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孤独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fentouge 2018-06-23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24个比利


原著 | 丹尼尔·凯斯

解读 | 小木头


慈怀为你读的第二百零五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24:12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素颜如水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24个比利


《24个比利》,是一本纪实小说。


主人公威廉·斯坦利·米利根,又被称为比利·米利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但因罹患多重人格分裂症被判无罪的嫌疑犯。这起案件在美国引起高度重视。


作家丹尼尔·凯斯后来有机会跟比利接触,打算将比利的真实故事出版。


丹尼尔·凯斯早年曾经在漫威前身的杂志社工作,获得多项文学奖项。


他拥有心理学背景,从1978年起他对比利进行采访,用了长达三年多的时间,与比利建立了友好关系,与超过60位当事人交谈,详细记述了比利从童年到1979年审判时期的经历,书中绝无杜撰或改编的内容,全都是真实记录。


1981年这本书在美国出版,本书出版后,好莱坞曾趋之若鹜,很多大导演都想将它拍成电影。


2016年有消息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将出演本书改编的电影《拥挤的房间》。


无论如何,比利的故事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一种探索不同生命的历程。现在我们打开《24个比利》,走进比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过去,来倾听他的传奇故事。

 

本书中,比利因为犯下一系列重罪被警察抓获,也正是在审判的过程中,他意外被发现有人格分裂。(为了能够更加便于了解故事全貌,本文也采用了倒序方式。)

 


危险人物比利


1977年10月底,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接连发生多起女性遭持枪抢劫案件,警方加强了巡逻,妇女们不敢单独外出。


威廉·米利根(即比利)被受害人从一堆照片中指认出来,而案发现场采集的指纹也都与他相符,警方在他家搜到受害人的钱包和枪支弹药,所以警方在公寓将他拘捕,但比利否认犯罪事实。


施韦卡特和女拍档朱迪作为公共辩护律师被指派为比利辩护,维护他的法律权益。


他们发现比利几近崩溃,有自杀倾向,最终决定从精神疾病方向为比利进行辩护。 经过心理医生的检查测试,比利被认为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1978年1月,心理专家多萝西·特纳接手比利的治疗工作,她意外得知比利有另外一个人格——跟她谈话的,是一个叫“戴维”的8岁男孩人格。


“戴维”告诉特纳,他所在的意识世界里,有一盏很大的白色聚光灯,谁站在光圈里,就会有谁的意识。


后来,特纳发现了越来越来多的人格——13岁的英国男孩“克里斯多夫”,他还有个“人格”妹妹3岁的“克丽丝汀”;16岁的“汤姆”,聪明但很反社会;能言善辩的“亚伦”,有威望而维持秩序的“阿瑟”,强壮有暴力倾向的“里根”……真实的比利却一直没有出现。


律师和医生们了解到,比利从16岁时开始沉睡,已经睡了7年。而导致他人格分裂的最大原因是继父卡尔莫的虐待。


真实的比利第一次被心理医生唤醒后惊恐万分,他以为自己已经死了,并跟医生透露自己曾被卡尔莫性虐待时非常害怕,他连声说“爸爸会杀死我”,因为卡尔莫曾经威胁他如果告诉别人,就会杀掉他。


他不敢透露更多的细节,恐惧始终围绕着他。


鉴于比利精神恍惚极不稳定,无法为自己辩护,律师和医生们通过向法院申请,将他送到了美国最古老、最好的精神病医院之一哈丁医院,进行3个月的治疗。


但是,治疗并不顺利。比利体内不同的人格,总是发生各种冲突和矛盾,这导致比利有时候配合有时候反抗,有时候还四处招惹是非,不但给医院增添麻烦,治疗周期也不得不延长到了7个月。


12月4日,法院开庭,比利的母亲和哥哥证明他曾经遭受继父卡尔莫非人的虐待,医生们则证明他患有人格分裂,最终法官宣判:比利因患有精神病而无罪释放。


不必作为犯人进监狱,但比利要作为精神病患送往机构接受治疗,接收他的是阿森斯医院,负责的是考尔医生。考尔待人宽厚,非常专业,很快获得了比利的信任。


在治疗期间,比利提出想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书,让更多人了解到虐待儿童的后果,考尔给他介绍了一位作家(即本书作者)。


为了能够配合作家将自己的故事完整地展示出来,比利的24个人格开始努力地融合成为统一的人格“老师”——只有“老师”才完整地知道发生在比利身上的事情,因为他是所有人格的集合体。



比利的悲惨童年


1955年,比利出生于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母亲多萝西是夜总会服务员,也在酒吧驻唱;父亲莫里森是个走下坡路的喜剧演员。


莫里森事业不顺,喜欢酗酒、赌博,借了很多高利贷,最终自杀身亡。寡妇多萝西偿还不起高利贷,带着三个孩子背井离乡,逃离家园。


童年的比利,非常孤单:父母很忙没空管他,哥哥吉姆不愿意跟他玩,妹妹凯西又很小。


他只好跟“幻想中的同龄男孩”一起玩。有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个很小的小女孩,可以和妹妹凯西一起玩,也会照顾她。


5岁时,比利不小心打碎了糖罐,他很恐惧也不想听妈妈训斥自己,紧张之下闭上了眼睛……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只能看到妈妈的嘴巴一张一合却听不见她的训斥;等比利的意识再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并没有受到惩罚,非常高兴。


后来比利意识到,自己只要在某个地方闭上眼睛再睁开后,时间、地点就全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每当孤独、悲伤他就会闭上眼睛,再睁开时一切就全过去了。


1962年,母亲多萝西遇到了第三任丈夫卡尔莫,比利的人生进入了最灰暗的时期。


卡尔莫近乎变态地严苛,经常家暴比利的母亲,仅仅因为她跟黑人同事一起说笑,就会将她暴打一顿。


更为可怕的是,比利9岁时,卡尔莫将他带到农场的谷仓进行了强奸。


他威胁比利,如果敢说出去,就把比利埋在谷仓里,再告诉他母亲是他自己离家出走的……比利恐惧之下,隐瞒了此事,强暴一直持续了一年多。


此外,卡尔莫还用各种方法折磨虐待比利。他让比利在玉米地里挖洞,把比利活埋,只插了一根管子让他呼吸。


还有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盖世太保用橡皮管鞭打罪犯,他就剪了一根橡皮管,开始抽打正在洗碗的比利,打完之后回屋睡觉。


身心痛苦令比利无法承受,他的精神、情感和灵魂分裂成了24个部分,用来安慰和保护自己——每当他感到痛苦,人格“丹尼”就会出来承受痛苦,比利自己就感觉不到;每当他面临危险,软弱的比利无法解决时,暴力的人格“里根”就会解决问题。


人格分裂的比利,总是处于精神恍惚状态,四处惹祸又茫然否定,老师们称他是逃学生、闯祸者和骗子。


他也发现自己的时间总是对不上号,开始怀疑自己的精神出现问题,但却不敢被别人知道,努力掩饰。


因为比利的表现太过异常,学校的心理专家进行了评估报告,认为他“精神恍惚”。校长也向市心理健康中心提交了比利的情况,希望他得到帮助。


医生检查后认为比利有歇斯底里症,建议到医院治疗。15岁生日过后,比利被送往哥伦布市医院。这件事令比利很受打击,他认为母亲选择了卡尔莫,而将自己送走。在内疚与压力之下,人格分裂状态更加严重。


在医院里,他经常跟其他患者打架,不配合医护人员,还企图自杀,对周围人都充满敌意。


因为没有“对症医治”,比利的人格分裂并没有好转,加之在医院频频惹乱子,在母亲的要求下,并未治愈的比利出院,在家里休养半年后,进入高中就读。


比利曾非常努力地想要融入正常生活,他甚至想通过讨好继父,让他对自己和母亲好一点。


在他找到一份工作后,拿到的第一份工资就给卡尔莫买了牛排,但是兴冲冲回到家,却发现卡尔莫又将母亲殴打得惨不忍睹。


悲愤交加的比利藏了一把牛排刀,打算要杀死继父,后来被母亲打扫房间时发现了。


他在学校也备受凌辱,被同学嘲讽是精神病患者。有几个女孩将他推进了女厕所,还将他的裤子脱了下来,在她们一哄而散之后,比利穿着内裤躲在厕所里哭泣。


从女厕所出来后,比利万念俱灰:活着已经没有意义,只有痛苦和羞辱。他爬上了学校的楼顶,留下遗书决定要自杀。


就在要跳下去的千钧一发,比利身体内的人格“里根”将他绊倒,在和聪明的人格“阿瑟”商量后,决定让比利在意识中沉睡,免得他伤害自己。之后的7年,掌控比利身体的,是他体内的23个人格,而并非真正的比利。


自杀事件发生后没多久,学校遭遇炸弹威胁,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所有人都认为是比利干的,学校便将他开除了。


而17岁生日后,比利去参加了空军。

 


迷失的比利


比利最初在军队里表现得很优秀,这是积极聪明的人格“亚伦”的功劳,他聪敏而且善于跟人打交道,得到了上司和队友的认可,很快还得到了勋章。


但有一次打电话回家,比利得知卡尔莫又开始殴打母亲,精神再次出现了不稳定,人格开始不断混乱出现,毫无规律——他经常衣着邋遢、不服从纪律、夜游晃荡,最终在参军一个月后被“光荣退伍”。


1972年,“比利”找了份工作,但他的运气总是不好。


有个晚上,同事山姆带着他跟女孩约会,谁知跟那两个提供色情服务的女孩因为钱的事儿闹起来,“比利”和山姆被女孩以挟持、强奸和携带武器等罪名向警方告发。


在18岁生日之后,“比利”被送往俄亥俄州少年监狱不定期服刑。


几乎同时,母亲多萝西和卡尔莫离婚,紧接着又跟第四任丈夫摩尔约会结婚。“比利”跟摩尔的关系也不算好,后来干脆从家里搬出去,独立生活。


起初,人格“阿瑟”给其他23个人格拟定了规章制度,比如“不准说谎”、“善待妇女儿童”、“禁欲”等等,避免人格们将比利再度推入麻烦。


可惜的是,人格分裂的问题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就无法根除。


喜欢惹祸的人格仍然经常出现,导致“比利”的生活时好时坏:


  • 一方面,在颇有天赋的人格“汤姆”把工作做得很不错,而且还交往了漂亮的女朋友玛琳娜。


  • 另一方面,反社会人格“凯文”却参与毒品生意,而暴力人格“里根”则靠押运军火和毒品赚钱。


“比利”无意中发现,在公路旁的厕所附近经常会有同性恋男子“等待猎物”,他体内另外一个负面人格“菲利普”和同伙策划抢劫这群人——他们被抢后不敢报案,只能吃哑巴亏,所以每次都收获不少。


这件事直到妹妹凯西发现,“比利”在家人的勒令和掩盖下才告一段落。


但没过多久,“比利”在人格“凯文”的支配下,又策划抢劫“格雷药房”,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案件。


在跟玛琳娜求婚的第二天,“比利”被警方拘捕——被同伙供出参与抢劫了“格雷药房”;等候审判期间,两名公路厕所被抢劫的受害者也指控了“比利”……1975年3月,“比利”被判入狱。


入狱期间,玛琳娜经常来看望他,给他送东西,给他慰藉。在监狱的两年,除了绘画疗法让“比利”得到一点帮助——他有两个人格画画非常好,很多作品后来卖了不少钱,而其他时间都过得很不好,经常跟人发生冲突。


两年后,“比利”开始假释,出狱后他很快跟玛琳娜分手,又过起了招摇撞骗的日子,直到在公寓管理公司找到修理工的工作为止。这份工作提供免费的公寓,收入非常稳定,工作他也能应付得来。


平静的日子过了没几天,他身体内那些反社会、热爱暴力的负面人格们又开始惹祸,不但偷盗,还给上司、同事安装窃听电话。没多久,“比利”被解雇。


失业后的“比利”面对一大堆账单,陷入了恐慌,担负着保护“比利”责任的暴力人格“里根”拿起手枪,决定出去抢钱渡过难关,他来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附近,于是文章开头的案件发生了……

 


拯救比利


经过法院的层层审判,在律师和医生们的证明下,被认定无罪但需要作为精神病患治疗的比利,被送到了阿森斯心理康复中心,在很多位心理专家、精神专家及作家的帮助下,他通过融合人格,努力治疗着自己。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他很友好。有媒体多次报道,暗示他的危险性;还有仇视分子潜伏到治疗基地,想要开枪暗杀他。


在各种负面信息和压力之下,法院举办听证会,并将他送进了管控非常严格的州立利玛医院。


他不但没办法接受对人格分裂有研究的医生的治疗,还被院方切断了他跟作家的联系。


在这里,比利遭受到了严重殴打,医生给他吃很多镇静剂,副作用就会加剧人格分裂。


一年后,利玛医院被改制为监狱,比利被送往戴顿司法中心,认识了一个叫坦达的女孩,交往两个月后两个人结婚。


婚姻只维持了几个月,坦达带着共同账户里的钱消失,称自己以后会还钱,但现在压力太大。比利再次落单。


1982年,比利再次回到了阿森斯心理康复中心,继续接受考尔医生的治疗;他和作家也重新建立联系。持续治疗了十多年之后,比利才离开康复中心,重返家园。


根据作者“后记”和本书中文版出版时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获知,比利在出院之后的人生,总算是尘埃落定,走出了之前的痛苦颠簸。


1996年,比利曾称拥有一家小制片公司,并尝试将《24个比利》和续篇《比利的战争》拍摄电影,而约翰尼·德普将饰演自己,但并未面世。


2014年,比利因为癌症去世,传奇故事告一段落。




比利的悲剧,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更让人不寒而栗——这是一个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虐待儿童”关注的话题,更是应该让我们深层次地看到家庭环境对于儿童心理的巨大影响的故事。


动荡的家庭环境,父母对自己感情上的漠视,这让比利从一开始就非常孤独;而后来遭到卡尔莫的虐待和性侵,他不但没有得到该有的保护,而且还被以死亡来恐吓,更是导致他的人格分裂进一步加剧——没有人能保护他,他只能幻想出更多的“人”来保护自己。


近年来不断爆出的校园霸凌事件、家庭虐童事件等等,有很多受到虐待和欺凌的孩子受了欺凌不敢反抗,甚至不敢告诉家人和老师,而是选择默默承受,一直到恶劣后果出现,家人和社会才备受震撼,却为时已晚。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是跟孩子建立亲密感和信任感,给他们更多的陪伴,让他们真切地知道父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是可以信赖的,自己遇到难题都可以跟父母求助,而不是“不敢让爸爸妈妈知道”。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支持和帮助你”,让他在遇到危险时要开口求助。


并且说到做到,帮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就苛责孩子,什么“你怎么不反抗”、什么“为什么人家欺负的是你”,反而让孩子不敢开口告诉父母自己受到欺凌。


在儿童欺凌事件发生后,除了要关心孩子身体受到的伤害,更应该关注他们在心灵和精神方面收到的伤害——这些伤害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但内心的煎熬和破碎是更为严重的。


也因此,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他们受到伤害后,及时干预,给他们呵护和引导,必要时求助专业的心理机构和人士,让他们及时干预,把孩子的精神心灵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及时疗愈,而不是重蹈覆辙,重演比利的悲剧。


24个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莱昂纳多为之等待20年的“故事”。)

作者:(美)凯斯 著,邢世阳 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