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7位开国上将中,有两位将军单独授衔,他们分别是谁?

 brice2017 2022-06-05 发布于江西

1955年,为了使军队正规化,我国效仿苏联,开始实施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盛大的授衔仪式,授予朱德等10人元帅,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将,授予萧克等55人为上将。值得注意的是,开国上将一共有57位,还有两位是后期补录的,没有参加1955年的授衔仪式。

图片模式

也就是说,1955年的授衔仪式中,有两位上将在当初没有被评选上,在后来是单独授衔的,他们分别是王建安和李聚奎,一位是1956被授予开国上将,一位是1958年被授予开国上将,他们二人有什么特殊情况,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956年王建安补授上将‍

王建安1908年出生于湖北黄安,早年家境贫穷却不忘学习,年轻时外出参军,在军阀吴佩孚的手下当过兵。1926年王建安回到了家乡,参加了当地的赤卫队,次年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王建安是一名军政双全的指挥员,担任过红四军政治委员等职务,参加了反“围剿”和长征。

图片模式

论资历,王建安是红军时期的高级干部,论战功,王建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军高级指挥员,担任过主力纵队司令员、山东兵团副司令等职。抗美援朝期间,王建安是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资历足可以授上将。

王建安之所以在1955年未能被授予上将,延迟一年后才被授予,主要有两种说法:抗美援朝战争中病倒和被主席点名。朝鲜战场环境艰苦,1954年王建安在那里病倒,情况比较危险,被送往国内医治。

图片模式

这种说法可信度不是很高,因为55年许多高级将领身体情况不太好,即便有的人没有到现场,依旧被授予军衔了。除了这个说法外,另一个说法与毛主席有关。罗帅将授衔名单交给主席审阅后,主席此前听到了有关于王建安的一些“风言风语”,认为他“骄傲自满”,在授衔名单上批注授中将。

既然主席这么说了,以罗帅为首的军衔评选小组非常难办,他们觉得王建安资历、能力均可授上将,又不能违背了主席的意思。权衡利弊之下,评选军衔的小组决定暂时不给王建安授衔,一直到1956年补录为上将。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王建安为何在1956年补录上将的原因,目前两种说法都存在,具体还有哪些原因,暂且还没有找到什么可信的说法。

1958年,李聚奎授上将‍

李聚奎晚了三年被授予上将,他的情况比较特殊。论资历、能力,李聚奎足可以授上将。革命时期,李聚奎参加了由彭老总领导的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了共产党。在红军时期,李聚奎最高的职务是军参谋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图片模式

抗日战争时期,李聚奎担任129师386旅的参谋长,参与对日作战,亲临一线,不久又担任抗日先遣队的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聚奎主管后勤工作,在东北军区担任后勤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原先在军队服务的高级将领,在组织的任命下,离开了军队,来到地方工作。李聚奎就是其中之一,国家成立石油工业部后,他出任部长一职。1955年授衔时,李聚奎已经在地方工作,错失了授衔。当时许多原本可授军衔的高级将领,如程子华,资历可授大将,因为在地方工作的缘故,同样错失了授衔。

图片模式

1958年,已经在地方工作的李聚奎在组织的任命下,又重新回到军队工作,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后勤工作。组织上为了方便李聚奎开展工作,单独给他授了上将军衔。与王建安相比,李聚奎晚了三年授衔的原因很清楚,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军衔是一个军人荣誉的象征,李聚奎、王建安他们革命资历深、战功卓著,授上将是对他们革命生涯的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