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名城的兴衰——偷窥人洗澡的国君,因此成了俘虏还连累了他国

 liran946 2020-07-02

历史名城——大名府

大名县,河北省最南部一个被人忽视的贫困小县。但在我们北部河南人的眼中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大名府,一个繁荣富足的副省级大城。再前溯,他是前秦更加大名鼎鼎的五鹿城,是名副其实的中原中心城市,如果没有它,恐怕 “逐鹿中原”的成语就会另有其解。大名府在49年前都是黄河以北的中心城市,濮阳的名吃,如面酱、酱釉、酱菜、香肠等均传承于大名府。虽然今日的大名县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他依然有吸引力旅游者踏足的资本。尤其是濮阳人。何也?

先听一个故事——

在春秋时期,濮阳属于卫国,卫国是周王室分封的大公国,它拥有的地盘东到黄河与曹国(山东省曹县)接壤,西到太行山,北到大明,南到郑州。大名府就是当时卫国北部的边境大城——五鹿城。当时曹国也是周王室分封的大公国,姬姓,曹氏,春秋时期曹国第十六任君主名襄,曹共公。

晋国(山西全部,河南、河北部分)有个雄才大略的国君叫晋文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晋公子重耳。这个人到了65岁才接班当上了国君,此前,他因躲避后妈(骊姬)的迫害而逃亡到国外,先后到狄(陕西省耀县、富平一带)、卫(濮阳)、曹(曹县)、齐(山东半岛)避难。

重耳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卫文公缺乏远见以“公务繁忙”为由拒绝和重耳见面。他们只得离开,一路走到了五鹿城(大名),当时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五鹿城的百姓要饭吃。谁知那家伙更加有眼无珠,说我还没吃的呢,给你一块土坷垃吃不吃。重耳大怒,欲拔剑击杀。狐偃却说,土,就是土地,他们把土地送给你,你应该行礼接受它。重耳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去往齐国了。

到齐国受到国君的猛烈欢迎,不但好吃好喝,还给重耳配了两位美女。此情节与本文无关,此处省略1万字。

躺在温柔乡的重耳被下属灌醉架出了齐国,原因怕他沉溺酒色而失去复国的雄心壮志。

一行人又来到了曹国,曹共公倒是热情招待,但是就是“好奇害死猫”,这家伙听说重耳“重瞳骈肋”十分好奇,重瞳就是双瞳仁,骈肋就是本该一条一条的肋骨在重耳身上却连成了一块板儿。

这是不是真事儿无可考证,但当时认为这是圣人奇像。曹共公十分好奇,便在浴室事先装上"摄像头",偷窥了个够,但此事却被重耳的手下给发现了,重耳认为这是奇耻大辱,跟曹共公大吵一架后离开。你想经过这一番折腾,晋公子重耳摇身一变成为晋文公后会怎么样?灭了它丫!

公元前632年,也就是晋文公登基后的第4年,晋国要求借道卫国的五鹿城去灭曹国,卫国不借给他,不用多说,以晋国的武力,动动手指头曹国就灰飞烟灭了,曹共公因偷窥癖而当了俘虏。接下来,晋文公回师时,顺便就将卫国的五鹿城拿下,五鹿城被晋军占领半年,自此卫国江河日下,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成了一个任人欺负的三流小国,最终还是被晋国得去。自此濮阳与五鹿城仰或大名府失之交臂,再无瓜葛。直到2016年的夏天,我与同伴们驾车造访大名府。

趁着双休日,几位情趣相投者邀约驾车直奔大名城。

来到大名粗略一看,别说其他,仅就大名城古城墙基本保留,城门尚存,古城内古街巷部分保留就让人感到值得一游。大名城内一如既往地繁华如旧,商铺林立游人如织,沿街的小摊把街道堵得几乎无法行车,嘶喊声、喇叭声、叫卖声响成一片,令人联想到昔日大名府“联袂成云,挥汗如雨”的盛况。

东大街的天主教堂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东大街的天主教堂,这个教堂的全称十分拗口,名字长得让我背诵了好几年,到头来还是记不住——天主教邯郸(永年)教区大名宠爱之母天主堂。不知为何起这么个不奇怪,但却稀奇的怪名字?

这是一个融合了部分汉式建筑技巧的古典西洋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你看我也学会这种奇怪的句式了。

这是一座堪称雄伟壮丽的典型的哥特式古典建筑,它是1918年由法国传教士始建,历时3年多,于1921年底竣工,据说是当时国内最富丽堂皇的天主教堂。

什么是哥特式建筑?看到西洋建筑上有以下6大特征,那就是哥特式建筑无疑了。

一、 高耸入云的尖顶塔楼;

二、 五颜六色的玫瑰花窗;

三、 内陷的尖拱门及华丽的装饰图案;

四、 支撑外墙的飞扶券(国内少见,可忽略);

以上四点见于建筑外观。而从建筑内部看,还有“尖肋拱顶”和“束柱”两大特征。弄懂了这两点,实际上也就顺便弄懂了另一种西洋建筑——罗马式建筑的风格和特征。

尖肋拱顶,就是顶部带尖的肋状拱顶。罗马式建筑的圆形拱顶既是屋顶的覆盖物,同时也是屋顶重量的支撑物,这种关系犹如汽车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它的缺点是跨度极度受限,现存于意大利的“万圣庙”是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建筑遗存,其拱顶跨度直径达到了空前的43.3米,当时,乃至此后的1500年都是世界拱顶跨度(现代工艺钢构架除外)的之最和极限。

要想跨过43.3米的极限,甚至复制这个极限都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为支撑43.3米穹顶的重量,万圣庙的围墙厚度达到了6米,这种伟大的工程只有全盛时期的罗马,倾国家之力才能完成,此后的第二例就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东罗马时期的伟大建筑虽然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如支撑外墙的飞扶券),但其屋顶的拱券顶直径依然缩小到33米,这是世界第二,此后的1500年间再无超越甚至复制,其建筑难度可见一斑。

要想既有超大拱顶,又绕过罗马式拱顶的技术瓶颈,哥特式肋状拱顶(尖肋拱顶)应运而生——哥特式肋状拱顶放弃了罗马式正圆型的拱顶,而改为窑洞式的长型拱顶,与窑洞式拱顶不同的是,肋状拱顶是以筋肋为骨架,而后在骨架上覆盖建筑材料形成屋顶,不但比罗马拱顶轻巧了许多,而且建筑工艺也大大简化,易于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比罗马式、窑洞式的拱顶跨度限制都大了不少,让工程师设计更大空间有了可能。

大名天主堂就是国内跨度和纵深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换句话说,它是国内空间最大的单体西洋建筑。大名天主堂拱顶用蓝砖为建筑材料在房顶砌成了十三个X形筋肋骨架,而后在骨架上覆盖屋顶。当我看到这种建筑形式时,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大的跨度,仅仅用青砖发券,就能支撑这样大一个屋顶吗?而它真的支撑住了,而且历经近百年而岿然不动 ,不能不说是一个建筑奇迹。

罗马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罗马柱”,罗马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段就是大量使用“罗马柱”,美国白宫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当门一大排立柱。我们的人民大会堂也是中式建筑和罗马建筑的混血儿,门前的巨大立柱就是标志。罗马柱的柱头上一定装饰有涡卷、莨苕叶等,而哥特式建筑对柱子进行了较大改革,哥特柱改成了“哥特束”,柱子不再独立存在,而是从地面开始,一直延续到房顶形成筋肋骨架券,几根支撑房顶的筋肋从房顶延续到地面靠在一起,就形成了“柱束”。这就是哥特建筑的全部秘密,看过本文再到大名天主堂一看,你就轻而易举地成了西洋建筑的内行。

礼拜堂共有五个长条形窗户。窗户的顶端各有一个梅花玻璃窗。每格窗户的玻璃均用各种颜色玻璃拼接成菱形色块,阳光下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是玫瑰窗的简化版,国外比较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的玫瑰窗都装饰有逼真的玫瑰花图案,甚至装饰有耶稣、玛利亚的圣象,所以大名天主堂的彩窗只是简化版。

中国最大的,等级最高的石碑“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

告别天主堂,我们驱车前往大名县石刻博物馆,这是一个不得不去的文化旅游胜地,因为在这个博物馆中放置着目前中国最大的,等级最高的石碑“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

大名的天下第一碑到底有多大?通常我们都认为南京的明孝陵中,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为天下第一碑,此碑高达8.78米。而大名碑高达12.34米,比明孝陵碑高出了3.56米。宽达到了3.04米,厚1.08米,重量达140.3吨,是毫无争辩的中国第一碑。

站在这通巨碑下,我被震惊得目瞪口呆,无以言表。要知道,一般的石碑高都在两米左右,超过3米高的石碑一般都是皇家御制碑,而这通碑居然是其他石碑的3到4倍,这么大的碑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找来馆员问问,原来这碑真还与皇家有关,它是为宣贯宋徽宗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勒石立碑的——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徽宗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亲自制定了五种礼仪标准作为国家礼仪进行推广,这五种礼仪分别为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凶礼。

朝廷要求各地官府刻石立碑,颁于天下推广。朝廷左丞梁子美(《水浒》一书中梁中书的原型人物)听取大名府尹的建议,将唐代“何进滔德政碑”磨去正面碑文,改刻成《五礼新仪》,由柳公权撰并书丹,这就是现存大明巨碑的来源。

那么唐代“何进滔德政碑”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得上溯到大唐时期。唐开成五年(840年)魏博军节度使(驻防河北大名府魏州)何进滔去世,唐文宗感其治军安民有方,于是命朝廷为其刻立功德碑,并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亲自撰写德政碑词,这就是立于邯郸大名县的这块大碑。魏博节度使,又称天雄军节度使,是唐朝设置的类似军区司令的武官官职。魏博节度使属于河北道,管辖着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六州,而澶州就是濮阳,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属濮阳(卫国)管辖的大名(五鹿城)现在又反过来辖制濮阳了。

那么何进滔又有何德何能,让大唐皇帝为他树碑立传呢?这是安史之乱留下的后遗症。大唐虽然名义上平息了战乱,国家又实现和平统一,但各地大大小小的“节度使”无不拥兵自重,朝廷根本不能有效管辖,魏博节度使也不例外,先是几任节度使被乱兵斩杀,后是子承父业,世袭节度使。何进滔就是乱兵斩杀了前任节度使而被乱兵推举出来的。

何进滔还算个不错的军阀,任内没有祸害一方,百姓也都安居乐业,还算深受百姓爱戴。要说什么丰功伟业,那是真的没有。但他死后,他儿子接班掌权,重兵在握,朝廷想不巴结都不行,于是就有了大唐皇帝为一个节度使不惜工本树碑立传的闹剧。

你知道为立这通碑,朝廷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吗?

这块石碑的原材料取自于黎阳(今河南浚县)的大伾山,大伾山距离大名府足有200公里,为搬运这块140多吨的碑石,朝廷专门征用军兵、民夫从黎阳到大名修了一条大路,并沿路每隔三里打井一口。在冬天最冷时,以水泼路形成冰道,而后由数百壮丁,几十头犍牛,以滚木载石进行拖拉。这样每日的行程不过数里而已。因为冬日时短,春夏秋都无法搬运,所以这通巨碑耗时三年才运抵大名府。虽然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场闹剧,但话说回来,没有这场闹剧,我们今人如何能看到这“天下第一碑”呢?

后记:不久后去正定旅游,在正定的开元寺我看到了另一通石碑,差点颠覆了我大名“天下第一碑”的结论。正定的这通碑其实只剩了承托石碑的底座——赑屃,但这座赑屃之大,让人目瞪口呆无法置信,它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这仅仅是一个赑屃的体积,它足足超过了一间50平方的房子的体积。如果按比例计算,它上面承托的石碑至少比大名石碑大不止一两倍,那是多么大一个巨型庞然大物呀,简直无法想象。但可惜的是,这通巨碑诞生没几天,就被制作他的人给砸烂毁掉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卖国贼、儿皇帝石敬瑭。

根据赑屃旁的说明:“此赑屃系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记功碑碑座” 安重荣为何许人也?史书上记载他曾讲过:“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就因为这句豪言壮语使得他在历史上很有点名气。安重荣五代后晋朔州人,是有名的卖国求荣的伪皇帝石敬瑭的部下。石敬瑭更出名,为了当皇帝,他主动向契丹上表称臣,而且自降辈分认契丹为父,这且不算,捎带着,他就把北京以北的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自此中原政权失去了北部屏障。

安重荣虽为石敬瑭的镇州成德军节度使(驻守地就在河北正定),而却耻于向契丹称臣,并对契丹表示出旗帜鲜明的对抗态度,曾多次扣押、刺杀契丹使者,甚至直接上表指责石敬瑭“认贼作父”,要求起兵与契丹开战。这使安重荣获得众多民众和官员的支持,一时名声大噪。成德军节度使府门前立有唐代首任(正定)节度使李宝臣的功德碑,安重荣也要求石敬瑭为自己建功德碑,为其歌功颂德。安重荣重兵在握,石敬瑭不敢得罪,只得违心刻勒了这座功德碑。天福六(941)年,安重荣终于和石敬瑭撕破脸皮起兵叛晋。但兵败被俘遭斩首,石敬瑭将其头颅送往契丹。石敬瑭也终于不再有任何顾虑,第一时间将其功德碑砸得粉碎并深埋地下,这就是这个巨大赑屃的历史渊源。

如果安重荣功德碑存世的话,那必将成为中国石碑之最,旅游又多了一大景观,但“何进滔德政碑”或称大宋“五礼记碑”都只能屈居第二了。

文 图李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