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临证都有心得。 一些原本虚弱之证,由于不同的年代,人们生活的水平日益提高,需求也日益增多,从吃不饱到现在的吃得多不知道饿,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一些疾病的成因与治疗上也发生了变化,下面举例说明。 ⒈气血不足。解放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脾胃长期无充足食物运化,无法化生充足的气血,致使气血不足。而现在则是饮食量过大,食物的消化难度大,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脾胃运化能力远远大于脾胃现有的消化功能,脾胃运化无力,吸收功能下降,形成气血不足之象。同时表现为气血不足,两个时代形成原因不同,其治疗也是不同。 ①饥饿而来的。药物选用需要补气脾胃,补益气血为主。如: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 ②过饱引起的。药物需要行气消滞,消积化食为主。如保和丸,半夏厚朴汤,承气汤等。 当然,这里所分只是相对来说,是以哪个原因为主而已。 ⒉怔忡。之前人们得此疾病主要是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导致气短乏力,倦怠懒言,是绝对的气血不足。现在则是由于活动量小,气血充足,而运行不利,属于相对气血不足。因此在治疗本证时,以活血通利为主,而不是以补益气血为主。 方药:丹参饮,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以上仅举例说明,以抛砖引玉。 由此可见,现在由于生活的改变,一些疾病原因也发生了改变,治疗也在发生变化。符合了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