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上

 天高云淡zcg 2018-06-23



绝句诗以其易读,易背,易学,易懂而独擅诗坛。且看前人论绝句:
一、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才与无才,情与无情,唯此体可以验之。不能作五言古诗,不足入风雅之室;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
二、胡适之先生云:“要看一个诗人的好坏,要先看他旳绝句。绝句写好了,别的诗或能写好。绝句写不好,别的一定写不好”。
三、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
四、明王世贞《艺苑巵言》: 绝句固自难,五言尤甚。
五、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关于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五十余年我曾看过一则诗话:诗贵有气魄与神韵,何谓气魄与神韵呢?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评曰:气魄宏伟,神韵不继;
唐·王之涣《送别》诗: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评曰:神韵悠扬,气魄不足;
至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气魄雄浑,神韵不绝。看来王之涣不宜写五言诗。
上引诗话也记不起出自何书,(疑是《绿窗诗话》)尽管王之涣两首五绝也是千古名唱,但与其凉州词而言,实逊一筹,亦证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言之不虚也。
何为绝句也?简而言之:绝句是一种四句的齐言诗体,常见的有五言和七言。这种诗体讲究平仄对粘,不強调对仗,韵多押平声韵。
有些朋友初学近体,总觉格律绊手绊脚,应以意境为上,平仄可以不考虑。我以为:
1.格律并非事难事,旧时童蒙,都能掌握,只要有心,半个小时即能倒背如流。诗是要推敲的,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故知好句难得。或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可是需要底气的,正如人评京剧老生杨宝森晚年唱腔:“灿烂已极,归于平淡”。看似无雕饰,其实是雕饰之巧而毫无斧凿痕,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愿遵格律,不是太懒,即是词穷。自可择善从之,不必在一颗树下吊死。
2.近体只是诗歌一种体制,如果硬认格律为桎梏,大可采用其它形式,连押不押韵都尽隨自便。有个谜语:一物有三口,你有我也有,要是你没有,不好见朋友。谜底是裤子,三个口是其要素。诗素材有如美女(喻有意境的诗),想用裤子(喻近体)来包装一下,却穿上两个口的裙子,美则美矣,但必竟不是穿的裤子(近体诗),若硬要说是裤子,则是膺品也。
3.格律只不过是一种包装,符合格律的诗只是合格而已,绝非就是好诗,要想写一首好的七绝,雨梦特向诗友们推荐冯振先生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冯振(1897.5.10.—1983.3.13.),原名冯汝铎,字振心,自号“自然室主人”,广西北流人。冯振先后师从国学大师陈衍先生、唐文治先生。一生治学严谨,见解独到,著作颇丰。诗学论著《诗词杂话》、《七言律髓》、《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等,精选唐代至清代的各家诗作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并对我国历代诗话、词话加以阐发,从理论上充实了我国古典文学理论宝库。当代学者周振甫、马茂元、冯其庸等为其高足弟子。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在每类末精当扼要地指出其艺术技巧作法的特征和奥妙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凡读之,都足以发人深省” -党玉敏《冯振传略》。周振甫先生并专门著文引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小引》(见附录)
雨梦依五十六法亦各试作二绝,望不吝指正。另举隅中: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其“等”是说还可用类式字,不必拘泥于所举之字。见第23法:唐·李贺《南园》诗;第43法:李·商隐《代赠》;宋·郭震《老卒》第47法:明·皇甫濂《杨柳枝》等。
本文原名为“学写绝句56法”,此次刊出作了些小改并加序,欢迎批评指误。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2014.06.13.
第一法
杨柳 
春来杨柳舞霏微,撩乱乡思逐燕飞。
无奈关山多阻隔,杨柳梦当归。

霏微--(1).飘洒。(2).蒙蒙细雨。(3).迷蒙。


春燕
春风绕柳枝,柳枝袅袅惹相思。
如何学得身如春风觅旧时。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1法: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
唐·贾岛《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法:

湖湘

湖湘一别黯离觞,每忆湖湘欲断肠。

久客巴山归未得,却凭归梦到湖湘

..

忆乡

杏花烟雨满潭,春醉湘味自谙。

水如蓝入图画,叫人能不忆南?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法: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如:

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

明·僧德祥《爱闲》:

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挟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法:

来生 

相逢海上恨迟迟,暗把相思寄小诗。

已拟来生订盟誓,来生莫负相思!

嗟逝

乍见惊疑是梦中,梦中几度见惊鸿。

已愁双鬂秋霜重,恋相依双鬂葱。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如:

宋·李遘《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已恨碧山相阻隔--网上流传为“已恨碧山相掩映”,依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改

...

明·姚汝循《回雁峰》:

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宋·欧阳永叔词云:

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法: 

望月

芳草萋萋惹梦长,凭栏望远月如霜。

而今久作他乡客,且把他乡作故乡。

春晖

惆怅天涯久未归,愧无菽水报春晖。

而今归去光老,燕难寻旧竹扉。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法:

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如:

唐·李益《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

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五法:

杨花

当年执手伤离别,历乱杨花扑面飞。

今日杨花又如雪,伊人底事不回归?

历乱--(1).纷乱,杂乱。 唐 卢照邻 《芳树》诗:“风归花歷乱,日度影参差。”

细雨

当年细雨诉相思,尤盼郎君归莫迟。

今日雨霏沾客臆,相思如雨化离诗。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5法:

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如:

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

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

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

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学写七言绝句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六法: 

情梦

昨夜江头惜别离,谁知后会待何时?

今宵一笑牵君手,竟是情深入梦痴。

南浦

当年南浦逐征帆,别泪晶莹染客衫。

今日重来人杳渺,江潮涌浪卷巉岩。

巉岩--险峻的山岩。唐 李白 《北上行》:“磴道盘且峻,巉巖凌穹苍。”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6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如:

宋·皱浩《仁老寄墨梅》:

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宋·朱熹《水口行舟》

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七法: 

归乡

湖湘一别叹经年,怕听春深啼杜鹃。

今日归来双鬓白,满江秋水笼寒烟。

逝波

匆匆聚散恨如何?云暗天低咒逝波。

此夕重温惆怅甚,恍同一梦醒南柯。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7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如:

唐·杜甫《解闷》: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八法:

风雨

小巷徘佪惜玉容,不堪风骤雨重重。

只今惟有情难死,又踏秋霜觅旧踪。

谣传

爱挚同盟白头约,心诚终不敌谣传。

只今惟有情难老,犹自寂寥怀旧年。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8法:

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

唐·李白《苏台怀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王廷相《芜城歌》:

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九法:

归心

杨柳依依牵客裳,送君东去搅柔肠。

亲朋好友如相问,日夜归心绕故乡。

湘水

湘水悠悠尽日流,当年一别至今愁。

归来燕子如相问,恋旧依依独倚楼。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9法:

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如: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

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

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法: 

望乡

春风冉冉至天涯,燕孒归来绕旧家。

欲问乡关何处是,碧山阻隔白云遮。

问君

当年窗下夜攻书,此夕天涯音信疏。

借问君归隐何地,蒹葭深处一蜗居。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0法: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着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

唐·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第十一法:

亲坟

故园东望泪模糊,烟树峦山景物殊。

为问春来双燕子,慈亲坟上草生无。

别后

相逢一笑旧醅开,别后情牵莫浪猜。

试问天涯倚栏处,几时明月送君来。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1法:

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着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

唐·杜牧《秋浦途中》: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宋·苏轼《又和景文韵》: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二法 :

青眸

风拂桃溪碧水柔,落红如雨映青眸。

何当了却心中愿,以沫相濡到白头。

圆梦

惜别春江不尽愁,浮萍浪迹逐沙鸥。

几时得遂团圆梦,朝暮情长笑女牛。

朝暮情长笑女牛--反秦观词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

唐·白居易《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

明·陆容《题画》: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三法: 

花气

一见心中涌浪狂,入帘花气袭人香。

而今漂泊知何处,回首依依欲断肠。

蚁梦

又凭秋水忆潇湘,缘浅难酬人影双。

心事凄凉谁可诉,风摇蚁梦乱西窗。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着在句首而在句中。如:

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明·钟顺《清夜闻笛》:

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四法:

雁足

东望群山起暮烟,旧时情重隔遥天。

如何借得雁儿足,犹送心笺湘水边。

雁足--书信可以系于雁足。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心事

心事缠魂年复年,相携犹觉梦凝烟。

如何挽得韶光返,不再拳拳怨薄缘。

拳拳--眷爱貌。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拳拳若亲。”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4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

唐·李商隐《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五法:  

上元

上元灯火识红妆,忐忑冰眸犹自伤。

豆蔻年华水样骨,如何禁得浪言狂。

冰眸--清澈明净的眼睛。 唐 李晔 《巫山一段云》词之一:“翠鬢晚妆烟重,寂寂阳台一梦。冰眸莲脸见长新, 巫峡 更何人。”

微寒细雨裹星城,携手流连恋慕倾。

自别天涯常惦念,如何忘得旧时盟。

星城--长沙别称

恋慕--留恋爱慕。亦指留恋爱慕之情。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别归,怀思颇苦,敬往祝之,殊无影响。乃市櫬发冢,意将载骨归葬,以寄恋慕。”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十五法:

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

宋·项安世《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清·何绍基《无园种菜》:

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

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六法:

梦思

别后伤心怕寄诗,江头江尾聚无时。

何如旧日不曾见,也免今生劳梦思。

江头江尾--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飞燕

自与伊人深巷别,关山迢递水云遮。

何如梁上双飞燕,犹解春来返旧家。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

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

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

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七法:

落花

尤忆相携细雨斜,呢喃语软靥飞霞。

不知一别今何处,无那春深叹落花。

乡心

草长莺飞菀柳斜,乡心寂寞绕天涯。

不知风雨黄昏后,几树深情犹着花。

菀柳--语出《诗·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后以“菀柳”指枝叶茂盛的柳树。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7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

唐·王翰《春日思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

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

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

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八法:

逝波

花发那禁风雨磨,人生无奈别离多。

不知心事谁堪诉,魂梦漂零逐逝波。

流言

乍见婵娟喜欲狂,相亲情定共存亡。

不知何事流言起,吹散盟缘各一方。

盟缘--婚盟的缘分。《再生缘》第一回:“才子佳人偕伉儷,多应前世有盟缘。”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

唐·贺知章《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金·党怀英《立春》

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九法:

夭桃

还忆夭桃篱畔开,小园香径久徘徊。

不知旧日相携处,拆作琼楼入眼来。

雨狂

月上寒窗染鬓霜,老来旧事总难忘。

不知还怨薄情否,只怪流言似雨狂。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

唐·王涯《塞下曲》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

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

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法: 

桃花

一番梦雨细如纱,润物无声涤岁华。

病里不知春已逝,还思豋驿看桃花。

驿--成都龙泉驿桃花久负盛名。

农家

竹篱柴栅掩农家,流水无声小径斜

桃树不知人面去,春来还着旧时花。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如:

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明·田僧《题福教寺诗》

残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第二十一法 :

春意

早从梦里识娇容,意气相投春意浓。

惜别江南愁似水,不知何日又重逢。

杜鹃

依依杨柳笼晴岚,燕子穿云春正酣。

怕听杜鹃催我去,不知谁唱忆江南。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1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如:

唐·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宋·邵雍《天津感事》

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

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二法: 

浦东

人生离合叹匆匆,竟夕相思入梦中。

折得桃枝逐流水,不知又到浦江东。

山村

群峦迤逦郁葱葱,绝岭遥看落照红。

入暮山村生薄雾,不知人在白云中。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2法:

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如:

唐·李商隐《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清·周准《蝴蝶词》

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

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三法: 

怀友

红枫亭畔踏霜叶,浏水河中弄钓舟。

一别天涯情怅惘,几时重上旧时楼。

红枫亭--亭在长沙嶽麓山上

离愁

少时相唤上层楼,回首而今尽白头。

只恨乡关如梦远,何当一醉慰离愁。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3法:

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如:

唐·李贺《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张继《与贾岛闲游》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四法:

龙泉

春雨如酥润绿苔,小溪引我久徘徊。

龙泉山上人欢笑,知是桃花烂漫开。

成都龙泉驿每年要举办桃花节,届时游人如织。

芳岭

为散羁心步绿苔,夜郎春色入眸来。

遥看芳岭红如染,知有杜鹃花盛开。

夜郎--指贵州毕节,它是古代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境,

毕节有百里杜鹃,树高数丈,花大如拳。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4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如:

宋·俞桂《溪流》

云脚才行又复开,一声隐隐只空雷。

家僮忽报溪流涨,知是前村落雨来。

宋·晁冲之《夜行》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五法:

问伊

雨骤风狂百样非,问伊底事不回归。

输他春至垂杨絮,犹解依人款款飞。

栽花

阳台偷空学栽花,自笑唯余狗尾巴。

不及盘松作盆景,顽强生命亦堪夸。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如:

宋·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

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

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金·刘昂《吊李仲坦》

文章巧与世相违,身后新恩事已非。

不及萋萋原上草,一番春雨绿如衣。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六法: 

秋色

红枫似火满山邱,碧水长歌过橘洲。

春色不如秋色好,田间父老庆丰收。

橘洲--指长沙湘江中的橘子洲。

...

故乡

明月如霜洒楚林,凭栏远眺漫沉吟。

他乡不及故乡好,水美人亲暖夙心。

水美人亲--增广贤文: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6法:

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如: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邵阳日影来。

宋·陆游《杂感》

故旧书来问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

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七法:

春望

草色青青上翠微,故园东望梦依依。

可怜身似垂杨絮,不及燕儿春复归。

...

寝梦

一从别后两相思,来世今生终复疑。

惆怅知音隔天远,不如还寝梦佳期。

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唐·张九龄)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7法:

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如:

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明·解缙《赴广西别甥彭雪路》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八法:

怀君

落红如雨坠茸茸,又逐春风觅旧踪。

终日怀君空怅望,相思不似一相逢。

...

征鸿

一轮秋月映窗明,杳渺音尘惹梦惊。

望断征鸿人未返,怨君不及我多情。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8法:

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着在句首而在句中。如:

明·张羽《题陶处士象》

五儿长大翟卿贤,彭泽归来只醉眠。

篱下黄花门外柳,风光不似义熙前。

明·龚诩《与王忠孟登玉峰共饮春风亭》

山水千重复万重,少年相别老相逢。

春风亭下一杯酒,山色不如人意浓。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九法:

春江

影傍春江芳草岸,燕穿柳絮落花天。

分明记得别时语,回首伤心化篆烟。

...

蛾眉

一见蛾眉惊复疑,不知今夕是何时。

分明又梦江楼夜,垂泪凄凄怨别离。

不知今夕是何时--赞叹语。谓此是良辰。《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9法:

以“分明”二字着在第三句首者。如:

唐·张祜《听筝》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寒云一夜风。

宋·杨万里《龙山送客》

念念还乡未得还,偶因送客到龙山。

分明认得西归路,又是回车却入关。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法 :

行舟

潇湘风紧雁鸣秋,南浦别君湘水流。

执手依依情默默,分明意欲挽行舟。

...

怨别

归来桃靥映春风,雨巷流连一梦中。

秋水晶莹人不语,分明怨别太匆匆。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30法:

以“分明”二字着在第四句首者。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明·童承叙《宫词》

三三两两不知愁,结束罗裙学打球。

傍晚忽闻仙乐近,分明只在殿东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