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和阴阳,畅达气血治疗高血压病

 保羅胡 2018-06-21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1]。祖国医学无高血压病名,但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展过程,可将其归属为中医“眩晕”“头痛”“肝风”等病证范畴。史大卓教授从调和阴阳、畅达气血的角度论治高血压病,临床每获良效,兹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史大卓

1.明辨虚实,慎察阴阳

阴阳气血调和是机体“阴平阳秘”的前提,失之则百病丛生。高血压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中医认为与体质禀赋偏盛有关。年老体虚,劳欲过度,精气内伤;情志失调,五志过极,肝阳化火;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咸辣酒醪,痰湿内生等,均可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衡而发为本病。高血压病,以血压升高为标志,以头痛、头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头痛、头晕并不等于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更不能将血压升高和肝阳上亢等同起来。

临床高血压病有虚有实:

  1. 虚者, 肝肾阴虚、肾精不足、脾气亏损、肾失温煦等;
  2. 实者,有痰浊、瘀血、气滞、肝阳、肝火等。

临床高血压病人,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常有腰膝酸软、不耐劳累、夜尿频多、气短乏力、面色虚浮等症状,这些都是“精气内夺”、气不化精、痰湿内停的表现。肝阳上扰清窍可致头痛、头晕;精不足、髓海失充,血不足、脑脉失养,气不足、清阳下陷,痰浊中阻、清阳不升,瘀血阻络、气血不利,亦均可致头晕、头痛。可见头痛、头晕病机多端,但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是其最根本的病机。因此临床施治,当详辨虚实,调和阴阳,畅达气机,使气机升降有节,阴阳调和、血脉通利,诸症自可向愈。

2.辨证施治,畅达气血

根据高血压病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的病机特点,当循“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和“高者抑之”、“惊者平之”之旨,以调和阴阳、畅达气血为治疗大法,辨证施治。

2.1平肝潜阳: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多有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史,AS患者多见弦脉,但不能仅凭弦脉就认为是肝阳上亢,必须兼有头痛、头晕、面红、性情急燥、舌红者,才可辨为肝阳上亢。高血压病人证属肝阳上亢者,不可滥用、过用镇肝潜阳之品,如龙骨、牡蛎、珍珠母、代赭石等。这类药物的重镇之性既有碍肝调畅流达,又易遏脾胃受纳运化。应肝体、肝用兼顾,采取柔肝疏肝、调和气血、平肝潜阳之法。柔肝疏肝用白芍、生地、山萸肉、麦冬、柴胡、苏梗、枳壳等。调和气血用川膝、当归、丹参、川芎等。肝阳上亢轻者用菊花、杭芍、夏枯草、钩藤、地龙等;肝阳暴张,则用代赭石、珍珠母、生牡蛎等。盖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过用潜镇,反增其刚烈之性。故即使肝阳亢甚,重潜平肝之时,亦应佐茵陈、麦芽、桑叶、柴胡等疏肝升肝之药,以取其顺肝性、欲降先升之意。肝阳暴涨之势缓解后,则应易用调和阴阳气血之法。

2.2活血化瘀:高血压病为血管病变,血管张力增加,血压升高。现代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血管张力增加、血小板活性增高,易于粘附、聚集[2]。中医认为这些病理改变一为肝风,一为血瘀。因此,治疗时均应合理伍用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诸多活血化瘀药如丹参、丹皮、地龙、赤芍、白芍、虎杖等,皆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3]。再者,活血化瘀药可扩张周围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水钠排泄[4]。这些药物效应对降压也是有利的。中医认为气血相互依存,血以载气,血脉调和,上亢之阳易平易潜。针对上亢之阳的中医治疗而言,活血化瘀宜选用引血归经、引血下行的活血化瘀药,如川牛膝、丹皮、当归等。同时,根据临证的虚实寒热不同,活血化瘀药亦应加以选择:病属肝阳上亢者,宜用丹皮、地龙、川牛膝、赤芍等凉肝活血、引血下行;阳虚寒滞或寒湿内阻者,宜用红花、桂枝、川芎、片姜黄等温通活血药,助阳气升发,凝寒温散;血虚者,用当归、鸡血藤、丹参等养血活血药;兼水肿者,用泽兰、益母草、赤小豆等活血利水药。

2.3升阳散风:在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中,正确地使用升阳散风药如柴胡、葛根、蔓荆子、羌活、防风等,和温阳药如附子、桂技、肉桂等,对于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或阳虚不能化气升清的病人,常可收到好的效果。不可拘泥于温散易使“阳动上升”而束缚临床用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失和,而不是肝阳上亢。

  1. 高血压病患者病机属阳气亏虚、肝阳不升时,用温阳药如仙灵脾、巴戟天、桂枝、黄芪等,使阳气上升、肝气条达,复其气血冲和之性,血压常可恢复。
  2. 高血压病人病机为脾虚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或肝气郁滞而不条达时,用升阳散风的柴胡、防风、蔓荆子、葛根、羌活等,一可疏肝、畅达气机;二可使清阳升、痰浊化,于病证是十分有利的。
  3. 对于肾精(气)或肾阳亏虚、肝阳不升,头痛、头晕的高血压病人,可选用右归丸或八味肾气丸加全天麻、杜仲、川牛膝、葛根、防风等治之。
  4. 对于脾虚湿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者,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重用天麻治之。天麻可用到30克以上,天麻体肥柔润,味虽辛而不过升散,虽甘而并不滋补,诸凡头目眩晕之证,皆可随证应用。

2.4调和冲任:妇人更年期或更年期后高血压,多与冲任不和有关。其冲任不和之因,来于肾之阴阳失调。可选用二仙汤加川牛膝、葛根治之。川牛膝、葛根两药,升降相合,一入气分,一入血分,诚可调和气血升降。

3、重视兼加,灵活配伍

临床上高血压病多病势迁延,缠绵难愈,症状表现亦多有不同,因此在治疗上常需结合辨证灵活配伍,方能标本兼顾,降低血压。

3.1配化痰利水药

《丹溪心法·头眩篇》云:“无痰则不作眩”。高血压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上亢,克伐脾土,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五脏,水液输布代谢失常,留滞成湿成痰。痰湿之邪,滞于脉道,瘀滞气血,痰瘀胶结,随经络而留驻全身,致使血脉不和,水液停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痰浊、水液是高血压病常见的病理产物,又可使血压缠绵难降。故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常需恰当配伍化痰利水药,如半夏、白术、陈皮、瓜蒌、薤白、茯苓、猪苓、泽泻等。

3.2配重镇安神药

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肝阳偏亢,化火生风,上扰心神,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扰动心神,都可使神不得安而致失眠;肝肾阴亏,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亦可致不寐;脾胃虚弱,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郁而化火,痰火上扰,也可致心神不安。因此心神不宁及失眠是高血压病常见的症状。《素问·五脏生成篇》云:“人卧则血归于肝,予以分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阳入于阴”。由于血分壅淤,郁而生热,加之失眠、多梦等使归肝之血日遗其热,积微成著。热盛耗阴,则致阴愈虚而阳愈盛。故而高血压病人若休息睡眠良好,则血压多相对稳定;反之血压就会升高。由此可见,失眠既是高血压的病理结果,又可进一步影响血压。因此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常需配伍重镇安神之药,如磁石、琥珀,龙骨、牡蛎、珍珠母等,可显著加强降压效果。

总之,高血压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在其病理演变过程中,阴阳虚实可因病程的阶段不同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病程早期以实证为主,但并非肝阳上亢一端,痰浊中阻、瘀血阻脉、冲任失和、肝气郁滞等亦为常见。治当以上亢者平之、潜之;痰阻者燥之、化之;瘀血阻脉者,通之、活之;冲任失和者,调之、和之;肝郁者达之、疏之。在病程晚期,以虚为主、虚实兼杂。当根据气血阴阳的虚损不同,采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补气生血、补气助阳诸法。并结合兼夹病邪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祛邪之法,使阴阳和调、气血冲和,则高血压病诸症自可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