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顽固性咳嗽验案

 鉴益堂 2018-06-23

患者侯**,女,87岁,2015年6月19日来诊。主诉:咳嗽10余天。1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痰粘难咯。夜间咳嗽较重,影响睡眠。咳剧时胸痛,并伴有尿失禁。伴恶寒,咽干,口粘。自服“清肺止咳药物”(具体不详)5天,效差,后改为“莫西沙星”口服4天,仍不见好转,遂来诊治。既往“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刻下:阵发性咳嗽,痰粘难咯,舌质暗,苔薄黄腻,脉沉细滑。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给予三拗汤、黛蛤散、泻白散、甘草干姜汤、贝母瓜蒌散合方:

全瓜蒌30g炙桑白皮15g黛蛤散30g青礞石30g

大贝15g山慈菇10g炙甘草10g炮姜8g

当归15g橘红15g杏仁10g炙麻黄4g

桔梗10g茯苓15g地骨皮15g

5剂水煎服日一剂

服用1剂后咳嗽明显减轻,夜间可正常睡眠,5剂后咳止,胸痛、浮肿、恶寒消失。

【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篇》),“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儒门事亲》)。风为百病之首,能挟热,寒,湿,燥,在偶感外邪的情况下,外邪多半会首先犯肺,郁闭肺气,使其敛降功能不足。肝气多会乘此之机,化风上冲,使肺气不降反升,出现咳嗽之象。该患者外感风寒之邪,肺气失宣,后入里化热,出现阵咳,夜卧尤甚,需宣肺平喘,平肝止咳,首选三拗汤合黛蛤散。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之效。现代医学研究有镇咳、平喘、祛痰,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作用。

黛蛤散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肺经郁热,痰火上炎所致的咳嗽、咯痰,眩晕、耳鸣、口渴等症。关于本方的出处及其名称等问题,历代文献记载不一。经考证,本方最早出处应为宋·张果《医说》一书,但有方无名。组成药仅二味,一为青黛,一为蛤壳。青黛,出自《药性论》,别名靛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主治热病发斑、吐血、咯血、肺热咳嗽、小儿发热惊痫等症。蛤壳,出自《本草原始》,别名海蛤壳,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的功效,主治热痰喘嗽、瘿瘤瘰疬、水肿、遗精等症。两药相合组成黛蛤散,主治肝火犯肺所致的咳嗽吐痰、胸胁作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黛蛤散主要有抑菌,抗炎,祛痰,提高免疫等作用。

泻白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九首,其中《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效。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支气管炎等属肺有伏火郁热者。该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此次外感入里化热,与黛蛤散联用以助清热之功。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第5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贝母瓜蒌散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由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组成。

结合患者病例特点,加青礞石可治疗顽痰咳喘、烦躁胸闷;加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本草经》有“当归主咳逆上气”的记载,《本草从新》也说当归“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遂于止咳化痰、肃肺降气、培土生金、补益肺肾诸法调治不应时加入当归,时有显效出现。

患者高龄,病情较为复杂,需多方合用。方证相应,故效捷。

史老师批语:1、痰粘难咯,苔黄腻,是为风寒入里化热,合黛蛤散力当不足,加泻白散、贝母瓜蒌散及青礞石,针对顽痰、老痰。

2、本案气阴不足,上虚不能制下,合甘草干姜汤意。

3、另有二陈、桔梗甘草汤之意,治疗久咳顽痰。

(李雪整理)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huaxiangyish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