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

 铁道之旅 2018-06-22
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

北 京 站 往 事

——北京站老站长手记

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

石玉林,男,汉族,1942年12月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967年毕业于原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高级工程师。于1986年至1991年担任北京火车站第一副站长、主持全面行政工作的副站长,1991年至1995年担任北京火车站第十一任站长。

2003年退休后开始从事写作,其中长篇散文《苦涩年华》发表在《长城》杂志上,在河北省《文史精华》上发表了《北京站长手记》、《回忆文革中的徒步长征》、《回忆文革中大学毕业生分配》等系列文章。

(序)

北京站,是个令人向往的名字。它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最熟知的车站,几乎是铁路的代名词。一说北京站,人人都知道是北京火车站,不是飞机航站,不是汽车站,可见北京站的名气,不需要注明是火车站。那时飞机还少,高速公路还没兴建,铁路是中国人主要的出行方式。因此,北京站显得分外重要,除了它的宏大规模(上世纪北京的十大建筑之一),多少还有些神秘感。

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

1994年,我时任北京火车站站长,为纪念“军民共建北京站”十周年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节话:“首都的北京站庄严、辉煌,她迎朝日、送夕阳、经风雨、沐月光,三十五个春秋过去,‘东方红’的乐曲声依然悠扬。她迎送了一万二千七百多个无眠的日夜,也迎送了十多亿中外游人的来去匆忙。

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

人们赞美北京站,因为她是铁路的窗口、北京的大门,她对中国人象征着首都,她对外宾代表着中国。

人们赞美北京站,因为她那古朴庄严的建筑令人肃然起敬,因为毛泽东亲手写书的‘北京站’三个大字夺目辉煌。

人们赞美北京站,因为她以辛勤的劳动、热忧的服务,给人们的旅行生活提供了方便。因为她迎来了川流不息的人流、货流,又有条不紊地将它们送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

在北京站工作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同北京火车站的2500多名干部职工以及300多名铁路公安干警一起服务于国内外旅客、守卫北京站的安全,那其中的苦辣酸甜、那在艰苦工作面前的焦急和奋争、那在完成任务后的欣喜和忧患、那困难压力下的苦闷和努力……如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而这一切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刻骨铭心的工作经历。

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

我把20多年前那段工作经历的部分事情记录下来,是想让大家了解北京站、了解在那铁路运能最紧张的十年间铁路职工以及铁路公安于警的工作,以便于理解他们并增进对铁路的情感。通过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再现出铁路工人负重爬坡、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同时也介绍了许多不为大多数旅客详知的北京火车站轶事。我自认为此书资料翔实,平实可读。作为个人的回顾,肯定是片面和不完全的但可以肯定地说它是真实的。

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

如今全国铁路经过新线建设、旧线改造和六次客车大提速以及众多高速铁路的建成开通,运输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铁路旅客运输的压力比十多年前也有了很大的缓解。北京火车站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服务设施更加完备,而且成为铁路的“品牌车站”,正以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全国人民的旅行提供着方便。日日夜夜、车来车去、人到人往,人流不断、车流不歇、货流不息……

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京铁记忆|北京站往事——序章

朗读:北京西工务段 李响

编辑:王艺文 吴迓迪审核:王建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