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引火汤作者:范怨武
最早接触这个方子的时候,大概是在05年。那时候,李可前辈很火,他的书都卖脱销了,我在学校周边的书店都找不到他的书了。最后在学校商业街的复印店里,看到很多复印本,码成堆在卖,一本10块钱。 我马上就买了回来,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其中就有一首方子,叫引火汤。关于这首方子的应用指征,大家可以去找找他的书。 虽然我看了李可前辈的书,但是这十年来,感觉他的法子在广东运用起来,并不顺手。也就顺带把这首方子给淡忘了。 有一天,在群里聊天,几个同行分享自己最近用得多的一个方子。我分享了近效术附汤和附子汤。其中田文熙大夫分享了引火汤,说她在南京近期用得比较多。说完后,沈阳的王波也说,这个方子,他用不好。然后我就留意了这个方子。 回头又找李可前辈的书再复习了一遍。 这一路看下来,基本上,就是一个上热下寒的症状。我觉得,还是不够明确。我从源头再看看,陈士铎是怎么用这个方子的。 引火汤
1出处2组成 3方义
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实时散化为水。人以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泻火之药,不特杳无一验,且反增其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此症为阴蛾也。阴蛾则日轻而夜重,若阳蛾则日重而夜轻矣。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 陈士铎有很多关于火的方子,什么清火汤、攻火散、导火汤、散火汤等等等等,真心不下二十来个,这样一来,眼花缭乱,不利于学习掌握,让人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可是我还是认真看了引火汤指征,这么多的指征里,就扣出了两个眼。一个是:咽干;一个是:足冷。 咽干是哪种干?就是怎么喝水,也不能解决的咽部干燥,甚至吞口水时还有点痛。到了晚上,咽部干得睡不着。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可以入睡,可是呢,到了凌晨,会被咽部干燥的感觉弄醒,需要马上咽一口水润润嗓子。不仅是早上睡醒会咽干,就连午睡睡醒也会干。 足冷呢?就是脚冷嘛!冬天嘛,睡觉,脚很久才能暖。夏天嘛,平时还好,可能脚心还有点热,但只要一进入空调环境,很快就冷起来。 除了咽干足冷以外,他可能还伴有: 上部的上火症状:面部通红、头痛、咽痛、口苦、眼干、有时大便干燥等。(这是真正阴虚的上火症状,跟湿热的上火不同,湿火脸上一般会比较油腻) 下部的虚寒症状:腰酸痛、腰凉、小腿抽筋、有时少数人会腹泻。(这是阳虚的表现) 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阴虚和阳虚的表现。 更严重的人,就是会喘,表面上看起来是肺的问题,其实是肾的问题。就是上部上火,阳在上。下部阴寒,阴在下。不能水火既济。火就没有拘束,一直会往上漂。人就喘了。表面上看起来是个老慢支,其实得固肾。 其实,临床上,引火汤的使用机会还是蛮多的。
我大多时候,会按照原方的量的来用,不过,更多的时候,我是按原方量的2/3量或1/2量地用,效果也还不错。因为怕引起腹泻,一般熟地,我就让先煎一下或者整个方子水一半、酒一半地煮。
下面是两例近期记录得比较随意的两个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