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页搜索

 小蜜蜂c443hxrw 2018-06-22
小孩子睡觉出汗多该怎么治疗 根据医生经验,2~6岁的孩子出现汗证大部分是一种“虚”的表现,因此常说孩子爱出“虚汗”。孩子气虚会影响到血,进而影响到五脏。久而久之,孩子的体质就会变得虚弱。这时候如果排除了身体病变,以下几种情况可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理。
表虚不固型:宝宝体质虚弱的话,常常就会是这种体质类型引起的汗证。主要表现为宝宝经常出汗,并伴有盗汗,一般在头部和肩部特别容易出现多汗,玩耍以后出汗比别的宝宝要多。这种孩子平常很容易患感冒,脸色显得苍白,手脚也比较冰冷。这种汗证的治疗方法要以益气固表为主,可以选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或给宝宝服用广药虚汗停颗粒,以植物成分治虚汗。
营卫失调型:这种类型的汗证主要是由于患上各种急、慢性的疾病后,宝宝的“营气”和“卫气”失调造成的。这种情况的宝宝经常全身无故出汗,怕冷怕风、有时候还会伴有低烧。父母可能还会看到宝宝经常精神疲倦,胃口不好。这种情况,医生会调和“营卫”,让宝宝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气阴二虚型:不少妈妈会发现孩子在早晨醒来时,背后都是汗,床上也湿了一大片,这就是盗汗。如果孩子常常盗汗,可能就是气阴虚了,这也是许多妈妈最常碰到的情况。一般出现气阴虚的孩子体型比较消瘦、出汗多、精神不好、面色潮红、口干、大便干,手脚心热,有时候体温还有点低热。如果宝宝盗汗以手足心、胸腹部等部位教多,或者醒后哭闹、低热等,可能是偏阴虚,可用酸枣仁汤合生脉散加减;如果宝宝伴有拉肚子,可能偏气虚,可以用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减。
脾胃积热型:宝宝常常都会出汗,尤其是四肢最为明显,或者仅仅有四肢、额头出汗,还伴有腹胀,那宝宝可能就是脾胃积热型汗证。医生会开异功散加减方,给宝宝健脾泄热。
不过,麦其莲提醒,仅仅依靠这些表现来判断宝宝的出汗原因还是不够的,最好能给中医医生把脉、问诊,辨证施治。
食补方 治多汗
麦其莲介绍,其实家长可以让孩子有适当的饮食,多吸取一些补气血、健脾胃的食物,达到让孩子气血充足的目的。其中,食补又有很多不同,比如补脾、补气等。麦其莲建议,父母可以选用的有沙参、麦冬、太子参、莲子、玉竹、杞子、山药、百合、芡实等食材,拿来煮汤、还可以炖点稀饭。针对气阴虚的宝宝,父母可以拿太子参或者栀子泡水给宝宝喝;没有气虚的,就可以选用其它的。如果宝宝出汗比较重,可以加一些五味子、乌梅等,但都应该经过医生辨证后使用。以下是医生推荐的几个食疗方。
1、黄芪红枣汤:黄芪15克、红枣20只。加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以上。每日服用1剂,分2~3次服用,连服15天。这个食疗方可以益气固表,改善表虚不固型多汗的症状。
2、小麦红枣桂圆汤:浮小麦30克、红枣12克、桂圆12克。煮30分钟食用,适合6~7个月以上的宝宝,对营卫失调型多汗效果不错。
3、滋阴粥:银耳10克、莲子12克、红枣12克、杞子10克、粳米50克、冰糖少许。先把银耳用温水发泡,然后将莲子、红枣、杞子、粳米煮半熟,再加银耳和冰糖煮到烂熟。使用于气阴虚型的多汗,1岁以上的宝宝适用。
4、乌梅煎:黑豆30克、乌梅10克、红糖12克、粳米50克。加水煮30分钟食用,适合1岁以上宝宝,气阴虚型多汗。
5、固表补气粥:党参12克、白术10克、麻黄根10克、粳米50克、红糖12克。将党参、白术、麻黄根加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然后再将粳米放入汁中煮粥,熟后加红糖食用。这个方适合气虚型的多汗,1岁以上的宝宝都合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