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济宗杨岐派法脉传承表

 本觉寂照 2018-06-23

(1)杨岐法系传承表
第一世临济义玄禅师

第二世广济存奖禅师

第三世南院慧颛禅师
第四世风穴延昭禅师

第五世首山省念禅师

第六世汾阳善昭禅师
第七世慈明楚圆禅师
(以上为杨岐派以前临济宗法脉传承)


 

第八世杨歧方会禅师

第九世白云守端禅师

第十世东山法演禅师
第十一世昭觉克勤禅师

第十二世虎丘绍隆禅师

第十三世应庵云华禅师
第十四世密庵咸杰禅师

第十五世祖先密印禅师

第十六世无准师范禅师
第十七世雪严祖钦禅师

第十八世高峰原妙禅师

第十九世中峰明本禅师
第二十世千岩元长禅师

第二十一世万峰时蔚禅师

第二十二世宝藏普持禅师
第二十三世(车)明(慧)岩禅师

第二十四世海舟永慈禅师
第二十五世定封明暄禅师

第二十六世天奇本瑞禅师

第二十七世无闻明聪禅师
第二十八世笑岩德宝禅师

第二十九世幻有正传禅师

第三十世密云圆悟禅师
第三十一世破山海明禅师

 

破山禅师(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名栋宇,字懒愚,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是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大师,是著名禅院双桂堂的开山祖师,世有“小释迦”之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佛教传承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破山禅师

破山禅师(1597年一1666年),俗姓蹇,顺庆府大竹县人。出身于豪门世家,是明代蹇忠定公后裔。十九岁时,有感于世事沧桑,毅然厌弃尘凡出家,为行脚僧,孤身出蜀,到湖北的破头山闭关修禅,立誓要以七日为限,刻期取证。在闭关到最后一天,他发誓:“悟不悟,性命在今日矣!”竟于中午时候,信步举足,坠于万丈悬岩之下,将左脚跌伤而豁然开悟。他自此出山南行,遍参诸方,末后至金粟,拜在密云圆悟禅师座下,受到印可,并于崇祯二年付以法流。次年秋天,他又住持了原由曹洞宗主持的嘉禾东塔寺,实际上成为身祧临济、曹洞两宗的一代宗匠。

    人物简介

   破山禅师(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名栋宇,字懒愚,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是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大师,是著名禅院双桂堂的开山祖师,世有“小释迦”之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佛教传承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破山海明一生弘法精进,广收门徒,推动了清初的僧伽教育,他所撰写的《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缘起》是其禅学教育思想的精辟总结 

    破山禅师祖籍渝城(今重庆市),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出生于竹阳(今四川大竹县)。父名蹇宏(弘),母徐氏。《破山禅师年谱》说他“本渝州忠定公后裔” ,蹇忠定公即明朝的重臣蹇义。破山海明禅师,临济宗第三十一世,是开法西南禅宗的领袖人物,对明末清初时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的佛教禅宗影响甚为卓越。

    十九岁毅然在本地寺庙削发出家,法名海明,号旭东。1616年出川。1619年来到湖北黄梅的佛教圣地四祖寺、东禅寺参禅,在破头山结庐,清修苦行,阅读大量佛经和高僧著述。因为有感于明代江山易主,山河破碎,自号破山。1622年,他曳杖东游,受法于浙江鄞县,天童寺高僧密云禅师门下,由于他的学识渊博,颇得密云禅师的厚爱。1632年,“大难七次”的破山,辞师西归四川。先后在万县的广济寺,梁平的太平寺、万年寺讲经说法,刊刻经书,振兴禅院,终于名声大震。1653年,在梁平县万竹山始建双桂堂。门徒众多,双桂堂被尊为西南各大丛林寺庙之首。名标《中国佛教》史册。

 

后面待考......

 

 

 

 

(2)杨岐宗与中国佛教

据彭江流先生引清·杨文会撰《佛教宗派图详注》载,禅宗五宗七家,到宋后差不多只剩临济一宗,余皆式微。临济至石霜楚圆分黄龙、杨岐两家,黄龙一支数传而绝,杨岐复临济旧称。也就是宋以后的临济宗也就是杨岐宗。

万有文库《佛教概论》说:自宋以后,临济盛行,面北丛林之禅宗多临济(杨岐)子孙也。

黄士复《佛教概论》说:杨岐一派,历宋、明及清,法流繁衍,遍于南北。

清·吴门聂乐读着《指月录》收集南宗宋至清康熙间,凡有高行、语录、传记、塔铭者710人,而杨岐一家独占470。

《五灯会元》、《嘉泰普灯录》载:

方会门下十三人,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足。仁勇下有寿圣楚文、上方日益;守端下有五祖法演。法演门下俊秀辈出,有佛眼清远、太平慧懃、天目齐、园悟克勤、五祖表自、云顶才良等。其中,清远、慧懃、克勤三人时称演门三佛或二勤一远。

清远三传至蒙庵元聪,日僧俊芿尝就其受学,返国後,开日本杨岐禅之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此一法系。克勤编有碧岩录,闻名於世,法嗣七十五人中,以大慧宗杲、虎丘绍隆最着。宗杲盛倡看话禅,与曹洞宗之默照禅并立,法嗣九十馀人,以拙庵德光之门庭最荣,其下出妙峰之善、北磵居简二杰。日僧能仁尝受德光印可,返国揭举日本达磨宗之旗帜。居简二传至梅屋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另一弟子东阳德晖奉敕撰禅林清规。本派门徒於宋以後几囊括临济宗之全部道场,其宗风以拈提先人古则,拂拳棒喝,勘辨公案为悟入之机要。

 

又据《佛教史》:

明末清初之高僧,只圆悟、圆修、性冲三派而已。

圆悟、圆修系杨岐23世孙。

性冲是杨岐21世孙。

由于清室崇佛,动则修寺及开凿石像为帝后祝寿,故圆悟、圆修两支盛行京师。

据将维乔译《杨岐世系表》,杨岐宗历代往日本传法者达29人,杨岐宗25代黄檗隆奇于日本创黄檗宗。

 

韩国佛教受杨岐法乳者亦不可胜计。

所以说,宋以后,杨岐宗占我国甚至海外佛教禅宗的主导地位。

参考资料:

1、《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七;2、《联灯会要》卷十三;3、《五灯会元》卷十九;4、《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八;5、《释氏稽古略》卷四;6、《指月录》卷二十五;7、《杨岐方会和尚语录》序;8、阿部肇一《中国禅宗史》;9、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10、《中华佛教百科全书》;11、《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12、《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13、蒋维乔《中国佛教史》;14、互联网搜索。

 

 

 

(3)关于济公:

克勤禅师的法嗣有七十五人,其法流以径山宗杲(大慧,10891163)、虎丘绍隆(10781136)二派为最大。径山一派更分为灵隐、北涧二派,虎丘一派也分为松源、破庵二派。虽然宗杲的法嗣有九十四人,绍隆的法嗣只有一人,但宗杲下数传即息,而绍隆的传承则相传不绝。

杨岐和黄龙同时兴起,后来黄龙的法脉断绝,杨岐也恢复了临济旧称,所以临济后期的历史,也就是杨岐派的历史。

杨岐派禅法在宋元两代传入日本,创行别派,在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杨岐的法系。

 

5.1虎丘绍隆禅师

虎丘绍隆,平江府(今江苏苏州)虎丘绍隆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和州含山(今安徽境内)人。九岁谢亲,居佛慧院。逾六年,得度受具。又五年,荷包谒长芦信禅师,得其大略。绍隆禅师示寂于绍兴丙辰年(1136)。

5.2,慧远,号佛海,[1]  字瞎堂,俗姓彭,眉山人,年十三岁从宗辨出家,后游诸方,谒圆悟克勤得法。乾道六年(1170年)赐号“佛海大师”。著名的济公道济禅师是其嗣法传人。

 

杨岐方会门下有十三人,以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足。白云守端下有五祖法演,住黄梅五祖寺,名振全国,人称五祖再世。其门下俊秀辈出,如人称“三佛”的佛眼清远、佛果(圆悟)克勤、佛鉴(太平)慧懃,又有五祖表白及天目齐、云顶才良等。

佛眼清远三传至蒙庵元聪,有日本僧人俊茄来其门下受学,回国后,开日本杨歧禅之首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扬岐法系。

佛果克勤编有《碧岩录》闻名于世,法嗣75人。门下以大慧宗杲、虎丘绍隆最为著名。

佛果克勤的门下,有黄梅籍僧人应庵昙华禅师,大振杨歧宗风于苏浙,是临济正脉宗统第十七代宗师。宋以后,恢复临济宗之旧称,几乎囊括临济宗之全部道场,成为中国禅宗的代表。

6.1 昙华(11031163),宋代临济宗僧。蕲州(湖北蕲州)人,一说为黄梅(湖北黄梅)。俗姓江。号应庵。十七岁于东禅寺出家,十八岁受具足戒。其后,遍参善知识,参谒圜悟克勤,并奉其命,入彰教寺,师事虎丘绍隆。未经半载,顿明大事,遂为绍隆法嗣。此后历住诸刹,又于明州天童山大扬宗风。与大慧宗杲并称临济宗之二甘露门。隆兴元年示寂,世寿六十。嗣法弟子仅密庵咸杰一人。有《应庵和尚语录》二十卷传世。
    6.2
,杨岐六祖,济公

济公原名李修缘(11301209)天台永宁村人。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和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薰染。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

最后投 奔杭州灵隐寺,在当过国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嗣其法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