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1200多年历史的唐代古碑——李元谅功德碑

 雲泉 2018-06-21

李元谅功德碑

作者:阎广勤

“李元谅功德碑”位于原华县人民政府大门东旁,作为有1200多年历史的唐代古碑,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州1200多年历史的唐代古碑——李元谅功德碑

李元谅是唐朝时的镇国军节度使兼华州刺史,祖籍安息,是中亚胡人。这个“安息”不是汉朝时的安息王国,而是“昭武九姓国”中的安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布哈拉。安国在唐高宗时,曾一度内附,设为安息州。故李元谅的祖籍为安国,也表述成祖籍安息。

李元谅的先祖很早就迁至中国定居,他也从年轻时就投身唐军,是骁勇的武将。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初,因平定“朱泚之乱”有功,而被任命为镇国军节度使兼华州刺史。贞元四年(788年)正月,李元谅又兼任陇右节度使,并率部移防良原(今甘肃灵台县西北)。离开华州时,华州百姓要为他立功德碑,李元谅的行军司马董叔经上奏唐德宗,得到许可。第二年,即贞元五年(789年)八月十一日,功德碑建成,这就是迄今仍屹立于原华县人民政府门前的“李元谅功德碑”。据文物部门测定,此碑高4.45米,宽1.57米,厚0.41米。碑头为六螭首,雕刻雄健,碑侧刻蔓草花纹。碑文共32行,每行65字,为隶书,由张濛撰文,韩秀弼书写。额题“大唐镇国军陇西节度使右仆射李公懋功昭德颂”20个篆字,是李彝书写。张濛是唐玄宗时的名相张说之孙,撰文时任中书舍人,韩秀弼是唐代以隶书见长的书法家韩择木的嫡派,时任卫尉少卿。李彝是唐朝宗室之后,“以学术辞藻著称”,时任宗正寺丞。

华州1200多年历史的唐代古碑——李元谅功德碑

解放初的华县李元谅碑

碑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散文体,主要内容是转述董叔经奏表中的李元谅徇国十大功劳,还简述了李元谅的身世经历。后一部分是“颂”,韵文,骚体诗22句,歌颂李元谅的功德。碑文为当时人记当时事,较为可信,故有多处可补史之缺,辨史之误。

李元谅功德碑岿然高耸,雕磨精工,不为苟就。虽然当时唐朝已从盛转衰,但此碑的大气仍显大唐雄风。其初立处不详,可能在当时的州署,因为李元谅虽由华州移镇良原,但仍是华州刺史,还是华州的最高长官。岁月荏苒,历经五代、宋、金、元各朝,到了明朝后期,李元谅功德碑已倒卧在旧州署的荒草之中,污秽不堪。万历六年(I578年),时任华州知州的石元麟见此碑惨状而不忍,遂将此碑移至州衙,于当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重新树立,其位置大体与今位置一样。清道光九年(1829年),华州知州张坦又建碑楼予以保护。后碑楼被毁而碑如故。公元1957年5月,此碑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即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2007年6月,华县人民政府为此碑建了仿古碑亭,为这通有1200多年历史的唐碑,遮挡风雨,以长久保留这历史的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