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财有道,清朝皇帝的私房钱都从哪里来?

 王浩然 2018-06-22


提到中国古代的皇帝,人们通常都说他们“富有天下”。稍有古代文化常识的人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家财政和政府财政向来是分开的。从秦汉开始,国家财政由宰相主管,而皇帝个人的小金库则由其他官员专门负责。

不过比起皇帝们怎么管钱,更多人的兴趣还在于皇帝们是怎么弄钱的。由于越往前记载越少,事迹越模糊,我们只能翻一翻清朝皇帝的档案,来盘点一下清朝皇帝是怎么弄私房钱的。这方面,乾隆皇帝是最好的例子。

乾隆皇帝坐像

在名义上,大清帝国的财政由户部负责,而皇家的开支则由内务府主管。不过在清朝经常有官员兼任户部尚书和内务府总管的情况,最著名的就是和珅。和珅始终能得到乾隆皇帝信任,最大的原因应该也是和珅生财有道,能充足供应皇家尤其是乾隆皇帝的个人享用。专家研究认为,清朝皇帝的皇室财政主要有四项来源:官庄;关税盈余;当铺与贷款;盐务。

首先,清朝皇帝是大清最大的地主,坐拥大片田地收取租金。满清在入关建国已经有庄园制度。入关之后,皇家圈占了直隶、热河、盛京等地大片土地形成官庄,此后还不断查抄没收被参劾革职官员的田产。内务府负责为皇帝经营官庄,对外租赁土地和房屋。不过毕竟是种地,也要靠天吃饭,而且管理也不容易,内务府的人不见得善于经营,所以官庄的收入很不稳定。

内务府总管印

皇家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关税盈余。清代的税关收入本属国家财政,但顺治康熙时期以后,往往由皇帝派遣内务府包衣奴才担任税关监督,于是国家财政和内务府就划不清了。关税盈余全部解交内务府,到了乾隆时期还明确规定盈余也有定数,必须完成,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捞钱。各关监督遇到重大庆典或活动还要自愿报效银两。

在机构交出的大头之外,包衣奴才们为了孝敬皇帝,还常捐出自己的养廉银讨皇帝的欢心。担任各地税关监督的包衣奴才们身份低贱,就更要搜刮百姓以讨好皇帝。作为皇帝的爪牙,他们将衙门的办公费用向上解交内务府供皇家用度,等到衙门经费不足时则增添新的税目,层层向下摊派,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盈余之外,税关还是变卖内务府物资的重要渠道。在这方面,被官方垄断商品大受欢迎,官员和民众争相购买,成为清朝官场人情送礼的必备。其中最典型的是人参。满清入关后,皇室垄断东北的人参开采,皇室使用之外都交给税关变卖,变卖所得又尽归皇室。为了讨好皇帝,人参价格不断上涨,居高不下,但仍是供不应求。

和珅墨迹

内务府还经营当铺,强行对商人发放贷款,收取利息。但是内务府并不善经营,屡屡破产,但最终能财源广进,无非是依仗着皇家尤其是乾隆帝本人的意志。

盐务也是大头。在剥削下,盐商颇难为继,多有破产,可皇帝毫不同情,要求未破产者负责破产者应上缴的款项,到了最后,还是摊牌给了所有吃盐人。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汉武帝。虽然汉武帝为了扩充疆土,穷兵黩武,施行盐铁政策和高压政治,任用酷吏,但主要还是针对贵族和大商人,百姓受害是因为官吏盘剥。而且汉武帝还将皇家财政用于军费开支。相比之下,乾隆皇帝的所谓私房钱,最终还要落在分摊官员、剥削商人和普通百姓身上,更形成了举国上下的贪污风潮,乾隆皇帝自己难辞其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