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女服|慢束罗裙半露胸

 昵称7563359 2018-06-21

器晤 总209 题





略 说

唐代女服流行款式半臂及其他



□□这是一篇被我忘却的旧文,前两日它忽地出露到视线里,居然让人感伤起来。想起来这是王㐨先生嘱我写的一篇赶考文,很快他交与刚刚创刊不久的《中国服装》发表。期间他引领我去拜见沈老从文先生,那是在崇文门附近的一座高层建筑里,我领略了老先生的孱弱与谦和。

□□如果不是时世变换,如果不是阴差阳错,我一定是会随着沈先生走过一程的。王㐨先生已经帮我办理好了调令,可最终还是没能到达沈先生身边。不久沈先生作古,王先生也病笃不治,能留下来的回忆,也就这一篇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文。

□□我在服饰研究方面的文本,除了带钩带扣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收获了。今年算来是沈先生故去30年,小文刊发也有30年,重刊一回也是对这缘分的一个纪念。又不几日将应邀参加中国时尚大会作传统文化演讲,也以此表示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关切吧。




不少人以为,女装的袒露,是现代的时尚、外来的产物,其实不然。

 

盛唐时代,是我国服饰发展史上的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仅就女服而言,当时流行的款式,有承继前代传统的高腰长裙,有外来的胡服胡帽,还有的干脆穿起男装,盛饰艳妆,极求华丽丰美。更有甚者,轻纱蔽体,袒胸于外,女性的妩媚得到了突破常俗的体现,不愧是空前的一代唐风。

 

唐代妇女的常服,以小袖短襦和紧身长裙为主要特色。上襦为对襟式,紧袖长及手腕,身长不及腰。穿着时可不结带,下摆罩在裙腰内。裙长曳地,裙腰较高,通常系在腰部上下,高可升至腋下,低则在中腰以上。

 

贵妇及宫女在常服之外,往往还著半臂和披帛。半臂是一种敞胸的短袖外衫,身长至腰部或略短,袖长齐肘,袖口较为宽大。半臂一般裁为对襟式和套头式两种,对襟式以小带当胸打结,套头式则同上襦一起掖在裙腰之内。披帛为长条形罗纱,搭在肩臂处,绕于手腕间,或者将两端打结固定在胸下。

 

唐代女服的这种流行款式,在唐墓壁画、石刻、陶俑上以及传世唐人绘画中,都能见到许多例证。如陪葬乾陵的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石椁表面刻有不少宫人图像,其中一些宫女即是危髻高耸、身著长裙、外罩半臂、外加披帛的装束。


唐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宫女图


墓室前部壁画上的宫女,一个个体态修长,容颜清丽,飘飘欲仙。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


这种款式半臂的最独特之处,在于它造成了女子袒胸半露的结果。正如当时诗人所谓的:“莫道妆成断肠客,粉胸绵手白莲香”(崔珏《有赠》);“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廻小样刀”(方干《赠美人》);“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李群玉《赠美人》)。周濆《逢邻女》更是写得简洁明了,形象生动:

日高邻女笑相逢,

慢束罗裙半露胸。
莫向秋池照绿水,
参差羞杀白芙蓉。

 

这种“慢束罗裙半露胸“的女服,是在旧有传统基础上生出的一种时髦,高腰长裙早在汉代即已出现。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末“女子好长裙,而上甚短”。紧袖上襦在南北朝时亦已成为流行款式,但大多为交襟,与唐之对襟不同。有专家指出,半臂本是由上襦演成的无领对襟短外衣,也有人说半臂或与裲裆衫有渊源关系。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唐半臂


裲裆在南北朝时男女均用,也可套在上襦之外。



河北磁县出土北朝女陶俑


河南博物院藏隋彩绘陶侍俑


披帛,据《中华古今注》说起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实际上在此以前披帛早已成为风尚,前述永泰公主墓石刻与壁画便是最好的证明。在更早的南北朝时代,敦煌壁画中也见有披帛女子的图像,由此看来,袒胸式女服款式在唐代以前便已形成基础,关键处在于对襟的上襦和半臂,无此便不会出现袒胸的格局了。

 

唐初女服即为小袖长裙,外加披帛,但少见半臂。唐代前期,女服长裙短襦、半臂披帛的款式已趋流行,这时不仅增加了半臂,重要的是上襦统为对襟式,与半臂的对襟相类。裙腰下移了一些,一般系在胸下部位。这样一来,胸脯前的袒露部位明显加大,甚至露出乳房的一半轮廓,永泰公主墓壁画正是表现这种款式的代表作。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

 

中唐以后女服款式与唐代前期无大区别,不过襦裙明显肥大宽松,裙腰系得稍高,所著半臂的系带也略高,袒胸不如先前明显了。传为唐代著名画师周昉所绘《纨扇仕女图》,便是中唐以后宽松女服的最精彩的写照。


唐周昉《纨扇仕女图》局部


他的另一幅杰作《簪花仕女图》更见特别之处,只见画中人裙腰高系胸际,既无半臂,也无上襦和其他内衣,身外只罩一件轻薄透体的罗纱大袖衫,真是新奇不凡,代表中唐以后的又一风格。唐代妇女裙色多样,《簪花仕女图》用的是红色长裙,这便是唐诗“绮罗纤缕见肌肤”,“红裙妒杀石榴花”的意境所在。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摹本


唐代以后,这种女服渐有变化。传为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依然可见穿有这种服装的女子,不过只有披帛,不见半臂,而且衬以抹胸。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南京牛首山南唐墓出土女俑,不仅上为交襟,襦内并有抹胸。


南京南唐二陵出土陶女俑


南京南唐二陵出土陶舞俑


到了北宋,上襦演变成对襟大袄,内里照例必衬抹胸。河南偃师宋墓出土厨娘雕砖上的女子腰系围裙,胸外不见其他内衬,与唐时袒胸几无区别。


河南偃师宋墓出土厨娘雕砖


实际上,从宋代开始,袒胸已不是妇女们的时尚,女服渐趋拘谨质朴。到明清时女服大都是高领护颈,绝难见到袒露之风。

 

唐以前,穿对襟女服往往衬有抹胸,可以遮挡袒露的胸部。五代以后一般也是如此。唯中唐以后不用抹胸,反以袒露为美,这在古代服饰史上真可谓是绝无仅有的风尚。

 

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思想的开放。如果说得更明确一点,则可以认为这种女服款式充分反映了唐代社会新的审美观,是唐代初期以后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思想活跃的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女性对时尚美的新追求。女性可以比较广泛地涉足于社交活动,社会对女性的思想束缚较少,这些当是根本的原因。



唐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宫女图


中唐以后不著内衣,仅以薄纱为衫的女装的出现,也许还与外来文化的引进有或多或少的关联。当时从西域涌入长安的艺人中,有不少胡姬舞女。她们表演的胡旋、胡腾、柘枝之类的西域舞,贵妃和宠臣们也都学着跳,正如白居易诗所说,“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唐敦煌壁画中柘枝舞姿线描图

 

胡姬舞女所穿的是窄袖薄罗纱,表演时有时甚至脱去上衣,袒露半身,这对唐代上流社会不可能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簪花仕女图》上的仕女服饰正可以看作是这种影响的表现吧。


   


原 刊

《中国服装》1988年3期


 -您的转发分享- 

就是对我们的赞赏



回复下列关键词可阅读相关内容

·

新论信仰饮食

彩陶玉器青铜器带钩汉画

国家宝藏海昏侯良渚


请点击标题阅读 “考古论道” 系列 

1. 追寻玉琮的身世

2. 寻找玉璧的胎记

3. 四神之外原来还有神

4. 围观海昏侯|煮酒论酎金

5. 围观海昏侯|一个关于黄金的猜想

6. 围观海昏侯|一步之遥:从南藩到南昌

7.  围观海昏侯|哪来一个“晦昏”

8. 追踪信仰|“饕餮”之问

9. 围观海昏侯|屏之惑

10. 围观海昏侯|一藩二问

11. 追踪信仰|八角星之谜

12. 跟“南楚”的海昏侯较个真

13. 问器|太阳神鸟的涅槃

14. 西周玉印现四神

15. 珠宝的炫耀|郑和下西洋另说

16. 学者观点|凌家滩玉器浅识

17. 对鸟艺术主题扫描|兽面的涅槃

18. 对鸟艺术主题扫描|千年比翼

19.“对鸟”艺术主题扫描|阳鸟永恒

20. 与老树画画唠个嗑|谁在陶上画个甚

21. 散说|玉衣还是那个玉衣

22. 斧钺|王者的威仪

23. 散说|鸣鸢与尘霾

24. 文化符号|那猴,那鸟,那树

25. 图说|发现神的另一面

26. 时尚故事|追踪一只雪地靴

27. 时尚故事|寻找最初的那双手套

28. 图说|追溯良渚之旋

29. 俞伟超先生一个未竟的宏愿

30. 文化符号 |长城, 丝路,运河

31. 追问|何谓“青铜” 

32. 大雅之堂脱鞋有礼

33. 中国彩陶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34. 历史上的成都与丝绸之路

35. 学了考古干什么

36. 良渚玉工|微刻中的大主题

37. 巴蜀符号|小栅栏里驶出大战船

38. 良渚神雕|由河姆渡文化发端

39. 与神对视|良渚旋目图像说


用心于器  ·  晤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