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心身疾病

 李金荣LWD 2018-06-22

罹患任何疾病的个体均可以出现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同时也会对患者生活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产生心理影响。躯体疾病可能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失调、组织结构改变而发生器官病变;精神疾病也完全可以出现临床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症状。人类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构成人体健康的要素。世上万事万物均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体现在个体的心身关系、社会环境的人人关系、个体与自然界的不断变化与相互影响之中。

应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显而易见,导致人类疾病的心理应激源可分为三类:一是灾难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二是个人应激源,如失恋、失业、婚变、亲人突然离世等;三是背景性应激源,如噪音、拥挤、空气污染、不协调的人际关系等,上述的心理应激源对人的心身健康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身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个途径。植物神经主要调控人体脏器的自主活动,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过于激动的情绪容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冠心病;焦躁过度的心理则易通过副交感神经而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溃疡。心理应激反应还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甲亢、糖尿病等病症。第三个是免疫系统功能的减弱,它会造成人体抵抗外界病源的能力降低,而且内部的免疫监督也会减弱,使癌细胞增殖扩散的风险增大。例如,很多癌症往往是在患者情绪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以后出现。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患者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出现紊乱,导致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腹部不适、肥胖、消瘦、腹泻、便秘、性功能障碍、心慌气短、尿频尿急、头痛头晕、多汗、入睡困难、疲乏无力等症状。

临床医生应该用心身医学的思维方式指导临床实践,充分理解患者对环境、自身、躯体症状或疾病的看法和观点,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在针对患者的主诉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生活史和既往史,使用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干预方法,有效控制各种干扰和影响患者心身状态的因素,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感受和优质的临床服务,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王向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