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55年的授衔中,共有55位战功卓著的将领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而在1956年,我们却又追授或者补授了王建安将军一个上将的军衔,两年后,我们有将李聚奎将军补授为上将。
今天我们要将的就是李聚奎将军的授衔之路。

李聚奎将军是湖南人,1904年出生,早年间曾在旧军阀中当过兵,但是旧军队中那种糜烂和不思上进的风气显然引起了青年李聚奎的强烈反感,于是他就毅然离开,接下来他就和彭总参与指挥了颇有名气的平江起义,也从此开启了自己璀璨传奇的一生。
事实上,李聚奎将军一生打过无数次经典的战役,但他显然是属于那种“歌红人不红”的将军,比如说,他曾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了张辉瓒,此人是国民党的中将师长,也是我军建立初期擒获的军职较大的国民军官,连毛主席都为这样的战果感到兴奋,为之写了一首《渔家傲》,相信很多朋友都能把这首词倒背如流。

而在后来的四次反围剿中,当时的张聚奎已经担任了我红三军的师长,他在大龙圩一战中,再次活捉了国民党的某师师长李明,不止如此,他还在战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仅仅他俘虏的国民党败兵就超越了平时多次战果的总和,此战之后,聂荣臻司令兴奋地抱起李聚奎大喊“红军万岁”,还抱着他转了几圈,从中也足以看出李聚奎此战的功劳。
而著名的强渡大渡河的战役事实上也是李聚奎主要指挥的,多年之后,人们劝他写一本关于此次战役的回忆录,他却拒绝了,说如果自己写了此书,人们就会把功劳都算在他的头上,但功劳其实是属于全体红军的。

我们都知道,授衔之前曾有一个规定,不在军队中任职的人是不允许被受军衔的,而当时李聚奎刚刚被调到了石油部工作,不然以他的功劳,被授大将也是应该的。
一直到了1958年,李聚奎重新被调回军队工作,在军队中工作自然就需要有一个军衔了,但是授什么衔好呢?这可难道了当时负责授衔工作的徐立清,按理说他应该是个上将,但是当时十位大将已经确定很久了,中国向来讲究凑个整十,十一个大将显然不符合常理,于是他只能去找李聚奎商量。

李聚奎只说了一句“就高不就低”,就同意了自己被授大将。老一辈革命家无视虚名,一心为国的态度实在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