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临床上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医称之为“痒风”或“风瘙痒”,瘙痒的发生与季节、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胃肠道积热、消化不良、内分泌失调以及多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全身性瘙痒者主要表现为痒,呈阵发性,每次可持续数小时,尤以夜间为重,难以遏止,常因极度瘙痒而连续强烈搔抓,致皮肤残破造成血痂,渗液,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等。由于瘙痒剧烈,以致常常夜不安眠,会有头晕、精神忧郁、食欲不振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局限性瘙痒者其瘙痒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以肛/门、阴/囊及女阴等部位最为多见。 处方 主穴:曲池、心俞、肝俞、膈俞、脾俞、血海、三阴交、风市穴。 配穴:外阴瘙痒者加会阴(前后阴连线中点)、阴廉、曲骨、阴陵泉;肛/门瘙痒者加长强。 1.自我按摩法 按揉法:患者取坐位,用双手中指或拇指指端同时用力按揉风市、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穴按揉1至2分钟,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 点揉法:患者取坐位,用手拇指指端分别点揉曲池、血海、三阴交各穴,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每穴点揉1分钟。 2.按摩疗法 点按法:患者俯卧,用拇指指端同时用力点按心俞、膈俞、肝俞、脾俞等穴,每穴点按1至2分钟,使局部产生的酸胀感为宜。在令患者仰卧,以同样方法点按曲池、血海、风市、三阴交等穴。 3.刮痧疗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先在其上肢的曲池穴处涂抹润滑剂,取刮板以45度倾角,平面朝下刮拭,然后再依法顺序刮拭下肢的风市、血海、三阴交穴,各2分钟。 皮肤瘙痒常常是由内热所导致,穴位疗法主要是为病人消除内热,进而从根本上治疗病患。 (1)肾俞 有效去除内热,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部位:位于腰部。穴位找法:和侧腹最下面的肋骨前端同高度的背骨为第2腰椎。位于第2腰椎的两边约2个指幅之处为肾俞穴。 操作:病人俯卧,医者以双手拇指轻轻指压穴位。 (2)关元 此位置是肾经,脾经,肝经和任脉在身体内交叉之处,对脾,肝的机能起到协调的功效。 部位:位于下腹部。穴位找法: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把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本穴。 操作:病人仰卧,医者双手指尖并拢相叠,指压病人的下腹部,以腹部脂肪轻度凹陷为用力标准。 (3)合谷 几乎对所有因内热导致的病患皆有效。 部位:位于手背虎口处。 操作:医者用一手托住病人手腕,另一手与病人保持握姿,拇指强力指压病人手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