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岁还没结婚很丢人吗?

 资讯百科 2018-06-22

前不久在微博上收到了一个粉丝留言


 


35岁还没结婚很丢人吗?



后来我觉得这个回复不够好,有些敷衍,所以我决定在这里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再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思考一下婚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婚姻能使双方生活质量提高吗?


不一定。


尤其是和同居比起来,生活质量方面似乎不会因为婚姻的形式而有差别。


婚姻能使亲密关系和爱情维系更久吗?


也不一定。


因为亲密关系有它自然的生老周期,爱情也是一样,它的产生和消亡都是自然发生的,婚姻只是导致这种关系消亡千万因素中的一个因子,并不是绝对因素。


这样看来,婚姻除了能堵住七大姑八姨的嘴以外,貌似没有卵用?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结婚呢?


其实,“婚姻”个是社会产物。


并不是我们想结婚,而是社会需要我们结婚。


我们需要结婚是为了得到社会认同,减少来自社会的压力。


原始人类是不需要婚姻的,就像现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


有了氏族之后,采用群婚制,也就是一个氏族的男性和另一个氏族的女性通婚,这是为了防止乱伦造成基因退化。


没有婚姻制度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由于在繁殖后代这件事上,两性付出的成本是不同的———男性成本极低(打一炮所耗费的体力和蛋白质而已),女性成本却极高(很长的怀孕期、身体负荷甚至生命危险,漫长的哺育和抚养),所以写在基因里的两性策略是不同的:


男性的本能是广撒种子,让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续的可能性越高越好,所以男性会更容易发生多偶行为,并且要选择丰乳肥臀、年轻、女性化的性伴侣,因为这些特征暗示的是易怀孕。


女性的本能则是一方面选择基因优质的性伴侣,因为这样自己有机会得到质量高的后代,所以长得帅、身高高的男性受欢迎,另一方面选择抚养后代资源丰厚并愿意为自己抚养后代投资的伴侣,所以有资源和专一的男性受欢迎。

那么,,在没有婚姻制度的状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拥有更强繁殖能力的年轻女性”就会倾向于涌向“拥有基因更好、更多资源的男性”。


“基因更好、拥有更多资源的男性”将拥有更多性伴侣,而“基因不好、没有资源的男性”就得不到性伴侣。


但是,这种状况就会对“基因更好、拥有更多资源的男性”原配伴侣的利益造成冲击,也会造成“基因不好、没有资源的男性”要揭竿而起,“打土豪,分田地,睡地主的小老婆”。


所以,实际上婚姻制度是“基因更好、拥有更多资源的男性”与“基因不好、没有资源的男性”之间妥协的结果,是各方利益为了保证社会稳定,私有财产不受损失,博弈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婚姻和爱情本身并没有因果关系,很大程度上只是我们为了不被主流社会排斥所使用的道具之一。


当然,如果你的爱情和婚姻对象能够统一,那真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从概率学和当前社会资源分配的层面考量,这种婚姻结合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所以,35岁还没有结婚的人并不奇怪,要抛开年龄偏见,多看看个人本质。


但是,相对于一个35岁还没谈过恋爱的人要比35岁没结婚过的人可怕的多....


如果你已经过了30岁,却还没谈过一场正式的恋爱,那真的的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35岁还没结婚很丢人吗?



文字源自|保安007

“爱情本是奢侈品

而婚姻却是日用品”


35岁还没结婚很丢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