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把史上“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大儒叫作3W人物( worth、work、words),明朝大儒王阳明就是罕见的3W人物之一。下面用3个3来简明了解王阳明的哲学、事功和思考。 王阳明心学的“三板斧” 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从理学中突围创立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心学”。心学简明明快,人人可学、可用,其哲学可以归纳为三板斧: 1.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吾性自足,无需外求。 2.知行合一。知行本一物,有知就有行。知而不行,其实不知。 3.致良知。良知不是良心,而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人人都有知“善恶是非”的能力,人人都可以成圣人。缺乏良知的人是被外在私情和物欲所蒙蔽,只有用心拂拭,就能重见光明。 王阳明超凡的三大事功 王阳明是大儒,不是“腐儒”。他不只是会传播心学的理论,更能运用心学,建立不朽的事功。王阳明从“我心”探求天理,遵循自我良知召唤,把强大内心修炼推及“事上磨”,建立了超卓的、最低成本的三大战功。 1.南赣剿匪。1517年正月,王阳明奉命到江西赣州剿匪,仅用了1年零3个月时间,就彻底平定了让四省多年疲于奔命而又劳而无功的匪患。这是作为书生大儒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在面对没将、没兵、没钱的不利境况下,运用攻心、以贼攻贼的策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2.平定宁王。1519年,屡次申请退休不被准的王阳明奉命前往福建平叛,刚走到江西丰城,听到宁王起事造反的消息,立即折返。对于一个屡屡想退休的人,为什么一听到宁王造反就立即折返呢?王阳明解释是:人有建功立业的心没有错,但千成不能把这种心当成常态,我们要时刻格自己的心,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在平定宁王过程,王阳明把心学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乃至运用足以让人怀疑人生的“诈术”。 3.广西戡乱。1527年王阳明重出江湖到广西剿匪,在定下“招抚”大政策下,继续从各地向广西集结兵力,确保对手无条件接受“招抚”,最终不费一兵一卒完成广西戡乱军事任务,再次展现王阳明的军事光芒。 王阳明留下的三大思考 1.致良知与事功中的诈术运用。从前述的三大战争中,王阳明一贯坚持攻心为上,具体上每一场战斗中,频频运用诈术,但是王阳明内心里并不愿多谈诈术。 2.不朽战功与巨额家财的积累。有人猜测,王阳明的巨额财富与平定宁王,与宁王府有关?不得而知。 3.心学弟子遍天下与搞不定自已家庭。王阳明身前没有把巨额财富在家庭成中的分配理清楚,引发身后家庭成员不睦。 这三个问题说明了,人无完人,即便是王阳明这样“三W”人物也是如此,然而这些不影响王阳明“三不朽”的历史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