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40年随旅外演剧队辗转长江两岸和西南地区进行抗日救亡演出。演出剧目有《塞上风云》、《民族万岁》、《保卫芦沟桥》、《血溅九一八》《放下你的鞭子》、《抓壮丁》等话剧。 ![]() 1940年到延安,曾任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戏剧部主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演出部主任、延安联防军政治部艺术学校戏剧主任。曾演出过《回春之曲》、《渡黄河》、《抗战》、《塞上风云》、《抓壮丁》、《秋瑾》、《雷雨》、《伪君子》、《上海屋檐下》、《铁甲列车》等三十余部话剧,因为他扮演的《抓壮丁》中的王保长和《雷雨》中的周朴园等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大受观众赞赏。 ![]() 他在苏联名剧《铁甲列车》中扮演农民瓦西里,荣获延安青年模范工作者奖。他还创作了《大兵》、《教师之家》等剧,剧本皆出版发行。解放战争时期,他随部队转战南北,在炮火硝烟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矗这一时期,他先后任延安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队务委员、东北联军政治宣传队演出部主任、四野政治部宣传队队委兼演出室主任、中南军区艺术学校戏剧系主任等职。 ![]() 1950年任东北电影制品厂演员。1953年任中央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校导演进修班学习。1957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他参加演出的第一部影片是《在前进的道路上》(1950年),扮演主要角色何局长。之后,他在《南征北战》(1952年)一片中成功塑造了解放军师长的光辉形象。他那朴实、浑厚、真挚、豪放的表演风格博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赏,特别是他那一口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四川口音,更使人感到亲切、真实、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后,他又陆续在《党的女儿》(1958年)、《试航》(1959年)、《停战以后》(1962年)、《浪涛滚滚》(1965年)等影片中塑造了将军、政委、党委书记、省委书记等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成为影坛上以扮演领导干部形象著称的优秀演员。 ![]()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勤奋好学,兴趣广泛的艺术家。解放后,他以全部精力投身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他不仅在银幕上和观众见面,而且还频繁地活跃在舞台上。他除了编写《飞越天险》、《团圆之后》等电影剧本外,还尝试编导了影片《黎明的河边》。长期刻苦的艺术实践使他成为一位集编、导、演于一身的艺术家。1962年,他参加创作的话剧《抓壮斗》在北京舞台上演出后,受到了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扬。后来,他又把《抓壮丁》改编成电影,并亲自担任导演和主演,获得极大的成功。他不仅善于演正面人物,也善于演反面角色。他在银幕上塑造的王保长同舞台演出一样,通过准确而夸张的造型和表演,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这个两面三刀、鱼肉乡里的恶棍形象。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捧腹之余,令人深思。 ![]() 1964年,当时我国电视剧尚处于起步阶段,他调任中央广播文工团艺术指导兼导演后,又开始在电视剧制作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先后拍摄了《顶天岭上的风雪》、《焦裕禄》等剧,曾引起较大反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无情的打击和残酷的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病中被迫远离北京参加劳动,血压(收缩压)高达200毫米以上,仍不准休息和治疗。在一次劳动中不幸摔倒,出现严重脑血栓,从此瘫倒病床多年。1981年1月1日凌晨,这位饱经磨难的人民艺术家,终因不治溘然长逝。是年4月10日,遵照陈戈生前遗嘱,他的骨灰安葬在老家四川自贡。 电影作品: ![]() ![]() ![]() ![]() 1953:《结婚》东影)编剧。 ![]() 1954:《土地》(东影)饰李平,《无穷的潜力》(东影)饰刘书记。 ![]() ![]() ![]() ![]() 1960:《团圆之后》(戏曲片,长影)导演,《十级浪》(长影)饰赵参谋长。 ![]() 1962:《停战之后》(北影)饰陈司令;《七天七夜》(长影)饰我军团长。 ![]() ![]() ![]() 1963:《抓壮丁》八一厂)与吴雪联合编剧并与沈剡联合导演兼饰王保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