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民晚报

 孙祥升 2018-06-23

■ 中国大戏院内景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 《雪,覆盖下的真相》剧照

■ 《变形记》剧照

■ 《霸王别姬》剧照

  梅兰芳、梅葆玖在此首次父子同台,厉慧良兄妹在此登台一举成名,李玉茹率团在炮火声中坚持演出至上海解放……今天,这座在历史故事中生长出来的中国大戏院,历经88年风雨以及最近6年的修复后重新开台。在艺术总监、导演田沁鑫的带领下,这里将开始演绎一个个新时代的新故事。

  修旧如旧续文脉

  中国大戏院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属三类保护标准。据该项目监理上海建科总经理刘格春透露,6年修复中3年在定方案。早在2012年10月,黄浦区就举行了中国大戏院修缮改造项目专题会,明确其为“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随后,英国专业音乐剧场公司RHWL联手中方设计团队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联合设计。方案的核心理念就是:如何在历经80多年岁月洗礼的老建筑中找到文脉,予以修旧如旧式的凸显,同时又赋予其顺应时代的技术理念以更妥帖地服务观众。

  1929年设计、建造当年名为“三星大舞台”的英国设计师米伦远不如邬达克有名,所以翻遍历史资料,只在城市建设档案馆中找到了设计图纸。“看到图纸,就能了解建筑结构”,刘格春分析,“建筑首先是搭框架,撑骨架,所以要了解原始方案,然后才是明确装修风格,像中国大戏院里的风格有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痕迹。”

  每日一测保安全

  经过3年方案讨论后,从第4年起,上海建科与住总集团一起进入现场勘探,发现大戏院的主体结构已被不同程度改变。因而,恢复原先的结构首先需要内部拆改。最后发现需要留下的就只是一个外框架——四面墙,而其中一面墙还是与居民区共用的。而且,建筑整体向东南方向倾斜。因而,施工时还要一边拆一边加固结构。

  剧场地处黄浦区中心地带,建筑三面的广西北路、牛庄路、芝罘路近百年来并没有太大的格局变化,南北两侧还各有两根10万伏高压电线,最近处距离大戏院仅1.2米。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的最大问题是不能扰民。为此几乎每天要检测一两次剧场及其周边居民区、商业区的房屋沉降、粉尘污染以及力度平衡等,必要时还要洒水降尘。一旦数值超标,他们就停工,这也是这个项目比一般项目2年内完工要慢的原因之一。

  恢复三层观众席

  “保持原真性”是进行“风貌性修复”的要点。红砖墙部分,清洗干净即可。而楼梯木扶手却已无法找到原先的模板,“于是就到隔壁居民家找到类似楼梯木扶手花样进行仿造,这样就能确保符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貌。”剧场里的莲花穹顶最令人惊艳,两层共32瓣花瓣构成盛开的莲花,在灯光照耀下层次分明如浮雕。在外形上,最重大的“修旧如旧”是恢复了屋顶上的两座尖塔,虽然它们仅起到装饰性的作用。

  对演出空间最明显的拓展,在于加了一个乐池。舞台前往下挖的乐池达386平方米。另外,还恢复了三层观众席,使得座位数达到878个,位间距也扩大到85厘米左右,更为“宽适”。为了工作人员能有办公空间,还增加了第四层。

  此外,大戏院还增加了智能化系统,有了门禁;多了电梯,便于运送道具;加了空调和通风系统,以及整套的先进舞台机械设备,包括升降台、字幕屏等等。就连幕布,都换成了防火材质……     本报记者 朱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