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俞飞鸿曾经参加过一次《锵锵三人行》。 随着节目在去年九月停播,这段二十多分钟的谈话本该安静地躺在互联网的角落里蒙上一层灰,却又被挖了出来。 “俞飞鸿真是老男人的照妖镜,谁照谁露丑。许知远冯唐窦文涛现已挑战失败。很期待围观,接下来还有哪些老男人趋之若鹜照这面镜子。” 引用一句“地下说唱皇帝”孙笑川的抽象名言: 你说尼玛呢? 截图中许多点被人们拎出来,对在场的窦文涛、冯唐进行公开审判。 例如窦文涛问“您觉得老一个人待着,精神正常吗”。 冯唐被问及婚姻的好处时一阵语塞。 追问俞飞鸿对于性的看法,和父母对她至今单身的意见。 这些截图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两位男性提出各种不礼貌、尖锐的问题,而俞飞鸿面对这种刁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回复得有深度又不失礼貌。 这样让俞飞鸿看起来是(她也确实是)一个思想独立,观念超然的精英女性。 但人们却利用了这一点,通过捧高俞飞鸿来贬低窦文涛、冯唐二人,提出“中年人油腻,直男癌恶心”等深入人心的政治正确观点,引发大众的共鸣。 想起郭德纲一段相声中说的话:
知道电影电视剧是假的,也知道相声是假的,怎么就敢看了几张图就敢说这是真的呢? 活像一出小学生的看图说话。 又像是武林顶尖剑客决战,下面武功低微的吃瓜群众在观望,看不出一招一式的精妙却敢随意分析。 出自电影《三少爷的剑》 我还特意去看了那期节目,实际上气氛远不及截图中的剑拔弩张。 可以说是一次友好和谐的谈话,言语间窦文涛流露出对俞飞鸿的仰慕,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主持人窦文涛本人也没结婚,和俞飞鸿更是好友,不至于不明白俞飞鸿为什么保持单身。 他作为主持人需要做的是提供给俞飞鸿一个表达自己的语境,也就有了那些看似“尖锐无理”的问题。 俞飞鸿的回答着实优秀,但需要更细致的品读。 冯唐问一个人会不会遇到酒喝不完、菜点不多的问题,她说不会。 粗鄙点去揣测,可以说人家有钱,大不了酒喝不完倒掉,菜爱点多少点多少,大不了剩下。 她也没有明确地拒绝婚姻,只是没结婚,喜欢现在更舒服的状态。 不结婚和没结婚,只差了一个字,意思却天差地别,也将许多人的心智分出了档次。 同样的故事早就发生过一次,许知远也在俞飞鸿的女神光环下,作为一个“油腻中年猥琐公知”被批判。 然而如果认真地去看那一期《十三邀》,也并没有网上传的那么令人鄙夷。 谈话中,许知远问了俞飞鸿对自我的认知,对人生的选择,对时代的看法,对性别的思考。 是相当有质量的访谈。 俞飞鸿不是老男人的照妖镜,相反许知远才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俞飞鸿精致外表下的内在美。 过程中许知远也承认了男性身上的局限。 对他外形的攻击,显现出了人们的肤浅。 说他面对俞飞鸿的姿态不端,反而突出了某些人的猥琐和自卑。 就像鲁迅说的:
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可能是什么。 许多“有心之人”期望的效果,就是断章取义,扭曲这次谈话的主题,将之变成一场语言上的较量,让局中人分个高下,踩一捧一。 让人们一边喊着“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虽然有时男人确实是大猪蹄子),一边喊着“俞飞鸿真女神”(她确实是真女神)。 在无尽的声讨中,默默收好煽风点火获得的流量红利。 各种社交媒体可以有千般好,但有一点不好。 碎片化的信息正在降低人们的认知成本,海量的娱乐信息侵占着人类思考的时间。 当初我读完《三体》时,非常震惊。 在B站上看过up@文曰小强的视频,将八十余万字的小说压缩到了八十余分钟的视频中,虽然同样精彩,却无法面面俱到。 其他的“十几分钟、几分钟带你看完《三体》”,解读得无比浅显粗糙。 作者刘慈欣在书中说,中国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活在当今社会中的人们,想要静下心来读书或抬起头好好看世界,就像地球引力加倍了一样吃力。 结果就是,无关的事情被强加因果,复杂的问题被二元化,接受一些垃圾信息并无脑地信以为真,选择认同的立场后就无脑开喷。 这样正常,但是这样不对。 人活一世,傻福可以享,傻人别总当。 「抢先聊大片」房子被压垮,近几年最惊艳的港式cult片 |
|
来自: 小酌千年180 > 《周小鹏情感咨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