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画大师万籁鸣

 花样年华malan 2018-06-22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童话故事《神笔马良》曾经影响了好几代人,被译为多国文字,并被收入小学课本中。把这篇著名的童话作品改变成小人书的是我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万籁鸣先生。
       万籁鸣 (1900.1.18-1997.10.7) 号籁翁,艺名马痴。世界动画大师,艺术大师,中国剪纸艺术第一人,动画电影创始人,世界著名导演,近代世界500名人之一。江苏南京人。万古蟾的孪生兄。幼时自学绘画。1919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片部任职。1925年与弟古蟾摄制的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为中国动画片之雏形。1926年参加长城画片公司,兄弟合作摄制成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9年去香港,1954年回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导演。是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曾导演《野外的遭遇》、《大红花》等彩色动画短片。1961-1964年创作大型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万籁鸣原名万嘉综,出生于江苏南京。擅长电影动画、中国画。早年从事美术编辑、中西画研究和卡通画设计绘制工作,探索以中国画形式制作动画片,是我国早期美术片开拓者之一。
       他与万古蟾是孪生兄弟,自幼喜欢绘画,1919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戏部任职。主要创作广告画,并为杂志绘插图和封面。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万籁鸣受美国动画片启发,联系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以及活动西洋镜的投影原理,开始和他的三个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研究动画电影。1925年与万古蟾摄制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始动画创作生涯。1926年与万古蟾合作,为长城画片公司制作中国首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1930年又为大中华影片公司制作了《纸人捣乱记》等短片。1931年起与万古蟾先后在联华影业公司和明星影片公司制作动画短片,如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1931)、《精诚团结》(1931)、《民族痛史》(1932)、《血钱》(1932)等,以寓言故事为内容的《飞来祸》(1932)、《龟兔赛跑》(1932)、《蝗虫与蚂蚁》(1932)等。1935年制作了中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抗战爆发后,又制作了宣传抗日救亡的动画短片《抗战特辑》(1938)、《抗战标语》(1938)和《抗战歌辑》(1938)。1940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创作完成了胶片长达八千余尺的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动画技巧上达到了新的水平。1954年万籁鸣从香港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先后制作了《野外的遭遇》(1955)、《大红花》(1956)等动画片。
出版有画册《人体表情美及人体图案美》、《魔法之笔》等。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逸闻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万籁鸣曾参加香港的一个筹款晚会,凭借的是他的剪影手艺。当时,嘉宾和明星跳一个舞要5港币,而想要万籁鸣替自己剪一个人影,需要花20港币。
         万籁鸣最喜欢的动物是猴子,他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都是以猴子为主角。他曾经说“世界上第一个上天的中国人是谁呢?孙悟空”。
       1997年10月7日,97岁高龄的万籁鸣离开人世。
        大闹天宫》这部完全凭手工制作出来的动画片的鸿篇巨制,在5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部经典传世之作。
万籁鸣的墓碑设计成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在他的身边还有那个能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陪伴。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未了缘
      1920年冬天,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的一条弄堂里,邻里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个亭子间里,总是彻夜灯火通明,室内的房客,好像从来不睡觉似的。好奇的人不免要多方打听,原来这里是个特殊的电影实验室,一个特殊的创作班子———万氏四兄弟,正在搞卡通(即动画片)试验。四兄弟的名字分别叫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当人们知道他们是在搞卡通
         试验后,就送给他们一个风趣的称号:万氏卡通。
        万氏四兄弟后来创作美术片时的署名依次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这是他们各人为自己起的号。老大万籁鸣和老二万古蟾是孪生兄弟,相貌似极,许多老朋友也会错认。“万氏四兄弟”于1941年完成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9年,万籁鸣去香港,1954年秋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
        把《西游记》绘成动画,是万籁鸣一直怀揣的梦想,特别是最激动人心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那一部分。万籁鸣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过自己同孙悟空这段未了的缘分,“在旧社会,我饱尝辛酸,始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我为之苦闷过,因为终日奔波,到处‘游说’,确实遭到资本家的白眼;我为之欣喜过,有某资本家愿意投资拍摄,我经之营之,花了半年多的心血,但到头来愿望还是成为泡影,资本家突然改弦更张,下令停止拍摄,因为物价飞涨,出售胶片药品比摄成影片获利还要多;我为之绝望过,因为动画事业到后来已经夭折,感到此生再也没有可能把‘大闹天宫’绘成动画了。”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脱胎换骨
       动画片的特点之一为人物造型的独特性。平面的动画只有在准确、生动和优美的造型中才能赋予人物以各种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从而使他们成为鲜活的形象。万籁鸣曾表示对于孙悟空的形象他是熟稔,在解放前也曾经对《西游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做过造型设计,但是今天在银幕上的孙悟空的形象,已经脱胎换骨了,要从故事的新奇、趣味着眼,将孙悟空处理成一个喜剧式的小人物。
将《西游记》原著改编为《大闹天宫》文学剧本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编导一身的万籁鸣同另一位编剧李克弱接下改编的任务后,首先面临着就是产生敢不敢“碰”的问题。结果选中了《西游记》前七回,反映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尖锐的冲突与斗争,认为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于是在《大闹天宫》文学剧本中,戏剧矛盾集中表现在孙悟空与以玉帝为首的统治者之间,而孙悟空勇敢机智、顽强不屈的性格也在这种冲突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完成夙愿
       万籁鸣老先生清楚地记得最后一场配音时的情景。“录音亭内战鼓咚咚,杀声震天,上影乐团的乐师们热烈地演奏着打击乐器,发出强烈而有节奏的巨响,大银幕上出现了见了几百次的孙悟空,我仍然是饶有兴味地注视着他。那天的孙悟空似乎是格外地神采奕奕,勇猛矫健,只见他穿着鹅黄色的上衣,大红的裤子,腰间束着虎皮短裙,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色的围巾,挥舞着金光闪闪的金箍棒,与脚踏风火轮的哪吒杀成一团。锣鼓声越来越紧,好一场凶狠的厮杀,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银幕,情绪也越来越激动。狠毒善变的哪吒哪里是孙悟空的对手,丢失了风火轮败下阵去,孙悟空指着狼狈逃跑的哪吒放声大笑起来……我吁了一口气,孙悟空的欢乐、胜利的笑声突然一下子攥住了我的感情,一阵浓郁的幸福感,浸淫到我的全身,我也笑了。一年多来在纸面上与之朝夕相处的孙悟空终于生龙活虎地站在我的面前,二十几年来一直耿耿于心、渴望能见之于动画的孙悟空终于诞生了。但,不知怎地,我眼眶里却是润湿的。“
天堂休憩的悟空
      万籁鸣曾经说:世界上第一个上天的“中国人”是谁呢?孙悟空。
       1997年10月7日,97岁高龄的万籁鸣安静地离开人世。在老人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墓碑设计成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一座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了人见人爱的孙大圣,大圣手搭凉棚,四处眺望。这位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在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后长眠,在他的身边还有那个能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陪伴。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成就
        1961~1964年万籁鸣先生与唐澄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导演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全面发挥了多年来形成的精巧细腻的艺术风格,影片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以幽默而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造型,生动的情节,几年内创下了上亿票房,同时也震惊了国际动画界,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此后的54年里,没有一部国产动画片能够达到《大闹天宫》的艺术高度和影响力。
万籁鸣先生与有“日本漫画之神”之誉的手冢治虫也有深交,他与手冢治虫先生合作绘制的孙悟空携手阿童木稿图现收藏于北京电影纪念馆。
      万籁鸣先生后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
     万籁鸣先生在水彩画、水粉画、油画、钢笔画、木刻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他的作品富于装饰性和幽默感,形象夸张生动,情趣盎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他所执导的动画,人物性格鲜明,理想主义浓厚,冲突场面也充满装饰美感,是国产动画的里程碑。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万古蟾(1900年1月18日-1995年11月19日),江苏南京人,中国动画片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万氏兄弟之一。万古蟾于192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1926年进入长城画片公司任美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与创作了《抗战歌》《抗战标语》等动画。1940年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卡通部创作了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6年万古蟾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剪纸导演,并于1958年创作了剪纸片《猪八戒吃瓜》。此后他又先后导演了《渔童》《济公斗蟋蟀》《猴龟分树》《人参娃娃》等众多动画片。他还曾担任过中国动画学会顾问,第五、七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等职。1995年逝世,享年95岁。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家庭背景
       万籁鸣在欣赏之余,就和兄弟们共同探索制作“卡通片”的奥秘。经过无数次失败,他们绘制的卡通画终于活动起来了!消息传出,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约请他们绘制“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广告片,这是中国第一部卡通广告片。
       万氏四兄弟出生于南京一个商人家庭。他们的父母一共生下十个男孩,其中三个出生不久即夭折,还有三个也因病先后去世,活下来的只有四个,这就是:老大万籁鸣和老二万古蟾(双胞胎),老五万超尘和老六万涤寰。万氏四兄弟从小就喜欢绘画。1919年,19岁的万籁鸣向上海商务印书馆投寄画稿,毛遂自荐,终于被录取在该馆美术部工作;不久,万古蟾考进上海美专西画科插班学习;万超尘则考进上海东方艺专装饰系。
        1926年,万氏兄弟进入长城画片公司,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1年起,他们又在联华影业公司先后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以及寓言片《龟兔竞走》等。1932年,万氏兄弟转入明星影片公司卡通部,绘制了长达八十分钟的《卡通集》。该片由六个短片组成,由张石川的小女儿张敏玉和卡通人物小黑猴、黑猫、小黑狗、小白兔等,会串成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卡通片。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70年代,万籁鸣(中)、万古蟾(右)和万超尘(左)在一起讨论。
       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0年,他们又为新华影片公司制作了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解放后,万氏兄弟先后投入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万籁鸣创作的大型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曾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由万古赡创作的《人参娃娃》,曾在莱比锡国际电影节和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由万超尘创作的《雕龙记》曾在布加勒斯特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摘自于《影坛钩沉》,赵士荟著,大象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参与制作《抗日歌辑》7辑、《抗战标语》5辑等动画短片。1940年,他与万籁鸣应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之邀,成立“新华卡通部”,绘制并导演了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片长90分钟,是东方最早的一部大型有声动画片。影片的情节曲折,形象生动,在摄影技巧与技术处理上,也有新的突破,是万氏兄弟艺术风格臻于成熟的标志。
        由于连年的战乱与动荡,他的动画创作被迫中断。1956年,他怀着“为新中国儿童贡献绵薄之力”的热情,放弃高薪,毅然从香港回到上海,随即投入剪纸片的创作工作。他带领胡进庆、刘凤展、陈正鸿等年轻人,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于1957年拍出了独具风采的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受到观众和专家们的交口赞誉和国际同行的瞩目。此后,他又陆续导演完成了《渔童》(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被广播电影电视部等单位评为“中国百部优秀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之一”)、《济公斗蟋蟀》、《金猴降妖》、《人参娃娃》(获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等片。1963年,他与钱运达合导了剪纸片《金色的海螺》,人物造型完美,富于个性特征,背景设计线条明晰,色彩和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标志着他的剪纸片创作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第三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卢蒙巴奖”。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万超尘 (1906.10—1992.10)。南京人。中国早期美术片的开拓者之一,著名万家四兄弟之一。生于南京。受其兄影响,自幼喜爱绘画。17岁考入南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后在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学习装饰画,因家境贫困,中途辍学。1953年,在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的摄制中担任技术指导。1957~1959年,任导演拍摄的木偶片《机智的山羊》和《雕龙记》分别获布加勒斯特国际电影节“木偶片奖”和布加勒斯特木偶片及傀儡戏节银质奖。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技术副厂长。
        1924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影戏部。1925年进入商务印书馆附设的活动影戏部,同年和哥哥籁鸣、古蟾、弟弟涤寰一起绘制我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参与绘制我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后在上海“联华”、“明星”、“中制”影片公司绘制国短片。1930年进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1938年到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卡通室工作,1946年赴美国考察好莱坞考察彩色动画技术,参加美国电影工程师协会为会员。1948年回国,1949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53年在上影美术片组试制成功关节木偶片《小小英雄》。后又在彩色木偶片《神笔》、《火焰山》中担任技术指导。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设计制造一台专为动画影片摄制用的升降设备。1962年起,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技术副厂长。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广告片美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建国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副总技师、副厂长、顾问,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导演的木偶片有《机智的山羊》等。 《雕龙记》1960年获第二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片电影节银质奖。担任技术指导的木偶片《神笔》获1956年第三届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金质奖章和1957年第二届波兰华沙国际儿童电影比赛木偶片特别优秀奖。美术片作品有《小小英雄》、《骆驼献舞》、《机智的山羊》等。
作品
       美术片作品有《小小英雄》、《骆驼献舞》、《机智的山羊》等。
荣誉
       《雕龙记》1960年获第二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片电影节银质奖。担任技术指导的木偶片《神笔》获1956年第三届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金质奖章和1957年第二届波兰华沙国际儿童电影比赛木偶片特别优秀奖。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自上世纪20年代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在亭子间里制作出第一部动画片起,中国动画在世界影坛刻下了一个骄傲的名词:中国学派。
      此时此刻,让我们穿越到95年前上海闸北天通庵路三丰里那个7平米的亭子间,正是在这里,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电影奠定了一个骄傲的开始。
夫子庙里的小画迷
       1900年元旦刚过,南京夫子庙附近一个小商人家里,诞生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取名万嘉综、万嘉綨,他们就是日后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人称“大万老”、“二万老”的万籁鸣、万古蟾。几年后,家中又添了几个弟弟,活下来的万嘉结和万嘉绅,就是后来的万超尘、万涤寰,也是中国动画片事业的功臣。
       万家父亲是个做绸缎的生意人,略懂美术;母亲心灵手巧,会绣花剪纸。这万家四兄弟的事业启蒙人,就是他们的母亲。在万籁鸣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为了哄骗我们兄弟几个早点睡觉,她点燃一个蜡烛,用灵巧的双手为我们做各种手势。经过蜡烛的照射,于是一个马头的影子落在墙上,鸡、狗、牛、羊等挨次出现,后来又是什么‘兔儿望月’,‘老农晚归’。那灵巧生动、惟妙惟肖的手影使我们乐成一团。”稍大些,他们自己也学会了用一盏油灯、一块白布编演皮影,周边的孩子们成了他们的第一批观众。“我们先举起如来佛和孙悟空,又突然举起如来佛的大手在灯前晃动,让如来佛的大手似乎要抓住孙悟空似的,然后又让孙悟空从手掌中飞出,每当演到这个时候,小观众们的情绪达到高潮,都拍手叫好。”老人们说,如来佛是神,得罪了是要受报应的。但万家兄弟才不在乎这个,天不怕、地不怕而且法力无边的孙悟空怎么可以翻不出如来佛手心,这让兄弟们愤愤不平。
      双胞胎长到七八岁的时候,父亲的生意越发走下坡路了,时不时得拿些衣服去当铺换钱,老大万籁鸣便得提着包裹,穿过夫子庙去当铺。夫子庙一带人声鼎沸,有各种小吃食、小买卖、小杂耍,万籁鸣独爱贡院西街上的那些穷画师。那时虽然有了照相术,但穷人拍不起照片,家里死了人,便来夫子庙贡院西街找画画的手艺人,凭记忆大概的画上一张。他还喜欢听说书,百听不厌的就是《西游记》。到了上学的年纪,不好好读书,趴在课桌上偷偷画老师像。被老师发现了,居然没受到戒尺的责打,反加赞赏——这孩子小小年纪,人物肖像画得还真是不错。
      书读了半年,万籁鸣只会写一个“马”字。但他的“马”写得有骨架,有精神,同学们笑他是“马痴”。谁知他竟以“马痴”为艺名,痴了一生,他对马情有独钟,各种色彩的马以后都画进了动画片《大闹天宫》。
天通庵路亭子间的动画实验
       因为家贫,老大万籁鸣早早辍学谋生,挑起了养家重担。他常向儿童刊物投画稿,几乎“百发百中”。1916年,在他的资助下,亲戚们又凑了些钱,老二万古蟾插班考入了著名美术家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主学西洋画科。
        1918年,万籁鸣也来到了上海。当时商务印书馆招聘画插画的职员,他寄画自荐成功,从此在美术部任职,主要创作广告画,并为杂志绘插图和封面;后来还兼任《良友画报》的编辑。他同时还在租界一个法国人办的美术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素描、油画和雕塑等西洋美术。在沈雁冰、郑振铎这些文化艺术界进步人士的影响下,他加入了进步美术团体“晨光画会”。他还有两位好友同事董亦湘、柳圃青,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常常给他讲国家大事、民族大义。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1918年,初到上海的万籁鸣
      一次万籁鸣到南京路买画笔、颜料。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外国水手突然大笑着将他头上的红结子小帽摘掉,抛到街上。万籁鸣与之评理,那家伙反而出拳便打,万籁鸣气不过,抓住对方还以颜色。路旁闪出印度巡捕,拿着警棍,却是帮那外国醉鬼的。万籁鸣身受此辱后,联想到列强践踏中国的种种罪恶,画了一套《国耻挂图》。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万籁鸣又画一个瘦骨嶙峋的老者,身上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取名《物质的压迫》,与《国耻挂图》一起张贴在南京路上。他画了很多这样形象生动而且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画,以至于美术部主任把刚刚20岁的万籁鸣叫作“籁翁”。
        当时的上海,电影院已经普及,电影院正片开始前,都会放一个美国的动画短片。从小迷恋皮影戏的万籁鸣,眼看着“画笔底下的人物真的动起来了”,激动不已,这不正是他自小就心心念念的活的画画吗?他马上给美国的电影公司写信,请教让画画动起来的方法,但他不知道那时欧美动画制造商对动画技术和资料是严格保密的,去信全如石沉大海。他不甘心,便对弟弟们说,“别人能搞出来,为什么我们就搞不出?”他租下了闸北天通庵路三丰里一个7平米的亭子间,兄弟几个白天各自上班,晚上便聚集在这里,开始了动画片实验。
几乎所有与拍摄动画有关的设备、用品都是他们兄弟自己动手制作的。先是买了台旧照相机,后来才有了用于拍摄的卡通摄影机(大约50-60厘米长、30厘米高),是万籁鸣与万古蟾从旧货摊上、一个外国人手里淘来的,木壳子,牌子叫“安赖蒙”。亭子间只有一只电灯,光线太暗,万籁鸣找了段麻绳想把挂灯的那根线接长点好拉近桌子,一剪刀下去,才发现那根吊着灯泡的线威力无比,电得他摔跟头。
       虽然电线麻绳搞不清,但动画是一格一格画出来的原理,兄弟几个小时候玩走马灯就明白个大概。他们用厚厚的纸簿子,一张一张的画,一张一张的拍,再借楼下灶间自己动手洗印。在这间亭子间里摸索了4年,财力耗尽就节衣缩食,终于,“那间亭子间狭小的墙壁上映出了动画影像,我和三个弟弟亲眼看到自己亲手绘制的图画真的活动起来了。我童年的梦,少年的憧憬,在我青年时用自己的双手把它实现了!”万籁鸣兴奋不已,兄弟几个又是笑,又是跳,又是唱。老母亲是他们的第一个观众,也跟着拍手欢叫:“出纸了!出纸了!”。老母亲看得喜泪汪汪,破天荒喝了一杯酒。
        消息传出,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约请他们绘制“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广告片,这是中国第一部卡通广告片。这时万氏兄弟已经攻克了一个了不起的技术难关——他们将运动的物体画在透明的赛璐璐片上,不动的背景画在白纸上,然后叠起来逐张拍摄,顺利解决了当时动画片常见的“该动的不动、不该动的乱动”的问题。紧接着,1926年,万氏兄弟进入长城画片公司,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片长虽然只有10分钟左右,却已经做到真人与动画的结合——一位画家正在案头作画,从桌子上的墨水瓶里钻出一个墨汁变的小黑人。小黑人不停地捣乱,搞得画家无法工作。画家气愤地捕捉小黑人,小黑人十分机灵,到处乱窜,弄得房间里一塌糊涂。最后,画家在床底下捉住了小黑人,仍旧把他塞进墨水瓶里。扮演画家的是老二万古蟾,小黑人自然是用的动画。此时,万氏兄弟已经完全凭着自己的摸索,掌握了动画片的技术。《大闹画室》之后,他们一鼓作气,又陆续摄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纸人捣乱记》,被评为“中国最早的三部动画”。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抗日战火中的动画是宣传机
      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1月29日凌晨,日机从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能登吕”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闸北华界,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宝山路584号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均被炸毁,闸北多处燃起大火。万氏兄弟在天通庵路上的亭子间也未能幸免,虽然全家逃出火海,但自1920年以来辛苦积攒的机器设备、画稿胶片,损失殆尽。
       一无所有的万氏兄弟并未放弃,反而激发了斗志,他们在霞飞路上开了个万氏照相馆维持生计,同时辗转于几个电影公司,一边为故事片做美工、做特效,一边继续钻研动画,连续拍摄了《同胞速醒》《精忠报国》《民族痛史》《龟兔竞走》《航空救国》等十几部动画片,以及由张石川小女儿张敏玉演出的真人合成动画片《狗侦探》。《同胞速醒》开头是一幅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长卷,在山水画长卷的尽头草原上沉睡着一头巨大的雄狮,挡住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睡狮被日本侵略军用大炮、飞机、坦克狂轰滥炸惊醒,大吼一声站起来,四肢和尾巴变成工农商学兵形象,身子变成一个巨大的石磙子。工、农、商、学、兵齐心协力推拉石磙子,把日本侵略军及飞机、大炮、坦克压得粉碎。这些影片为唤起中国人民起来抗日,起到了积极鼓动作用;同时,也表明中国早期动画片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供人玩赏和娱乐的消遣品,而和当时的现实斗争紧密配合,走着与欧美动画电影不同的道路。
      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至此他们完全解决了动画片的光、画、声的合成问题,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从内容到形式向民族化前进了一大步。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动画片《骆驼献舞》
       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一声枪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沦为“孤岛”。此时的万氏兄弟决定投身抗战,但四大家子老老少少怎么办?经过反复商议,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老四万涤寰留在上海租界继续开照相馆照顾全家,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加入“上海救亡演剧队”北上。就此,中国动画史上的万氏四兄弟变成了万氏三兄弟。
        从上海到南京到武汉到重庆,辗转数千里,万氏三兄弟一路随军拍摄抗日题材的动画片多达11部,其中大受欢迎的有《抗战标语卡通》《抗战歌辑》《上前线》《军民合作》等,沿途放映,鼓舞士气。后来电影也没法拍了,万籁鸣果断决定:三弟留渝,他和二弟返沪,继续拍摄宣传抗日的动画片。他们1939年4月动身,取道昆明、越南、香港,于同年夏秋潜回上海“孤岛”。此时美国的卡通片《白雪公主》正在上海放映,人们竞相观看,上座历久不衰。上海一些资本家和影片商,纷纷创办影业公司或卡通部。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在这样形势下成立卡通部,并聘用万古蟾为部主任,决定投拍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启蒙了手冢治虫
        今日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是《铁扇公主》诞生的地方。在其中的一栋小洋楼里,万籁鸣、万古蟾招聘了60多位画画不错的年轻人,分成打稿组、勾线组、上色组、清洗赛璐珞片组等,准备拍摄心心念念的《西游记》。自从18岁离开故乡南京,万籁鸣一直随身带着一本《西游记》,即便穿梭于战火纷飞,也不曾离身。他最想拍的一段是《大闹天宫》,奈何规模太大,财力物力未必够,于是定下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那段《铁扇公主》——面对火焰山和武艺高强的铁扇公主牛魔王,猪八戒百般害怕屡屡要逃回高家庄,而孙悟空不屈不挠不放弃,最终师兄弟联手同心,并动员起老百姓的帮忙,大获全胜——万氏兄弟要借助孙悟空的斗争精神和团结就是胜利的寓意,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关于拍摄过程,万古蟾之子万百五回忆:
由于画动画的人都是新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少了“运动规律”的学习,大家对于一个连续动作,不知道上一格与下一格之间到底应画多大的距离,动多少?人动的时候其他的地方,比如衣服,应该怎样跟着动?等他们画完一段后拍摄出来一看,衣服和手都是抖的,根本没法看。
        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我父亲索性请真人来表演并拍摄一段。拍摄之后,他们将每一格胶片放大在照相纸上,大家一格一格地照着画,从中比较、感受每格之间的差别。动画人员对运动规律的掌握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这些放大出来的照相纸我都看到过,拍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堵在铁扇公主的门口,找她要强借扇子的一场戏。饰演铁扇公主的演员可能叫童月娟,猪八戒是殷秀岑,孙悟空是韩兰根。他们都化了装,衣着也都是剧中人的打扮。后来影片中人物的声音就是他们配上去的。
    历时1年零4个月,万氏兄弟率领卡通班的年轻人,绘制出近2万张画稿,拍出毛片1.8万余尺。最后诞生的《铁扇公主》,片长9700尺,放映1小时20分钟,开创了中国动画史上第一部长片纪录,也创下当时亚洲地区第一部长动画片的纪录。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动画片《铁扇公主》
        1941年秋,《铁扇公主》在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大影院同时放映,观众心领神会,掌声此起彼伏。上映那天,万籁鸣“站在电影院门口,只见人流如潮,拥挤不堪。广大观众是知音,他们懂得动画艺术,他们是最好的鉴赏家。”
影片上映到一个半月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中国,到1942年,东南亚甚至日本的电影院里,都在放映这部“世界第二部动画长片”,观者如堵。日本军部终于看出了门道,下令禁演。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手冢治虫与偶像万籁鸣合作的孙悟空与阿童木
       但是在日本,有一个少年已经被这部电影震撼到刻骨铭心,就此迷上了动画艺术,他就是酷爱画画的手冢治虫。1952年至1958年间,手冢创作的《我的孙悟空》在日本《漫画王》杂志上连载,他成为日本漫画首屈一指的画家。此后,他开始动画片创作,以《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奠定了“日本动漫之父”的地位。1981年,他来到上海,终于见到了万籁鸣,兴奋不已,他激动地握住万籁鸣的手说:“我是看了你的片子以后,才搞动画的。”1988年,手冢治虫再次来上海拜会古稀之年的万籁鸣。此时他已身患绝症,自知来日无多,抱病完成了动画片《我的孙悟空》的草案,并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是我的孙悟空”的字样。他以这部作品为自己的漫画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用这部作品,向远在中国的万籁鸣道别。
《大闹天宫》得偿宿愿
       《铁扇公主》大获成功,万氏兄弟就准备着手拍摄《大闹天宫》。此时,战事发生变化,投资人撤资,日军进入租界,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成了日资公司。1949年初,香港一家电影公司以拍摄动画片“孙悟空”为由,邀万籁鸣、万古蟾赴港合作。到了香港,老板变卦,让他们从事美术设计及电影布景。他们一边积极参与香港进步爱国活动,一边等待着机会。
        1954年,万籁鸣被安排回上海观光。看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万籁鸣激动不已。待走进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身)时,他已经做出了决定,要在这里创造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他写信叫回弟弟万古蟾,兄弟俩就此在上海开始了新的征程。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万籁鸣的《大闹天宫》分镜头本
         1961年,距离《铁扇公主》拍摄20年后,《大闹天宫》终于正式上马,万氏兄弟一辈子的夙愿终于实现。1962年,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上集在国内外上演,听着铿锵的锣鼓,看着腾云驾雾的孙大圣,万籁鸣这位64岁的老人激动地哭了。他执笔写下《喜莫过于夙愿得偿》一文。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晚年万籁鸣
         1997年11月7日,万籁鸣去世。他的墓碑像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陪伴在他身边的还有那个能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动画大师万籁鸣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上海福寿园陵园万籁鸣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