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年的某天,两位神秘来客,走进了一所老年公寓。他们在公寓管理员的帮助下,将公寓上下两层居住的老人,分成了 A、B 两组,分别与神秘来客进行互动。 神秘来客先为每组老人,每位发放了一盆花卉,作为拜访他们的礼物。然后叮嘱 A 组老人,一定要亲自打理收到的花卉。 神秘来客这样对 A 组老人说 : 从今天起,大家有责任照顾自己的生活,也可以用很多种方式令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令自己满意。毕竟,生活是独属于每一个个人的。生活的方式,就应该由个人来决定。 对于 B 组老人,神秘来客将礼物送到后,叮嘱管理人员代为保管并打理。并在临走前对老人们说:大家未来的生活,将会像那盆花卉一样,受到管理人员的悉心照料。 不久后,神秘来客再次回到老年公寓时,惊奇地发现原本生活状态相同的两组老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竟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比与继续往常状态的 B 组老人,A 的老人显得活泼了许多。他们极少会像 B 组老人一样,在公寓内的休息区呆坐。许多 A 组老人选择出门走访度过午后时光,他们的快乐程度较之以前出现了大幅度提高。对养老生活的适应程度,也比 B 组老人高出 71%。 ![]()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泛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习得性无助专指由于多次努力仍无法达成目的后,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绝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及心理状态。 用行为主义的术语来解释,习得性无助,是人们在第一情境中习得的经验,不恰当地泛化到了第二情境中。 举例来讲: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经过多次努力,依旧无法在考试中及格。Ta 的内心充满了对学习的绝望,认为自己从此再也无法学好数学,甚至连同其他功课也无力完成。当 Ta 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会自然而然地生成的绝望心理和直接放弃行为,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典型表现形式。 ![]() 第一阶段;个体会在努力尝试却始终无法成功的' 不可控状态 ' 中,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如今天你被公司辞退了,因为领导认为你能力不足,你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无法完成这项工作?) 第二阶段;在 ' 第一情境 ' 失控的基础上,个体会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事情的结果并没有太大联系,进而生成' 自己始终无法控制行为结果 ' 的认知。(失业第二天,你开始努力找新的工作,结果却在多次面试中失利。哎 ! 原来努力和成功是不成比例的。) 第三阶段;一段时间的失败,逐渐转化为万年无力的绝望。个人现阶段的行为无效,造成前景无望的消极认知。(努力不被看见,事情总与愿违,看来,我生平只有两件事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天啦噜!好无助! ) 第四阶段;无助感转化成认知方面的损伤,和行为层面的放弃。(我是工作绝缘体,从此就做个废人,躺在床上等待余生吧。) ![]() 林教头其人,智勇双全。棒打王进,他手到擒来。火拼王伦,他轻而易举。然而,面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高衙内,他忍受了几次三番地辱妻之恨。面对一个贪婪无能的高球,他默认了持刀入堂的诬陷,和刺配孟州的酷刑。 他不畏天下英雄,万敌当前临危不惧。而面对高位强权,他却逆来顺受,从来不敢反抗。 因为,他知道反抗无用。 大宋朝的王权制度,权贵们的野蛮横暴。面对位高权重的高家父子,林冲是绝望的。他就像老年公寓中的 B 组老人,认定了自己已无能再去改变生活,只能放弃个人意愿,一任生活肆意作为。 这正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首先会将原因归结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林冲妻子受辱,他自认为区区教头,绝不可能和朝廷重臣颉颃。所以,妻子受辱错不在高衙内,而在于自己人微言轻,合该受人欺负。 一方面受挫,全部生活都会被负面情绪影响;是习得性无助的第二层面表现方式。林冲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从此将生活演绎成了活生生的悲剧。 在林冲的心里,他的仇恨是永远也无法解脱的。而报仇的问题,也永远无法被解决。最终,放高俅林冲吐血病发,他的人生从此定格在了绝望的眼神之中。 绝望、放弃,就是习得性无助的第三层面表现方式。 ![]()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绝望的无助感呢? 其一,长期行为无效产生的挫败感,和外界负面提醒信息的消极影响。 在心理学学科中,习得性无助的关联词是抑郁和消沉。人在青少年时期,经由长期应试教育的沉浸式影响,其非智力品质相对被弱化。在此基础之上,他们付诸全部精力的学业,如果不能够取得理想成绩,就会令他们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进而对人生失去积极预期。 ' 你一天上八节课,人家也是八节。你吃喝拉撒睡,人家也是如此。你们是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为什么你考 59,人家就能考 95?' ' 你看看隔壁小明的成绩,再看看你的成绩,你怎么还有脸上网看电影?' 责备、谩骂,以至暴力打击;嘲笑、欺凌,以至行为侮辱。长夜煎熬成了无休止的失败感。竭尽全力成绩却一路走低,面对试卷上可怜的分数,内心从此深刻地领会着无助。 没有一个人的无助和挫败是与生俱来的,他们都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经由心灵偏差认知和外界负面提醒,逐渐 ' 学习 ' 得来。 而当这种因为受挫而造成的负面情绪长期累积,绝望就会在心里萌芽、肆虐、根深蒂固。 ![]() 人,生而无知。一切心理模式的形成,都是个体根据过往经历衍化形成的。 一开始,你无所畏惧。到最后,你惶恐不已。同学刚毕业,工作不顺利,被领导责骂,被同事厌弃。你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再想想自己,瞬间就开始焦虑不安的,对自己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当有一天,你真正走向了工作岗位。来不及开始进入工作,你先要看一看老板和同事的脸色及喜好。因为你内心害怕被责骂和厌弃;只能以求快的 ' 治标 ' 方式去消解恐惧感。而忘却了,得到他人认可的 ' 治本 ' 方式,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三,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不良的归因方式。 习得性无助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当个体认定造成自身学业、工作、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从此在心理阴影之下,开启灰暗人生预判模式。 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最终也没能顺利完成学业。从此便再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更不愿尝试着再次进入寒窗苦读的时光。人生本就是苦旅,得过且过就好。至于自己,不过是个泯然之众,或者连个普通人都不如。 拿什么力气去过余生?怕只有在绝望中熬活。 ![]() 如果,你目前还在深渊一隅,期盼着实现自我救赎,那么,以下几点小建议或许可以帮到你: 加深对习得性无助的专业了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快速克敌。 多接触正能量人群,让积极的情绪带动自己活跃起来。 提高自身对社会性的认知程度,建立高于人生观的价值观念(例如世界观、宇宙观) 通过学习发觉自己内在的根本信仰,建立正确的自我接纳模式。 不要急着给自己的某次失败下定论,尽量为自己争取 ' 再来一次 ' 的机会。 不要过分放大失败后的负面情绪,将其延伸到其他生活层面。 暂时放下对毕生理想的执念,尝试为自己制定短期目标,并在目标实现后,给自己安排相关奖励。 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群体活动。在无助面前,爱好是最直接的破冰方法。 增加阅读时间。继 ' 多喝水 ' 之后,' 多读书 ' 已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 直到一天,到了蓦然回首瞬间,生命必然会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恢复成最初单纯的样子。而人生已然走过的,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 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当希望一个个落空的时候,记得要坚定,要沉着。 绝不要因为失败而无助;因为长久的无助而踏入绝望的深渊! 作者简介:临界冰,一个内心温暖,享受生活的优雅女人。简书签约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HMI 认证催眠师。专注儿童、成年人心理健康。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将于六月份正式公开发行。微信公众号:临界冰(ID:linjiebing_chang) 责任编辑:Spencer 林立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