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01 村镇污水处理面临着哪些问题? (1)村镇数量多,建制镇水量逐年增加 2007~2016年建制镇、村庄数量及建制镇供水总量变化情况 (2)发展不平衡,待建设厂站数量多 2016年有生活污水处理的建制镇和行政村比例 (来源:住建部统计年鉴) 截至2016年,建制镇排水管道长度为16.6万km,村庄排水管道沟渠长度为61.2万km。而全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为57.7万km。 (3) 选址和排放有一定难度 村庄污水处理站基础施工(宜兴案例) 村民对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反响不一,经常受村民阻挠; 当处理出水直排村民使用的水塘时,认为会导致水塘污染。 (1)未建灰水收集管(资金别用):只接入黑水,水量小、浓度高(COD=1000mg/L,NH3-N=200mg/L); (2)户内化粪池渗漏:黑水无法收集,仅有部分灰水进入收集管,水量小、浓度低; (3)化粪池停留时间长:因污水量小于设计值,污水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过长,碳源过度消耗,碳氮比失调; (4)户内雨水进入收集管(天井明渠):雨季水量大、浓度低; (5)节假日用水人口增加:污水量大,导致污水处理设施溢流。 (1)镇级污水处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村庄污水处理 尚无明确排放标准,已完成住建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标准(报批稿)》; 部分省市颁布了地方排放标准(北京、河北、山西、宁夏、浙江、上海等),各地对村庄污水的排放标准限值差异较大; (3)村庄污水管网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标准(报批稿)》 提出,排水管管径宜不低于100mm,坡度宜不低于5‰,70m以内或转弯处设置检查井,尚未颁布实施。 部分现行村庄污水排放地方标准
以江苏调研为例,处理设施的运行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看点 02 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现状如何? 目前村镇污水处理模式分为集中、分散、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三种。 城镇污水管网管径一般最小管径采用100mm。材质采用混凝土管、UPVC管、HDPE管、FRP管等。 经过对一些村镇污水处理厂的调研,可了解处理规模及处理工艺等现状。 部分村镇污水处理厂调研一览表
对调研结果汇总分析后,得出一些可稳定运行的设备。 (1)稳定运行的一体化设施 (2)稳定运行的净化槽设施 (3)稳定运行的其他设施 (4)稳定运行的非一体化设施 这些污水设施的稳定运行,有便于维护管理、抗冲击负荷、模块化、景观效果好等优势。 看点 03 对村镇污水处理有什么样的建议? ➤ 注重流域统筹 以流域水环境治理为中心,统筹环境整治、点源治理、厕所革命及资源循环利用; ➤ 明确排放标准 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应明确地方标准,包括水质指标、标准限值及检测方法; ➤ 多元化利用途径 根据规划区域的需求,确定再生水及污泥处置的多种利用途径; ➤ 注重政府监管 提出全过程监管措施; ➤ 建立后评估制度 评估对象:城镇为核心,村庄为网络的排水系统, 评估目的:生态环境改善效果。 ➤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制定满足地方生态环境需求的标准; ➤ 建立多级标准体系 国家级标准体系、省级及省级以下标准体系。国家标准体系有宏观的、总体的控制标准;省级应根据不同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区域及用途,分别制定相应标准,并统筹厕所革命及资源化利用; ➤ 加强运营管理内容 从重工程建设到重运行管理,保障运营效果; ➤ 强化监测监管力度 明确采样、检测方法,制定监管规则,保证运行数据的可靠性。 (1)污水收集 ➤ 分质排水(灰水+黑水) 污水中各类污染物中排泄物所占比例 排泄物虽然只占污水的1%,但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绝大部分营养盐均来自排泄物。 ➤ 负压收集 现状管线问题:无标准、管径小、易堵塞;埋深大、易泄漏污染地下水; 负压收集特点:减小管径(50mm),不易堵塞;管线浅埋,无外泄,管线交叉灵活; 德国村镇推行负压排水(全国管网占投资70%,村镇占70%-90%),负压排水比重力排水投资节约20%。 负压收集案例——宁德、邯郸 宁德天湖村:200余户;部分民宅改负压厕所;黑水、灰水分别集中收集;黑水杀菌、快速稳定化(农肥);灰水排水达到1级A。 邯郸南界河店村:黑水、灰水负压源分离收集;分质处理,资源回用;设备运行维护由经培训的村民负责 (2) 处理模式 ➤ 纳管处理:适用于现况城市污水管网距离较近的地区,同时应保证管网施工质量。 ➤ 村镇集中处理:适用于自然村集中收集处理,避免污水管网过长导致渗漏。可适当提高排放标准,污水集中排放。 ➤ 分户处理:适用于丘陵或山区等环境基础较好、环境容量大、居住分散的地区。降低排放水质标准,水中氮磷就地利用。 集中收集处理案例——张家港市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对镇区污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其中90%以上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在部分偏远地区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作为补充。 集中+分散处理案例——宜兴市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拟纳管村庄388个,拟分散处理村庄2478个(村庄集中收集处理+分户收集处理)。
➤ 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3):用水量Kz=2.6~4.8《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用水量Kz=2.6~4.8北京市“新农村污水综合治理示范工程”课题:村庄Kz=2.5~6.2,旅游区Kz=6.2~12.0 农村污水处理站进水总变化系数 (来源:首创清源方先金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