想,大凡被称作源的,总会给人一种神秘感。追根溯源,探究奥秘,对人类总是充满诱因。而既是太湖的源头,总该有个盛放这千溪百流而下的水库吧?可在龙须峡谷走了二个多小时的路程,却不见一处有模有样的水库。当地的山民介绍说,太湖源的水是从山上那茂密的植被中渗出来的,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连绵起伏的群山就是一座天然的蓄水库呢,每逢雨天,山林中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张开它们发达的根系,喝足了雨水,以后的日子里再一点一滴地从根系渗透出来,千滴万滴汇成细流,千线万线汇成一条条小溪。噢,原来太湖的源头是一株草一棵树哟。而所谓的源水之形,只是潭、是溪、是瀑、是涧,水体丰腴纯美成跌涧、流溪、悬泉,有滑落的瀑,沉滞的潭、漫涌的滩,点点滴滴收集着连绵群山的肌肤之水;收藏着喂养太湖的天外甘露,而又挤挤挨挨地沿着10里龙须峡谷蜿蜓而去,去包孕吴越的浩淼太湖深情里,去太湖沿岸生命激越的蓬勃里。一滴水的胸襟,一涧流的志向,积集着千流万脉的精气神韵,挟一路长风,揣一个念头:魂牵太湖。
   
留连在生发太湖乳水的太湖源头,人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偎依太湖的怀里吮乳轻抚太湖丰满乳房的童话里。龙须壁、云碧潭、千仞崖、神风谷、醉花瀑、竞跳石、双龙潭……一个个被诗意了的景点,就是太湖一条条弹性十足、血脉相连的乳腺呢。有了这一往情深的龙须峡谷,才有了这碧波万顸的太湖水,才有了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期许。问湖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贪娈地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太湖源水,凑近细看,却没有一丝一缕的意乱情迷;没有一点一滴的私心杂念,清澈纯洁如大自然的心。而回到太湖边的我,又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太湖水。两瓶相依,面面相觑而终不敢相认了。咦?一母所生的两个孩子,怎就不一样了呢?是路途的沾尘,还是他乡的蒙羞?
   
太湖源水依然赤条条地来到太湖,不带半个草去。
   
掬水洗脸之际,年轻的容颜忽然以一种感恩的表情,默诵一片深刻的沧桑,敬重一颗母亲般的心,就像敬重一滴水或是一张叶,相偕穿越千载风雨,一路走向磁性十足的太湖。
   
源水哗哗 ,那是来自天目山麓的铿锵心音;
   
群山苍翠,那是大自然蓬勃生命的青春风韵。 
   
喝一口太湖水,我们是否品茗到了太湖源头那一株草一棵树的博大胸襟和浓浓深情?我们是否感到了要好好孝敬太湖的一种责任?

 

作者简介:

阿庆,原名沈荣庆,苏州市吴江区人。《吴江日报》副刊主编。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散文集《心湖》《心情》《记着,真好》。现为吴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