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圣人抱着玉器周游列国,他到底在做什么?

 藏玉APP 2018-06-21

谁是最早的玉石学者?非春秋儒家莫属。他们对玉的赞美掷地有声,把玉石推往道德象征的高度。“十一德”的说法传遍当世,使儒学和美玉结为亲家。

据说孔圣人在某一段时间,时常会捧着玉圭游走。此时的孔子神情肃穆,步子很小,似乎手上的玉是某种圣物,哪怕快走两步,都会对手中的美玉不敬。

圣人此举,不是向当地诸侯示好。他在向当地的人民推行德育,让“以玉比德”的理论深入人心。

此时圣人手上的玉圭,就像君子的一面镜子,将万般佳品普照新的城市。

看到孔子的步态和他手上的美玉,有识之士不禁扪心自问:我们要如何改进,才配得起这样的美玉,从此走向士大夫之路?不知不觉,孔子的演示已经教化一国。

“十一德”的说法固然有些牵强,甚至有些粗糙,以至于后世更倾向于“五德”。但无论如何,玉帮助当时的人民理解了礼制纲常。

看看吧,无法拥有玉佩的寒门学子,也会将相对光滑的石头戴在身上,好好保存。这些普通的卵石,写满了“穷且益坚”四个字,陪伴着学子们完善自身。

我们的一部分文化、礼数都是美玉教会的。反观当下,我们对玉石却没那么尊敬。

人们在交易,在吹嘘,甚至批量生产,攀比炫耀。确实,玉器的商业价值驱动了发展,但这种节奏太急躁了。

就拿玉商来说,将产品和证书交给收藏者,总是简单的一句“成交”。而谁又能语重心长地告诉顾客好好对待玉?对玉的礼数与尊敬,想必大多数人做得不够。

可喜的是,由于玉器的逐渐升值,人们对手上的美玉越发爱惜。能用心去保存、去盘玩,这本身也是一种尊重。

数年后,我们能看见玉商微微欠身,将玉镯双手呈给顾客,说着“请善待它”。那些传家的玉件,会在三柱高香前托付给晚生后辈。

如果这样的风气能复兴,玉在特定的时刻仍然神圣。玉文化的振兴就在此时!

也许怀玉游国的孔夫子,正期待着这一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